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元旦,晨光冲破云层,温柔地洒在广岛市中心的和平公园。公园里早已人头攒动,人们穿着厚实的冬装,手里捧着白菊或和平鸽模型,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公园中央——那里原本空荡的广场上,立起了一座崭新的石碑,石碑通体由青灰色的大理石打造,顶端雕刻着一个简洁而庄重的十字手图案,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掌心微微向外,仿佛正温柔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石碑的正面,刻着两行鎏金大字,是古井喜实遗书中的核心话语:“十字手挡的不是刀枪,是仇恨;传的不是招式,是和平密码”,字体浑厚有力,在晨光下泛着温暖的光。石碑下方,嵌着一块透明的水晶屏,循环播放着古井喜实临终前录制的视频片段——他虚弱地比出十字手,轻声说着“和平才是最该守护的”,画面虽短,却让每一个驻足观看的人红了眼眶。
今天,是十字手正式被授予“世界和平符号”的日子,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亲自前来授牌,中日两国的和平组织代表、当年被古井喜实救过的人、全球各地的太极爱好者,还有上万名自发赶来的市民,都汇聚在这里,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古井明彦穿着黑色的中山装,胸前别着绣有十字手的素色徽章,站在石碑旁。他的身边,是王建国和佐藤一郎,两人手里都攥着当年那张古井喜实挡在孩子身前的老照片,眼里满是欣慰。几个月前,他们还在病房里守护着弥留之际的古井喜实,如今,老人的心愿不仅实现了,还跨越了国界,被全世界认可,这份圆满,足以告慰老人的在天之灵。
上午九点整,授牌仪式正式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安娜女士穿着深色套装,缓步走到话筒前,她的手里捧着一块金色的牌匾,牌匾上刻着“世界和平符号——十字手”的字样,边缘环绕着橄榄枝图案,象征着和平与希望。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十字手’的故事传遍了世界。一位叫古井喜实的老人,用一辈子的坚守,让这个简单的手势,有了超越国界的意义。”安娜女士的声音温和却坚定,通过扩音器传遍公园的每个角落,“他在恩师李天骥教导下,用十字手挡下刀枪,守护无辜的生命;他用十字手传递信念,呼吁放下仇恨;他在遗书中说,太极的核心是包容与共生,而十字手,就是这份理念的具象化表达——它不代表对抗,不代表分歧,只代表守护、包容与和平。”
她提到,在决定授予十字手“世界和平符号”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了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名申请,其中有普通市民的手写签名,有和平组织的正式函件,还有孩子们画的十字手画作,每一份申请,都承载着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对十字手理念的认可。
“经过多轮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十字手不仅是一个手势,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对生命的敬畏,象征着对仇恨的摒弃,象征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包容与共生。”安娜女士举起手中的金色牌匾,对着在场的所有人宣布,“现在,我正式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十字手’‘世界和平符号’称号,愿这个手势,能成为连接全世界的和平纽带,愿和平的理念,能伴随这个手势,永远传承下去!”
话音落下,公园上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很久,久久没有平息。不少人举起手,在胸前比出十字手,那一个个十字手,在晨光中连成一片,与石碑顶端的十字手图案遥相呼应,成了元旦这天最动人的风景。
随后,安娜女士将金色牌匾递到古井明彦手中。古井明彦双手接过牌匾,指尖微微颤抖,他先是对着安娜女士深深鞠躬,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父亲理念的认可,随后又转身,对着在场的所有人,对着石碑上父亲的“十字手”,缓缓举起牌匾:“爸,您看,您的十字手,成了世界和平符号!您期盼的和平,正在被全世界守护!”
王建国和佐藤一郎也上前一步,与古井明彦并肩站在一起,三人同时在胸前比出十字手。台下的市民们见状,也纷纷跟着举起手,广场上的十字手越来越多,连带着赶来报道的全球媒体记者,都放下相机,加入到比十字手的行列中。相机快门声与人们轻声的“和平”呼喊交织在一起,成了最珍贵的纪念。
授牌仪式结束后,到了“点亮和平灯”的环节。石碑的底部,安装了一圈特制的LEd灯,这些灯采用了长明设计,一旦点亮,便永不熄灭,象征着和平的光芒,永远不会被黑暗吞噬。
古井明彦、王建国、佐藤一郎,还有安娜女士,一起走到石碑底部的点灯装置前。当四人的手同时放在启动按钮上时,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石碑。随着“3、2、1”的倒计时结束,四人同时按下按钮,石碑底部的灯光瞬间亮起,暖黄色的光芒顺着石碑的纹路缓缓向上蔓延,最终照亮了顶端的十字手图案。
那一刻,广场上爆发出欢呼声,有人笑着流泪,有人互相拥抱,还有人放飞了手中的和平鸽。洁白的和平鸽扑棱着翅膀,从广场上空飞过,与石碑上亮着的十字手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白鸽绕十字,灯火映和平”的美好画面。
安娜女士看着亮着灯的石碑,轻声说道:“这盏灯永不熄灭,就像和平的信念永不褪色。愿每一个看到十字手、看到这盏灯的人,都能记住古井喜实老人的话,记住包容与共生,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王建国走到石碑前,轻轻抚摸着石碑上的鎏金大字,眼泪又掉了下来:“老井,你没白等,也没白守。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十字手,都懂你的和平心。开春后,我就把这石碑的照片带回华北的小村庄,让村里的人都看看,让他们知道,你追求的和平,真的来了。”
佐藤一郎则拉着几个日本的年轻人,走到石碑旁,教他们比标准的十字手:“你们要记住,这个手势不是随便比的,它背后是古井先生一辈子的坚守,是太极包容共生的道理。以后,你们要把这个手势教给更多人,让和平的种子,在你们这代人心里生根发芽。”
围观的市民们也纷纷上前,与石碑合影留念。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孙辈的手,在石碑前比出十字手,轻声给孩子讲古井喜实的故事;有年轻的情侣,依偎在一起,对着石碑许下“守护和平,相伴一生”的心愿;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太极爱好者,穿着统一的太极服,在石碑前打起了太极,当打到“十字手”招式时,所有人都停下动作,保持着十字手的姿势,向古井喜实致敬,向和平致敬。
当天下午,“十字手成为世界和平符号”的消息,再次登上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中国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十字手成为世界和平符号,不仅是对古井喜实老人一生坚守的认可,更是对太极‘包容共生’理念的肯定,它让中国的和平智慧,走向了世界”;日本的《朝日新闻》则写道,“这个诞生于战火、承载着和平信念的手势,终于跨越了历史的隔阂,成为连接中日、连接世界的和平纽带”;美国的《纽约时报》更是将石碑亮灯的画面作为头版图片,配文“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一个永不过时的手势,守护着全人类共同的心愿——和平”。
全球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热议此事。有人说:“看到石碑亮灯的那一刻,我哭了,古井爷爷的心愿实现了,和平的光芒终于照亮了更多地方。”有人说:“以前觉得和平离自己很远,现在看到十字手,才知道和平就在身边,需要我们一起守护。”还有人说:“太极的包容共生,是全人类都需要的智慧,十字手成为世界和平符号,是最好的证明。”
傍晚时分,人群渐渐散去,但和平公园的石碑前,依旧有人驻足。暖黄色的灯光照亮着十字手图案,也照亮着人们脸上的温柔。古井明彦没有走,他坐在石碑旁的长椅上,拿出父亲的遗书,轻轻读着:“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放下仇恨,互相包容,共生共荣。”
晚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菊香,遗书的纸页轻轻翻动,仿佛是古井喜实的回应。明彦抬头看向石碑上的十字手,在胸前比出同样的手势,轻声说道:“爸,第三季的故事,圆满收官了。但您的故事,十字手的故事,还会继续——以后,会有更多人记得您,记得十字手,记得和平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