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江南的春天总是来得那么温柔,仿佛是大自然在轻轻地抚摸着这片土地。在乌镇西栅的河埠头,河水刚刚泛起新绿,嫩绿的水草在水中摇曳,仿佛是春天的使者。

阿巧早早地来到了河边,她穿着一身素净的蓝印花布衣裳,蹲在青石板上,专注地搓洗着那件蓝印花布围裙。围裙上的蓝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与河水的碧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突然,阿巧的目光被水面上漂浮的几瓣桃花吸引住了。那几瓣桃花随着水流缓缓地漂浮着,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阿巧忍不住伸出手去,想要捞起那几瓣桃花,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然而,就在她的手快要碰到桃花的时候,奶奶的竹篾筛子突然从她的身后撞了过来,正好打在了她的手背上。阿巧吃痛地叫了一声,连忙缩回了手。

小蹄子又偷懒!七十二岁的沈阿婆颤巍巍站在廊下,银发用蚕花簪别成髻,手里攥着把染了红曲的蚕种纸,明儿就是轧蚕花的日子,蚕房还没扫净,你倒先玩起水来了?

阿巧吐吐舌头起身。竹筛里晾着的不是普通花布,是她昨夜赶工的蚕花被面——靛蓝底上绣满白茧、紫葚,最妙是那对振翅的蚕蛾,针脚细得能数清触须。这是奶奶教的,说是给蚕神娘娘的见面礼。

轧蚕花是乌镇蚕乡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每年清明节前三天,那些尚未出嫁的姑娘们都会精心地戴上自己亲手扎制的蚕花,前往当地的土地庙。

到达土地庙后,姑娘们会先向土地公和土地婆献上供品,然后跟随经验丰富的老蚕娘一同前往蚕房。在蚕房里,有一项重要的仪式等待着她们,那就是“轧蚕花”。

“轧蚕花”这个词中的“轧”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动作。老蚕娘会手持新收的桑枝,轻柔地在蚕匾上扫过,同时口中念念有词:“蚕花轧得匀,茧子赛白盆。”这句话寓意着希望蚕花能够均匀地分布在蚕匾上,预示着来年的蚕茧能够像洁白的盆子一样丰硕。

轧过蚕花后,姑娘们会将轧过的蚕种纸小心翼翼地供奉在香案上。这些蚕种纸将一直放置在那里,等待着第一声春雷的响起。只有当春雷炸响,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这些蚕种纸才能被孵化,小蚕们才会破壳而出。

可阿巧总觉得这些是老古董。她在镇小学当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水彩画,总被同事笑课比谁都土。上周校长还说,县里要做文旅项目,让她设计蚕桑主题文创,她琢磨着画蚕宝宝卡通形象,奶奶知道后把茶盏一墩:作践祖宗的东西!

阿巧,来搭把手。阿婆已换了靛青夹袄,鬓边的蚕花簪颤巍巍。那是用去年的蚕茧抽丝缠成的,白得像新下的雪。阿巧凑过去,见竹篮里整整齐齐码着:三牲供品、香烛、新采的艾草,还有个红漆木盒——她知道,里面装着沈家传了九代的蚕花本。

你太外婆当年可是镇上出了名的巧妇,尤其擅长养蚕。阿婆轻轻地摩挲着木盒上那已经有些斑驳的铜锁,仿佛透过它能看到当年的情景。

那是光绪三十年,一场罕见的大旱席卷了这片土地。由于长时间的干旱,桑叶变得异常珍贵,价格如同黄金一般昂贵。面对如此困境,你太外婆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她毅然决定带领着村里的人们前往运河边,去挖掘那些野生的桑树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运河边的土地坚硬如石,挖掘工作异常艰辛。但你太外婆和村人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硬是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挖出了足够的桑树根。

这些桑树根虽然不如桑叶那么鲜嫩,但它们却成为了保住半张蚕种的关键。你太外婆精心照料着这些蚕种,凭借着多年的养蚕经验,她成功地让这些蚕宝宝们度过了难关。而这个木盒里装着的,竟然是你太外婆手绘的《养蚕图谱》!这本图谱简直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详细地记录了从浴种到上簇的整整三百六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配有精美的图画和详尽的文字说明。

这些图画栩栩如生,仿佛能够让人看到太外婆亲自养蚕时的场景。每一幅画都展现了太外婆对养蚕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技艺,无论是蚕的生长过程、桑叶的采摘与处理,还是蚕室的布置与管理,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而那些文字说明更是细致入微,不仅详细地描述了每一道工序的具体操作方法,还介绍了其中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可以想象,太外婆在绘制这本图谱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时间。

这本《养蚕图谱》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太外婆对养蚕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的体现。它见证了太外婆一生的心血和努力,也承载了她对养蚕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的期望。

阿巧从未见过这宝贝。盒盖打开的瞬间,她屏住了呼吸。泛黄的毛边纸上,用矿物颜料绘着穿月白衫子的妇人:有的蹲在灶前煮茧,有的攀着竹梯采桑,最中央的女子抱着蚕匾,身后飘着无数白茧,题字是蚕事如战事,不敢半分懈。

奶奶,我以前总觉得这些仪式麻烦......

麻烦?阿婆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星光,你出生那年,我抱着你在蚕房守夜。小蚕怕风,门窗都得糊上桑皮纸;怕饿,桑叶要擦净露水再喂;最怕的是僵病,半夜里爬起来摸蚕座,凉丝丝的就赶紧挑出去烧了。那时候你哭,我就唱蚕花谣哄你:蚕花娘娘下凡来,撒下白米养婴孩......

阿巧忽然想起,自己周岁抓周时,摇篮边的东西堆成了山:算盘、笔墨、绣绷,可她摇摇晃晃走到蚕房,一把抓住了正在喂叶的阿婆的手。满屋子人都说这丫头天生是蚕娘命,可后来她偏要去读师范,气得阿婆在蚕房哭了半宿。

明儿跟紧我,阿婆把蚕花簪重新别好,让你看看,咱们的蚕花,为啥能开一百年。

清明那日,天刚擦亮,西栅就醒了。

河面上飘着十几条乌篷船,船头都扎着蚕花串,红的白的蚕茧缀在青枝绿叶间,远看像浮动的云。阿巧跟着阿婆挤在人群里,往土地庙去。

庙前的晒场上早摆开了阵仗:最中间是棵两人合抱的老桑树,树下供着蚕神娘娘——说是娘娘,其实是位穿素衣的女子塑像,怀里抱着蚕匾,慈眉善目。两边是各家的蚕花担子,竹编的匾里堆着新摘的野菊、楝花,最显眼的是沈家的白茧串,足有尺把长。

阿婆,蚕神是谁呀?阿巧帮着摆供品,见几个小媳妇凑在一起嘀咕。

说是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阿婆往香炉里添了把沉香,可咱们乌镇人更信,是从前有位姑娘为救染坊的蚕农,自己染了僵病,死后成了仙。她指了指塑像脚边的陶瓮,你看那瓮里装的不是别的,是去年收的蚕沙,每年祭蚕神都要换新的,说是给娘娘暖脚。

锣鼓响起来。主祭的老族长上了香,开始念祝文:维我蚕乡,岁序轮回......阿巧跟着念,忽然发现祝文里有句愿蚕花娘娘护我乡邻,茧如雪,丝如泉,竟和她课本里学的民为邦本一个意思。

轧蚕花的队伍出发了。阿婆攥着阿巧的手,走在最前头。蚕房的门楣上挂着艾草和菖蒲,阿婆先用艾草扫了扫门槛,才领她进去。

蚕房里暖烘烘的,飘着桑叶的清香。上百张蚕匾整整齐齐排着,最里面的几张已经铺了淡绿色的蚕卵,像撒了把碎翡翠。阿婆取出传了九代的鹅毛扇,轻轻扇了扇:小蚕怕闷,得常通风。

来,轧蚕花。阿婆递给阿巧一根新砍的桑枝。按照规矩,未婚姑娘要先轧自己的蚕种纸。阿巧颤抖着接过,学着阿婆的样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桑枝扫过蚕种纸的瞬间,她听见细微的声,像春蚕食叶,又像谁在耳边低语。

阿巧轧得真齐!旁边的巧珍嫂子笑着夸,明年准能养出三眠蚕。

轧完蚕花,要把蚕种纸供在蚕神像前。阿巧捧着纸经过晒场时,看见几个扛摄像机的游客正对着蚕花担子拍。其中一个扎马尾的姑娘举着话筒问:大妈,现在年轻人还信这个吗?

巧珍嫂子把最后一串蚕花别在姑娘鬓角:信不信有啥要紧?你看这蚕花,戴在头上是景,记在心里是根。我家闺女在上海做设计师,去年寄回的丝巾,图案就是她奶奶教的蚕花纹。

阿巧心头一热。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速写本——这几天她偷偷画了蚕房的结构、蚕神的衣纹,还有阿婆轧蚕花时的侧影。或许校长说的文创,不该是卡通蚕宝宝,而是把这些老讲究、老手艺,变成能摸得着的温度。

轧蚕花后的第七天,春雷炸响了。

阿巧被阿婆的咳嗽声惊醒。老人蜷在蚕房的小床上,额头发烫,手里还攥着半本《养蚕图谱》。茧......要化了......她喃喃着。

阿巧这才发现,蚕房温度不对。前几日倒春寒,阿婆怕小蚕冻着,烧了炭盆,可今早炭盆灭了,窗户又没关严,冷风灌进来,最里面的几张蚕匾上,蚕宝宝缩成一团,连桑叶都不肯吃。

快烧热水!阿巧慌了手脚。她记得《养蚕图谱》里说过,蚕遇风寒要熏烟提温,可具体怎么操作?她翻出阿婆的老药箱,找出艾绒和柏树枝,按照记忆里的法子,在蚕房角落点燃。烟雾缭绕中,她看见阿婆床头的相框——那是太外婆的照片,穿月白衫子,鬓边别着蚕花。

不能输......阿巧咬着牙,把桑叶一片片擦净,又用羽毛轻轻拨弄蚕座。蚕宝宝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慢慢蠕动起来,爬向新鲜的桑叶。

三天后,蚕房总算稳住了。阿巧熬红了眼,阿婆的烧也退了。老人坐在蚕匾边,摸着重新泛绿的蚕宝宝,突然笑了:我家阿巧,到底是蚕娘的种。

那天夜里,阿巧翻出《养蚕图谱》最后一页。那是太外婆的笔迹:吾孙巧儿,若见此卷,当知蚕事非独为衣食,更在传心。丝可断,艺不可绝;人可散,根不可断。

她终于懂了。奶奶守的不是几张蚕种,不是老掉牙的仪式,是一辈辈蚕娘用体温焐热的希望——希望桑田永远青,希望茧子永远白,希望那些关于勤劳、关于传承的故事,永远不会断线。

今年乌镇的文旅项目启动了。阿巧设计的文创不是卡通蚕宝宝,而是蚕花十二时辰:从轧蚕花的清晨,到采茧的黄昏,十二幅手绘图配着老蚕娘的口述,印在丝绸手帕、笔记本封面上。

开幕式那天,阿婆戴着新扎的蚕花簪,坐在主宾席。台上播放着阿巧拍的纪录片:蚕房里的晨昏,蚕娘的手,还有那盒《养蚕图谱》在镜头下缓缓展开。

我们不只是在卖丝绸,阿巧对着话筒说,我们在卖一段会呼吸的历史。

散场时,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拽住她的衣角:阿姨,我能戴戴蚕花吗?阿巧蹲下来,从篮里取出一串白茧蚕花,轻轻别在她鬓边。小女孩仰起脸,眼睛亮得像星子:我奶奶说,戴了蚕花,长大就能像蚕娘一样厉害!

河面上,乌篷船载着新的蚕种出发了。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歌声,是阿婆教的蚕花谣:蚕花娘娘下凡来,撒下白米养婴孩;小蚕宝宝快吃叶,长大结茧报春来......

几年后,乌镇的蚕桑文化在阿巧等人的努力下声名远扬。一天,阿巧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邮件,是一位研究东方文化的学者,想深入了解乌镇的蚕桑习俗,还希望能将《养蚕图谱》的部分内容翻译成外文出版。阿巧激动不已,和阿婆商量后,决定邀请学者来乌镇实地考察。学者到来后,被乌镇的蚕桑文化深深震撼,尤其是《养蚕图谱》。在学者的帮助下,乌镇的蚕桑文化走出国门。阿巧也接到更多设计邀请,她将古老的蚕桑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设计出一系列惊艳的作品。而每年的轧蚕花仪式愈发热闹,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进来。阿婆看着这一切,脸上满是欣慰,拉着阿巧的手说:“咱们蚕花的根,算是稳稳地扎住啦。”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玄幻:老婆绝世仙子,我却要逃婚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灵轩心动快穿之疯批反派在线作死快穿:钓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后开局策反病娇女BOSS的我无敌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傅同学,我知道你暗恋我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太师祖在下,孽徒桀桀桀!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绝剧情哼,老娘才不想当什么丘比特火行天下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霹出个天尊化神老祖作香童是认真的豪门奶爸开局,养个外挂小奶娃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国运:扮演张麒麟,我是女版小哥真千金驻岛开荒,嫁禁欲军官赢麻神卦狂妃又在撩人了世界与尔青云仙梦张悦的逆袭没错,我哥和我爹都是大佬末日重生:鬼观音她畸变成神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小孕妻齁甜,被绝嗣大佬抱回家宠快穿之云华真君圆满之旅快穿:我家宿主超厉害的,嗷呜盗墓:修仙修到青铜门碎裂掌控被未婚夫送去和亲后,我把他刀了快穿之改变be世界一夜情后,穆总失控刑侦六组全家读我心后杀麻了,我负责吐槽原神:从摸鱼开始出轨爹,爱赌妈,重生我笑呵呵一吻唤醒前世爱人我在古代当开山大王60后婆婆与80后儿媳知否:心狠手辣如兰传!崩铁,从雅利洛开始的星际军阀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依靠MC我在古代种田种成了女皇悍女重生:莫少的心尖宠快穿:成了绿茶炮灰女配穿成主角手中宝
品书中文搜藏榜:异兽迷城半相热恋快穿:我在异界客串路人甲家外火影世界的修士开局逃荒,女尊小混子她吃喝不愁和狂野总裁同房后他说我只是陌生人墓虎带着两宝去逃荒,我逃成了首富穿越乱世,我有空间我怕谁秦老六的生活日常奥特次元:羁绊之力全能站姐变爱豆后成顶流了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末世,女主她拿百亿物资杀疯了孤独摇滚!属于老兵的孤独!穿越知否之我是墨兰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性转魔王的异世界冒险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我,AI凡人闯仙界首辅肥妻有空间小宫女娇软妩媚,一路荣宠成太后后妈恶毒后妈爽,后妈日子过得好陆爷的闪婚新妻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她是一池春水文昭皇后传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综漫:作品太刀,雪乃让我别写了玄学直播间,大佬又算命攒功德啦八零软妻人间清醒,首长别茶了!孤爱的哥哥居然是敌国皇亲快穿:战神大人只想找lp贴贴嫡女谋略:妖孽夫君请上门百字日记白日深诱职业魅魔,青梅校花不放过沈氏家族美人祭莫爷养的小公主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方舟里的后勤官快穿之鼠鼠我呀,太上进了四合院:我何雨柱,国之栋梁斗破:天命反派,云韵哭惨了皇后,你逃不掉的重生成草,我修妖也修仙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穿越修真界,我在剑宗当师尊槐荫巷17号百鬼夜行鬼王御世原神病娇短文合辑榴莲味的星光资质太差,我只能当杂役和护卫了749局:九处特案调查科素芳谷小哑仙种田实录全修真界偷听我吃瓜给魔法世界一点修仙震撼疯人院的最后讯号陕北民间故事四合院:我的青蛙每天送大礼瓦盆村崩坏:为了美好而存在的ooo我在城里捡垃圾总裁的隐形契约婚姻药庐春深菱城的雨天离开三年,江少爷急红了眼火影:我在木叶的进步生活KPL:渣攻他不想打职业黑暗动乱?我赛亚人横推禁区!原神:叫你发刀没叫你养boss盗墓开局,被胡八一当成大墓郭纯:这可是派乐蒙,你穿得起吗鸣潮:我,开局获得,魔刀千刃!飞升误闯星际,又又修搞点灵力跑道尽头的心动方程式心机绿茶的攻略计划重生2000:高考状元为国争光重生后,这恶毒女配我不当了圣者轮回兼祧两房?废后她重生之后杀疯了守归墟之门长安狐事长生:从开启第二丹田开始靠联姻称霸忍界的宇智波九大女帝爱上我,还得生孩子?八零重生:我养废了白眼狼们开局杂役,吞噬成神觉醒后更要努力被强制爱我,玄学大佬!专给霸总改运!快穿:什么反派那是亲亲老婆年代娇宠:重生军嫂又美又飒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飞升仙界,我搞职场KPI穿越之娇娇女的农门奋斗记快穿:黑月光她刀刀暴击真正的反派总以黑月光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