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你这报告...柏爱民深吸一口气,写得真好,比我写得好多了!
王成功谦逊地说:柏主任过奖了,都是在您指导下完成的。
这时,杨丽副科长刚好从外面回来。柏爱民立即把报告拿给她看:杨科,你看看成功写的报告。
杨丽接过报告,刚开始还不太在意,但越看越惊讶:这...这是成功写的?
她难以置信地看着王成功,这水平,比很多老同志都强啊!
报告很快在科室里传阅开来,同事们个个赞叹不已。
谢小琴佩服地说:成功,你这报告写得真细致,每个数据都有来源,太专业了!
许莉点头:是啊,以往我们写报告都是套话居多,成功这种写法确实更有说服力。
张志刚感慨:看来我们以前的工作方式确实需要改进啊。
连林伟强心中也不得不承认,写得...确实不错,但嘴上却什么都没说。
虽然语气还是有点酸。
吴晓波完全被折服了:成功,你太厉害了,我要向你学习!
柏爱民看了看手表,时针已经指向下午五点。他深吸一口气,对王成功说:成功,你稍等一下。
说着,他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张晓文科长的电话。
张科长,我是爱民。关于经济会议的报告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方便送上去吗?
电话那头传来张晓文的声音:好,你们上来吧,我在何书记办公室外面等你们。
挂断电话,柏爱民整理了一下衣服,对王成功说:成功,你和我上去一趟,张晓文科长在市委书记何勇办公室外等着。
王成功立即起身,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
两人走出综合科办公室,沿着走廊向楼梯间走去。
市委大院1号楼的氛围随着楼层的升高而越发庄重肃穆。
4楼是市委办综合科和人事科的办公区,虽然也很安静,但偶尔还能听到电话铃声和工作人员的低语。
当他们走楼梯来到6楼时,立即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氛围。
这里的地毯更厚实,灯光更柔和,走廊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偶尔有工作人员经过也都是步履轻盈,表情严肃。
这就是市委领导的办公楼层了。柏爱民低声对王成功说,何书记和范副书记的办公室都在这一层。
王成功点点头,小心翼翼地跟在柏爱民身后。
他注意到,这里的门牌都很简洁,只标注着这样的数字,没有具体职务标识,显得更加庄重。
来到市委书记办公室外的等候区,张晓文科长已经等在那里。
他见到两人,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引领他们走向旁边的一个小隔间。
这个隔间面积不大,约10平米左右,布置简洁,这就是张晓文作为市委书记秘书的临时办公场所。
张科长,这是两份报告。
柏爱民将手中的文件递给张晓文,一份是我草拟的,一份是成功草拟的。
张晓文接过报告,神情严肃。
作为综合科科长兼市委书记秘书,他对这类要给书记过目发言的材料极其重视,深知其中任何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的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他先拿起柏爱民草拟的报告,仔细阅读起来。
这份报告风格中规中矩,与往年的经济报告一脉相承,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但也没有任何错误,符合机关公文的一贯标准。
张晓文点点头,对柏爱民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位老同志在科里确实发挥着稳定军心的作用。
然后,张晓文拿起王成功草拟的报告。
刚看完第一段,他的眼睛就陡然睁大,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气。
这份报告的写法与他熟悉的机关文体截然不同,数据详实,分析深入,语言精准,每个观点都有扎实的支撑。
张晓文继续往下看,越看眼睛睁得越大,越看越是惊叹。
7页纸,短短3400个字,张晓文却看了整整15分钟。
张晓文时而点头,时而沉思,偶尔还会翻回前页核对某个数据。
这份报告不仅文风新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数据说话,以事实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
看完报告,张晓文抬起头,眼睛盯着王成功,非常难以置信:成功,这......这是你写的?
王成功坦然正视着张晓文,谦逊地回答:
张科长,我这是在柏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没有柏主任前期的框架和思路,我也写不出来。
柏爱民听到这句话,欣慰地看了王成功一眼,心中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他明白,王成功这是在把功劳分给自己。
张晓文心中了然,他与柏爱民相识多年,太熟悉柏爱民的写作风格了,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张晓文确定这份报告是王成功独立完成的,但因为王成功这不抢功的表现,让张晓文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好,非常好!张晓文连连称赞,这两份文件都留在我这,一会我先拿给冯志舒秘书长过目,然后再给何勇书记亲自审阅。你们先下去吧。
是,张科长。
柏爱民示意王成功一起离开。
走出小隔间,两人沿着走廊向楼梯间走去。
直到下了一层楼,柏爱民才长舒一口气,拍拍王成功的肩膀:成功,你今天表现得太出色了,张科长很少这么夸人。
王成功谦逊地说:都是柏主任指导得好。没有您前期的框架和思路,我也写不出来。
柏爱民摇摇头:你不用这么谦虚。你的报告确实写得好,我都自愧不如。那种写报告的方式很新颖,但很有说服力。
回到四楼综合科办公室,同事们立即围了上来。
怎么样?张科长怎么说?谢小琴关切地问。
许莉也好奇:报告通过了吗?
柏爱民笑着说:张科长对成功的报告评价很高,说要先给冯秘书长过目,再报何书记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