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巷项目部,林浩见到了那个带头闹事的老周。这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皮肤黝黑,手指粗糙,一看就是常年干体力活的。
“林总,不是我们不讲信用,是实在没办法啊!”老周一见到林浩就诉苦,“我儿子要结婚,女方家要求在市区买套房,就那点补偿款,哪够啊!”
林浩平静地看着他:“周师傅,补偿标准是经过专业评估的,也是公开透明的。如果每家都临时加价,这个项目还怎么推进?”
“那我不管!”老周突然激动起来,“反正拿不到足够的钱,我们就不搬!看你们怎么施工!”
旁边几个拆迁户也跟着起哄,现场顿时乱成一团。
林浩没有动怒,而是走到老周面前,压低声音:“周师傅,我听说你女儿在实验小学当老师?工作还顺利吗?”
老周的脸色瞬间变了:“你...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林浩的目光锐利如刀,“只是提醒你,为人父母,总要给子女做个榜样。为了点蝇头小利,毁了自己的名声,值得吗?”
老周的额头渗出冷汗,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这时,赵强匆匆赶来,在林浩耳边低语了几句。林浩点点头,对老周说:“周师傅,你先回去好好想想。如果真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集团会酌情考虑。但如果是受人指使......”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老周骤然收缩的瞳孔,继续说道:“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回程的车上,赵强汇报了调查结果:“老周上周的确收到了一笔五万元的转账,汇款方是个空壳公司。我查了资金流向,最终指向...鼎峰实业。”
“鼎峰实业...”林浩重复着这个名字,眼神冰冷。
果然是他们。先是离间计,然后是煽动闹事,下一步会是什么?栽赃?陷害?林浩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
接下来的几天,一场针对林浩的“围猎”全面展开。
先是集团内部几位资深的副总,开始在各种场合或明或暗地表达“关切”。
分管财务的副总刘明在一次工作餐上,语重心长地对林浩说:“林总年轻有为,我们都看在眼里。不过啊,现在集团处于特殊时期,稳定压倒一切。有些事情,是不是可以缓一缓?”
林浩不动声色:“刘总指的是?”
“比如对某些历史项目的审计,”刘明压低声音,“我知道你是为了集团好,但查得太急,容易让人心惶惶啊。”
另一位副总张伟则更加直接:“林总,听说你在查鼎峰实业的项目?那可是吴总...吴德良当年亲自抓的重点项目,现在翻旧账,恐怕影响不好吧?”
这些看似关心的提醒,实则是在施加压力,试图让林浩在改革和清查中束手束脚。
与此同时,一些与城投有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也开始活跃起来。
这天下午,林浩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宏图建设”的董事长,热情地邀请林浩参加一个“商务交流晚宴”。
“林总,久仰大名啊!一直想找机会认识您,今晚在悦华酒店有个小聚会,都是云城商界的精英,您一定要赏光!”
林浩婉拒:“抱歉,今晚已经有安排了。”
“那明天呢?或者后天?”对方不死心,“林总,我们宏图建设一直想和城投合作,只要您给个机会,条件好商量...”
类似的邀请接踵而至,有的承诺“重谢”,有的暗示“分红”,还有的甚至直接表示可以“解决”林浩的个人问题,比如住房、子女教育等。
对这些糖衣炮弹,林浩一律冷处理。他深知,这些热情的背后,很可能藏着录音笔和摄像头,就等他一个不慎,落入陷阱。
对手见软的不行,便开始来硬的。
这天早上,林浩在办公桌上发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的内容并非针对他本人,而是举报集团下属子公司总经理王坤存在严重经济问题。
信中附带了部分财务数据复印件,显示王坤在负责集团大宗物资采购期间,涉嫌虚报价格、收取回扣,金额高达数百万元。举报信要求林浩这个“铁面无私”的代总经理严肃查处。
林浩立刻让陈杰调阅了王坤的相关资料。王坤是吴德良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掌管着集团重要的物资采购业务,此前就曾有一些关于他吃回扣的传闻,但一直缺乏证据。
“林总,这事有点蹊跷。”陈杰分析道,“王坤是吴德良的人,现在吴总刚倒,就有人举报他,像是借刀杀人。但举报材料又看起来很真实,我们不处理,恐怕会被人说成包庇。”
林浩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查!为什么不查?既然有人把证据送上门,正好帮我们清理门户。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你亲自带可靠的人,秘密初核,不要惊动任何人,尤其是王坤本人。”
他怀疑,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举报人或许是想借他之手除掉王坤这个吴德良的余党,但也可能是在引诱他深入调查时,暗中设置更致命的圈码。
安排陈杰去调查王坤后,林浩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古巷项目和集团日常运营上。他每天工作到很晚,批阅文件,主持会议,下工地考察,表现得一切如常,仿佛那封举报信并未引起他过多关注。
然而,对手的耐心是有限的。见林浩没有立刻跳进第一个陷阱,他们启动了更狠毒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