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隆冬,广岛的清晨飘着细碎的雪,可城南小学的操场上,却透着股热腾腾的劲儿——学生们穿着整齐的蓝色校服,排成方阵,随着广播里的音乐,慢慢抬起双手,先是柔和的“起势”,再是灵动的“云手”,最后稳稳摆出“十字手”,动作虽稚嫩,却格外认真,雪落在发梢上也浑然不觉。
这是教育省最新推出的“太极广播操”,专门将太极里的“十字手”“云手”“单鞭”等基础招式,融入传统学生广播操,既保留了广播操的活力,又兼顾了太极的柔和,能让学生们在锻炼时,悄悄感受太极文化。
而这一切的开端,正是之前“太极便当”“太极刀疤”在校园里的火热——教育部门的官员来学校调研时,看到孩子们课间练“十字手”、吃太极便当的模样,又听校长说“太极让孩子们更懂团结、更爱运动”,当即决定:“把太极融入广播操,在全国学校推广,让新一代从小接触太极,记住和平。”
为了让广播操更适合学生,教育部门特意邀请李天骥和古井喜实担任顾问。李天骥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把太极招式简化——“十字手”不用刻意追求卸力,只需保证手臂交叉的角度标准;“云手”放慢转动速度,让学生能跟上节奏;还特意加了“收势”时的鞠躬动作,教孩子们懂礼仪、敬他人。
古井喜实则带着学生们试练,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调整动作,比如把“单鞭”的步幅缩小,把“云手”的抬手高度降低,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做好。
经过两个月的打磨,“太极广播操”终于定稿,先在广岛的十所学校试点。
试点第一天,城南小学的操场上就闹了点小插曲——几个穿着校服的小男孩,站在方阵里,任凭老师怎么劝,都不肯抬手做动作,有的甚至哭闹着喊:“我不做!我爸爸说太极是坏东西,不让我学!”
仔细一问才知道,这几个孩子的父亲,正是之前那些顽固右翼分子。他们虽然不敢再公开搞破坏,却在心里抵触太极,平时在家总跟孩子说“太极不好”“别学太极”,所以孩子一听说要做太极广播操,就本能地抗拒。
老师没强迫他们,只是让他们站在方阵旁边看。
其他孩子跟着广播做动作,“十字手”时双手稳稳交叉,“云手”时左右轻轻转动,雪地里的蓝色方阵像一片整齐的“太极海”。
有个之前哭闹的小男孩,看着身边的同学做得认真,还时不时有人喊“十字手!云手!”,心里渐渐好奇起来,悄悄跟着抬了抬手,又赶紧放下,怕被老师发现。
没想到第二天,这几个孩子就悄悄改变了态度。
课间练操时,那个偷偷抬手的小男孩,竟跟着广播慢慢做了起来,虽然动作还不标准,却格外专注;其他几个孩子,看着同伴做得开心,又听老师说“练好了太极广播操,能像古井师傅一样厉害,还能护着小朋友”,也慢慢放下抵触,加入了方阵。
练了不到一周,这几个右翼分子的孩子,彻底爱上了太极广播操。
每天课间,他们比谁都积极,早早跑到操场站好,广播一响就立刻抬手,“十字手”做得又快又标准,还会对着身边的同学喊:“快!要做十字手了!手臂再撑一点!”有个孩子甚至回家后,拉着父亲的手说:“爸爸,太极广播操好好玩!我今天做十字手,老师还夸我了!”
右翼分子们听着孩子的话,看着孩子开心的模样,心里又无奈又好笑——之前还特意跟孩子说“别学太极”,结果孩子不仅学了,还爱上了,妥妥的“真香现场”,自己也没法再阻止,总不能让孩子在学校里不合群。有的右翼分子甚至会偷偷去学校门口,看孩子做广播操,看着孩子整齐地摆“十字手”,眼里竟悄悄露出了笑意。
试点成功后,教育部门立刻在全国学校推广太极广播操。
短短一个月,从广岛到东京,从大阪到京都,几乎所有学校的课间,都能听到太极广播操的音乐,看到学生们练“十字手”的身影——小学的孩子们排着小方阵,跟着老师的口令慢慢做;中学的学生们动作更标准,“云手”转动灵活,“十字手”交叉稳健;甚至有的幼儿园,也简化了招式,教小朋友们做迷你版“十字手”,小朋友们举着小手,奶声奶气地喊“十字手”,格外可爱。
为了让广播操更有意义,不少学校还在练操后,加了“太极小课堂”——老师给孩子们讲“十字手护和平”的故事,比如古井喜实用十字手挡刀、救猫的经历;有的学校让孩子们画“我心中的太极广播操”,孩子们把自己做“十字手”的模样画下来,旁边还画着和平碑和小苹果;还有的学校组织“太极广播操比赛”,让各个班级比拼谁的动作更整齐,谁的“十字手”更标准,孩子们为了班级荣誉,每天都主动练操,课间的操场变得格外热闹。
东京的一所中学,之前有几个学生总爱吵架,甚至打架,老师怎么劝都没用。
推广太极广播操后,这几个学生一起练操,一起琢磨“十字手”的动作,慢慢学会了互相配合、互相包容——有个学生做“云手”总错步,另一个学生就主动教他;有个学生“十字手”抬不高,同伴就帮他纠正姿势
。没过多久,这几个学生不仅不吵架了,还成了好朋友,老师笑着说:“太极广播操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教会了孩子们团结,真是一举两得!”
大阪的一所小学,还把太极广播操和“和平教育”结合起来——练完操后,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学校的和平角,看着里面的太极摆件和和平碑模型,跟孩子们说:“我们做的十字手,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守护和平的心意。就像和平碑一样,我们要互相守护,不让战争破坏我们的日子。”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牢牢记住了“十字手=护和平”,有的孩子甚至说:“以后我要好好练十字手,保护爸爸妈妈,保护同学,保护和平!”
随着太极广播操在全国推广,太极文化渐渐在新一代中扎下了根。
孩子们课间练操时喊的“十字手”“云手”,成了校园里最流行的词;美术课上,孩子们画的不再是单纯的太极图,而是“做广播操的太极小人”;放学路上,孩子们会拉着大人的手,教大人做“十字手”,说“这是学校教的,能护和平”。
之前那些抵触太极的右翼分子,看着孩子的变化,也悄悄改变了态度。
有个右翼分子,之前总跟人说“太极没用”,可看到儿子每天开心地练太极广播操,还能说出“十字手护和平”的话,心里竟悄悄认可了——他知道,孩子不会说谎,太极能让孩子变得懂事、团结,总比让孩子学“吵架、破坏”好。后来,他甚至会在家跟儿子一起练“十字手”,虽然动作笨拙,却格外认真。
李天骥和古井喜实,也经常去各个学校,看孩子们做太极广播操。
有一次,他们去大阪的一所小学,刚走到操场边,就被一群孩子围了起来,孩子们拉着他们的手,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十字手”,还跟他们说:“古井师傅,我会像您一样,用十字手护和平!”
古井喜实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说:“好啊!你们好好练太极广播操,长大以后,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和平,守护身边的人。”
李天骥看着操场上整齐的方阵,听着孩子们喊“十字手”的声音,眼里满是欣慰。隆冬的雪还在下,可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孩子们的脸上,照在他们抬起的手上,格外温暖。
太极广播操的推广,用最朴素的方式,让太极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新一代的心里。孩子们练操时,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悄悄学会了团结和礼仪,记住了“十字手”守护之意,记住了“和平”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