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12日的清晨,距离5月15日公映活动仅剩3天,国术馆资料室里的节奏愈发紧凑。
昨夜审训送假拳谱的黑衣人有了微弱突破——他虽没说清炸弹最终藏匿点,却含糊提及“密道出口是‘生路也是死路’,跟‘闪电’有关”。
李天骥、陈老和小林趁着进密道前的最后准备时间,再次梳理与密道出口相关的线索,第12张“闪通臂”的照片,很快就从底片堆里凸显出来,成了破解“出口陷阱”的关键。
“‘闪通臂’招式讲究‘闪展如闪电,通臂力无穷’,刚好跟黑衣人说的‘闪电’对应!而且这张照片的背景是雷雨天气下的紫禁城角楼,天空中有一道明显的闪电,说不定出口的警示就藏在闪电里!”
小林把“闪通臂”照片平铺在冷光灯下,画面瞬间清晰——照片里的李天骥左腿直立,右腿屈膝前弓,左臂向左平展,右臂向右上方伸展,双臂呈“一字”打开,像一道贯通的手臂,完美契合“闪通臂”的技法精髓;背景是灰蒙蒙的天空,紫禁城角楼的轮廓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一道银白色的闪电从云层中劈下,刚好掠过角楼的屋顶,闪电的形状有些奇特,不是普通的分叉状,而是有规律的三段折线,乍看之下像是被刻意“修剪”过,却又裹在雨雾里,很难一眼看出端倪。
陈老先拿起放大镜,聚焦在闪电的中段——那里的折线比两端更规整,第一段折线向右下方倾斜,第二段垂直向下,第三段又向右下方倾斜,三段折线的长度几乎一致,间距也均匀,不像是自然闪电的随机分叉。
“这闪电不对劲,自然闪电的分叉都是杂乱无章的,可这道闪电的三段折线,怎么看都像是人为设计的符号。”
陈老皱着眉,手指在闪电形状上反复描摹,“而且这形状看着眼熟,好像在哪见过,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是摩尔斯密码里的SoS!”
李天骥接过放大镜,调整角度对准闪电——当冷光灯的光线穿透照片的雨雾层时,闪电的三段折线愈发清晰,第一段“右下方倾斜线”,对应摩尔斯密码中S的“???”(因照片画面限制,用单条折线简化代表连续点);第二段“垂直线”,对应分隔符号;第三段“右下方倾斜线”,同样对应S的“???”,组合起来正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SoS”,只是用闪电的折线形态做了简化,藏在雷雨背景里,不刻意拆解根本认不出。
小林赶紧找来摩尔斯密码对照表,铺在照片旁边——对照表上的SoS符号(??? — — — ???),与闪电的三段折线形态完全契合,尤其是中间的垂直线,刚好对应符号里的分隔“— — —”,连折线的倾斜角度,都与密码符号的书写方向一致。“真的是SoS!黑衣人说‘出口是生路也是死路’,这闪电SoS根本不是求救,是警示啊!提醒咱们密道出口有危险,不能随便走!”
陈老立刻翻出1900年的密道完整图纸,找到出口标注区域——图纸上显示,密道有两个出口,一个是之前确认的“紫禁城护城河紧急出口”,另一个是“北京展览馆地下通道出口”,而北京展览馆,正是5月15日公映活动的举办地!两个出口的标注旁,都画着一个极小的“闪电”符号,与照片里的闪电形状一模一样,只是之前众人没在意这个符号,如今结合SoS警示,才明白这是“陷阱标记”。
“难怪黑衣人说‘出口是生路也是死路’——护城河出口看似安全,实则可能被他们提前布置了炸弹,只要咱们从那里出去,就会触发爆炸;展览馆地下通道出口更危险,直接连通公映活动现场,要是咱们从那里出去,不仅会落入他们的包围圈,还可能被他们当‘人质’,用来威胁咱们交出国宝名录,甚至趁机引爆炸弹,让咱们和观众一起陷入危险。”李天骥指着图纸上的两个出口,语气凝重,“这SoS警示,就是在告诉咱们:密道的出口同时也是陷阱出口,若贸然从出口离开,不管走哪一个,都可能触发危险。”
小林瞬间紧张起来:“那咱们明天进密道,拿到国宝名录和炸弹零件后,该怎么出来啊?总不能一直待在密道里,而且5月15日之前,还得把炸弹零件转移出来,阻止公映现场的爆炸计划。”
“不是不能从出口走,是不能‘贸然’走。”陈老沉思片刻,指着图纸上的通风口,“1900年的图纸上标注,两个出口的通风口都连接着‘备用逃生通道’,只是备用通道的入口藏在通风口顶部,需要用‘云手’铜钥匙配合拳谱‘闪通臂’招式开启,之前咱们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如今有了SoS警示,刚好可以顺着通风口找备用通道。”
李天骥点头,立刻制定调整计划:“明天进密道,双路汇合拿到国宝名录和炸弹零件后,先不着急离开,分两组排查两个出口的情况——
一组去护城河出口,用炸药检测仪检测是否有炸弹,同时检查通风口的备用通道入口;
另一组去展览馆地下通道出口,确认是否有黑衣人埋伏,同样排查通风口。
找到备用通道后,再用铜钥匙和‘闪通臂’招式开启,从备用通道离开,既避开出口陷阱,又能安全转移炸弹零件和国宝名录。”
为了确认“闪通臂”招式与备用通道的关联,小林再次拿出“闪通臂”照片,对照真拳谱里的招式注解——
注解里写着“闪通臂开通风道,臂展如闪电,钥匙对闪电”,刚好对应图纸上的“闪电”标记和铜钥匙的“云手”头部,三者环环相扣,进一步验证了备用通道的开启方法。
随后,众人立刻联系公安同志,让他们提前在两个出口的通风口附近布置潜伏人员——一方面协助排查出口陷阱,另一方面在备用通道开启后,接应他们转移炸弹零件和国宝名录,同时加强北京展览馆周边的巡逻,重点排查地下通道入口附近的可疑人员,防止黑衣人提前埋伏。
公安同志立刻应声,承诺会在今晚完成潜伏布置,还会带专业的通风道探测工具,协助排查备用通道的安全性。
挂了电话,陈老看着桌上的“闪通臂”照片,忍不住感慨:“这线索藏得也太隐蔽了,把SoS警示伪装成自然闪电,藏在招式照片里,若不是黑衣人透露‘闪电’相关的线索,咱们就算看到闪电,也只会以为是普通的背景,根本想不到是陷阱警示。”
“这也说明,黑衣人对密道的了解,比咱们想象中更深入,他们不仅知道出口的位置,还知道咱们会从照片里找线索,才特意在出口旁画‘闪电’标记,甚至让杀手透露‘闪电’线索,想误导咱们‘出口是唯一出路’,实则是等着咱们自投罗网。”
李天骥收起照片,将其与密道图纸、真拳谱拓本放在一起,“还好咱们及时发现了SoS警示,提前调整了计划,不然明天进密道拿到东西后,贸然从出口离开,肯定会落入他们的陷阱,不仅救不了瓦西里教授,还会让公映现场的观众陷入危险。”
小林把“闪通臂”照片里的闪电SoS形状,用红笔在密道图纸的两个出口旁重新描摹了一遍,方便明天进密道时对照:“明天进密道,我一定记牢这个SoS警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贸然走出口,先找通风口的备用通道,绝不让黑衣人得逞!”
夕阳下落,窗外的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像是要下雨,与“闪通臂”照片里的雷雨背景格外相似。资料室里,冷光灯依旧亮着,照亮了照片里的闪电SoS,也照亮了众人脸上的坚定。
这道闪电形状的SoS警示,不仅让众人识破了密道出口的陷阱,更让众人在探索密道前提高了警惕——接下来,他们会带着这份警惕,谨慎推进每一步,在拿到国宝名录、转移炸弹零件的同时,安全避开所有陷阱,为5月15日阻止爆炸计划、救回瓦西里教授,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