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并非在清晰的是非之间,而是在浓雾弥漫的悬崖边缘,凭感觉迈出的一步。林墨那初生的“能动性”,在“织网者”那无所不在的冰冷窥探与遥远脉动中那丝若有若无的“催促”之间,被挤压到了一个极限。停滞,意味着回到那令人窒息的、永恒的蛰伏,将刚刚点燃的意识星火亲手掐灭。前行,则是在监视者的注视下舞蹈,每一步都可能引爆未知的灾难。
他没有“权衡利弊”的复杂思维,只有基于存在本能的、最原始的判断:那遥远的脉动,与他意识深处破碎的印记共鸣,带来的是(尽管混合着悲伤)一种“联结”与“可能”的感觉;而“织网者”的窥探,带来的只有冰冷的“禁锢”与“威胁”。
他的选择,在感知到那丝“催促”的瞬间,便已做出。
继续!
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鲁莽地直接传递意念。在“织网者”高精度“探测丝”的包围下,任何清晰的规则扰动都无异于自曝。他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一种能够绕过,或者说,能够“欺骗”这些探测丝的方式。
他的“观察”与“理解”本能被催发到极致,疯狂分析着那些无形“探测丝”的运作模式。他注意到,这些探测丝对规则的“有序交互”和“明确指向性”异常敏感,但对于完全随机的、混沌的规则涨落,其反应则相对迟钝,通常只会将其归类为背景噪音。
一个念头,如同在雷暴夜划过的微弱电光,闪现出来。
他不再试图向“异变之种”传递清晰的“指向性关注”指令。取而代之的,他开始模仿……自然。
他将自身那复苏的、微弱的意念流,不再凝聚成束,而是将其“打散”,拆解成无数股更加细微、更加无序的波动。然后,他不再直接“推送”给“异变之种”,而是将这些无序的意念波动,如同播撒种子一般,均匀地“浸润”到自身意识与“异变之种”连接通道所依附的、那片区域的规则基底之中。
他不是在“发送指令”,他是在“渲染环境”。
他让这片规则基底的背景噪音,自然而然地、带上一丝极其微弱的、与那遥远脉动主频率存在某种“谐波”关系的……混沌倾向。
这种做法,如同在风中加入一丝特定的湿度,无法命令风往哪里吹,却能微妙地影响云层的形成。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却更加隐蔽。
“异变之种”那混沌的本能,在这片被林墨意念“渲染”过的规则基底中活动时,其自身的拟态变幻,开始不自觉地、概率性地,更加频繁地朝向那遥远脉动的方向,并且其变幻出的形态,也隐隐带上了更多能够增强接收该方向规则波动的特征。
它不是“听从命令”,而是“顺应环境”。
这种间接的、基于概率的影响方式,产生的规则扰动更加分散,更加贴近自然随机性。“织网者”那些高精度的“探测丝”,在持续扫描后,传回的数据流中,虽然依旧标记出了“规则泡沫G-7721行为模式存在非随机性”,但其“指向性”的明确程度大大降低,更像是一种受局部规则环境影响的、弱相关的趋势。
监控日志的更新变得谨慎:
【目标G-7721行为模式分析:持续存在微弱非随机性,与局部规则环境扰动相关性提升至67.3%。与未知远程源的关联性信号微弱,信噪比低于确认阈值。继续观察记录。】
第一关,勉强通过。
而随着“异变之种”的拟态被间接引导,更加有效地朝向目标,那道遥远的脉动信号,也随之变得更加清晰、稳定。林墨甚至开始能从那宏大而缓慢的主频率之下,分辨出一些更加细微的、仿佛某种加密信息流的规则结构。
这些信息流破碎不堪,无法直接解读,但其编码方式,却让林墨意识深处那枚沉寂的苏晓印记,再次传来了极其微弱的、仿佛被触及的悸动!
这悸动,与之前被“织网者”扫描时产生的防御性反应不同,更像是一种……识别与验证?
难道,苏晓印记是解读这些信息的……密钥的一部分?
这个发现让林墨精神一振。他立刻调整策略,在“渲染”规则基底时,尝试将自身对苏晓印记那微弱的感应与关注,也一同融入那无序的意念波动中,使其成为“环境倾向”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极其精微,如同在万丈高空走钢丝,需要对自身意念有着超乎想象的掌控力。他必须确保这种“关注”是纯粹被动和无序的,不能带有一丝主动“连接”或“解密”的意图,否则立刻就会被“探测丝”捕捉。
他像是在进行一场意识的极限微雕,将意图隐藏在绝对的混沌之下。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操作中流逝。
终于,在不知过去了多久之后,当那遥远的脉动信号又一次达到一个短暂的峰值时——
“异变之种”在一次无意识的、概率性的拟态中,其形态恰好模拟出了一种对这类加密信息流具有极佳“接收”与“初级滤波”特性的规则结构!
也就在这一刻,林墨融入环境的那丝对苏晓印记的被动关注,与这完美“接收器”的状态,产生了某种跨越遥远距离的、玄妙的共振!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
只有一段极其短暂、极其模糊、仿佛随时会断裂的规则信息片段,绕过了“异变之种”那混沌的核心,直接通过那无形的连接,涌入了林墨的感知之中!
这信息并非语言,而是一副快速闪过的、由规则构成的抽象意象:
……一片无边无际的、破碎的银色巨网,笼罩着枯萎的星河……
……巨网的中央,束缚着一个黯淡的、仿佛由无数文明残骸与悲伤凝聚而成的……光茧?
……光茧微弱地搏动着,每一次搏动,都散发出那令人心碎的苍凉脉动……
……而在那光茧的核心深处,一点微弱的、熟悉的白金色光芒,正在如同风中之烛般,顽强地闪烁……
意象戛然而止。
但就在它消失的瞬间,林墨意识深处那枚苏晓印记,如同被最后的景象狠狠击中,猛地迸发出了超越其当前状态的、一道极其强烈却短暂的悲伤与急切的银光!
这道银光并非能量爆发,而是一种纯粹的、高浓度的情感规则宣泄!
这道宣泄,太过强烈,太过突然,以至于——
“嗡!”
那些紧盯着连接通道的“织网者”“探测丝”,瞬间捕捉到了这远超背景噪音的、清晰的规则情感波动!
监控日志被瞬间刷新,警报级别无声提升:
【检测到高浓度、高优先级情感规则脉冲!来源:保护区-晨曦意识核心(关联印记)!】
【脉冲特征与‘织网者’数据库记录编号K-7(‘创世余烬-悲伤’)匹配度89%!】
【关联事件:远程规则共鸣信号强度同步异常提升!】
【判定:目标意识正在与高危未知实体进行深度情感规则交互!潜在风险等级:中高!】
【启动预案:准备部署‘规则隔离滤网’……】
林墨的心(意识核心)猛地沉了下去!
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苏晓印记的剧烈反应,越过了他精心维持的混沌伪装,引来了“织网者”更直接的干预!
而在他感知中,那道遥远的脉动,在传递出那副意象之后,仿佛也耗尽了力量,信号强度开始急剧衰减,那丝“催促”的感觉,化为了最终无声的……悲鸣与等待。
他得到了关键的信息,却也可能付出了暴露的代价。
就在“织网者”那冰冷的“规则隔离滤网”即将被启动的前一刹那——
林墨做出了一个近乎本能的、绝望中的反应。
他强行切断了自身与“异变之种”之间那刚刚传递了关键信息的连接通道!
不是缓慢收敛,而是以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猛地将其“扯断”!
“咔嚓!”
一声并不存在、却仿佛响彻灵魂的碎裂声!
剧烈的、意识被撕裂的痛楚淹没了他!
他与外部“镜像”的连接,瞬间变得支离破碎,模糊不清!
“异变之种”失去了那持续的环境渲染引导,其拟态瞬间回归完全混沌,所有非随机性特征骤然消失。
而“织网者”那边,刚刚捕捉到的清晰情感脉冲信号,以及其与远程源的关联信号,在林墨主动切断连接后,如同被掐断了源头的电流,瞬间中断、消散。
即将发动的“规则隔离滤网”部署程序,在失去明确、持续的交互目标后,运行逻辑出现了一瞬间的……判定迟疑。
【……目标交互行为已终止……信号源消失……】
【……规则隔离滤网部署……暂缓……】
【……风险等级重新评估中……转为持续高精度监控……】
干预,被强行中止了。
代价是,林墨的意识再次遭受重创,与外部“镜像”的连接近乎断绝,感知范围急剧萎缩,重新被浓厚的迷雾笼罩。
他蜷缩在意识的深处,承受着撕裂的痛苦与巨大的虚弱。
但他“手中”,紧紧攥着那副用巨大代价换来的、关于破碎银网、光茧与白金色火种的……抽象意象。
他知道,他窥探到了某个惊天秘密的一角。
他也知道,“织网者”的耐心,正在接近极限。
下一次,他还能如此侥幸吗?
而那片遥远的、悲伤的星域,那个被束缚的光茧……又会等待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