盛夏的太阳把药田晒得发烫,薄荷和甘草的叶子却愈发翠绿,风一吹就翻起层层绿浪。我坐在桃树下的竹椅上,手里摇着蒲扇,看着小艾力带着阿卜杜、阿依古丽几个孩子在药田边搭凉棚——最近天气热,常有镇民来药田认草药,搭个凉棚能让大家歇脚避暑。
萧承嗣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手里翻着一封刚收到的信,嘴角带着笑意:“草原那边来信了,巴特尔说我们春天送过去的薄荷种子长得很好,他们还学着用薄荷煮水给牛羊喝,今年夏天牛羊都没怎么闹病,特意让腾格尔下周送些新鲜的羊肉过来,说是给孩子们补身子。”
“那可太好了!”我放下蒲扇,接过信看了看,信里还夹着一片晒干的草原野花,颜色依旧鲜艳,“孩子们最近跟着小石头义诊,每天跑东跑西的,正好用羊肉给他们补补。对了,于阗国那边有消息吗?上次买买提说要送新采的乳香过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到。”
“应该快了,”萧承嗣把信折好,放进怀里,“艾哈迈德昨天去集市打听了,说西域商队已经到凉州城了,这两天就能到青柳镇。他还说要跟商队一起去于阗国看看,顺便把咱们新编的《西域草药诊治录》带过去,给那边的小医馆用。”
正说着,小石头骑着马从镇外回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老远就喊:“沈奶奶!萧爷爷!于阗国的商队到了!买买提大叔还带了个好消息,说阿依古丽的爹娘要来青柳镇看她,下个月就到!”
阿依古丽正在凉棚下帮小艾力递木板,听到这话,手里的木板“哐当”掉在地上,她跑过来抓住小石头的胳膊,声音都在发颤:“真……真的吗?我爹娘要来?”
“真的!”小石头笑着点头,从布包里拿出一封信,递给阿依古丽,“这是你爹娘让买买提大叔带来的信,你自己看。”
阿依古丽接过信,飞快地拆开,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却笑着说:“我爹娘说,他们听说我在青柳镇学得很好,还帮着给百姓看病,特别高兴,要来看我,还要谢谢沈奶奶和萧爷爷。”
“傻孩子,哭什么,”我走过去,帮她擦了擦眼泪,“你爹娘要来,是好事啊,到时候我们给他们准备些青柳镇的特产,让他们带回去。”
接下来的几天,阿依古丽天天都去集市等商队,小艾力和阿卜杜也陪着她,三个孩子每天回来都要跟我们说商队的消息。艾哈迈德则忙着整理《西域草药诊治录》,还把青柳镇的药材种子装了好几袋,说要带给于阗国的朋友,让他们也试试种中原的草药。
没过多久,西域商队就到了。买买提刚下骆驼,就把一包新采的乳香递给我们:“这是今年最好的乳香,国王特意让我给你们带的,说用它跟中原的当归搭配,治风湿痛特别管用。”他还从骆驼上搬下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于阗国的玉石雕刻,有草药形状的,还有桃花形状的,精致极了。
艾哈迈德跟买买提聊了很久,第二天一早就跟着商队去了于阗国。临走前,他把西域药材铺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小艾力打理,还叮嘱小艾力:“要好好跟沈奶奶和萧爷爷学医术,好好照看药材铺,等我回来,要看到你能独立给百姓看诊。”
小艾力郑重地点头,每天除了跟着我们学医、打理药田,还会去药材铺照看生意,虽然偶尔会算错账,却格外认真,镇民们都笑着说:“小艾力越来越像他爹了,以后肯定是个好大夫、好掌柜。”
阿依古丽的爹娘也在一个月后到了青柳镇。他们刚到医馆,就拉着阿依古丽的手,不停地打量她,眼里满是心疼和骄傲。阿依古丽的父亲还特意给我们带来了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做的小药杵,说:“谢谢你们这么照顾阿依古丽,让她学到了这么好的医术,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我们留阿依古丽的爹娘在青柳镇住了半个月,带着他们参观了药田、医馆分校和药材集市。阿依古丽的母亲看到女儿能独立给镇民看诊,还能跟中原的孩子一起读书、玩耍,高兴得直掉眼泪:“没想到阿依古丽能在这里过得这么好,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就放心了。”
临走前,阿依古丽的父亲对我们说:“以后于阗国要是有孩子想来青柳镇学医,还请你们多费心。我们也会跟国王说,让更多于阗国的百姓来青柳镇交流,让中原和西域的友谊越来越深。”
送走阿依古丽的爹娘,小艾力和阿卜杜围着阿依古丽,问她跟爹娘在一起的趣事,三个孩子的笑声在医馆院子里回荡。萧承嗣坐在桃树下,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说:“你看,这就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不仅要传医术,还要传友谊,让不同地方的人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是啊,”我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的夕阳,“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孩子来青柳镇学医,还会有更多的朋友来这里交流,这药庐的春深,会越来越暖,越来越热闹。”
风里传来薄荷的清香,还有孩子们的笑声,桃树叶在夕阳下轻轻摇曳,像是在为这温暖的画面鼓掌。我知道,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这跨越地域的医道与友谊,会像这盛夏的药田一样,生机勃勃,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