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旌旗招展,一派万象更新之气。
持续数月、席卷大半个魏国的内战,终以司马氏的彻底覆灭而告终。
当最后一批负隅顽抗的司马残部在并州被剿灭的战报传回时,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了久违的欢庆之中。
然而,端坐于大殿的皇帝曹髦,心中除了胜利的喜悦,更有沉甸甸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深远谋划。
这一日,被从邺城解救回来的曹魏宗室,历经颠沛与惊恐,终于重返帝都。
他们被安置在特意收拾出的馆驿中,沐浴更衣,暂歇风尘。
随后,曹髦在偏殿单独召见了以曹虔为首的几位宗室长者。
这些曾经锦衣玉食的皇亲贵胄,此刻虽已换上洁净的衣冠,但眉宇间仍残留着被长期软禁的憔悴与劫后余生的恍惚。
见到年轻却已威仪日盛的皇帝,几位老者不禁悲从中来,伏地泣拜。
“陛下!老臣等……老臣等以为此生再难见到陛下,再见我大魏日月重光啊!”曹虔声音哽咽,老泪纵横。
他们不仅是为自身的解脱而哭,更是为曹魏江山险些倾覆、宗庙几近不保的后怕而哭。
曹髦亲自离座,一一扶起这些辈分高于他的宗亲,心中亦是酸楚与愧疚交织。
他赐座后,沉默片刻,方才沉重开口。
“诸位宗亲受苦了。此皆朕之过,亦是……我曹家过往施政之失所致。”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痛:“回想文皇帝(曹丕)即位之初,鉴于汉室宗亲坐大、尾大不掉之弊,行‘禁锢宗室’之策,使诸王徒有封号,而无实权,更不得干预朝政,往来交通亦受严格限制。此策虽收中央集权之效,然矫枉过正,使我曹氏血脉,日渐疏离于权力中枢,犹如猛虎去其爪牙。”
曹髦站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魏国疆域:“及至司马懿父子狼子野心渐露,高平陵之变,擅权废立,满朝文武或慑于其威,或附于其势。试问当时,我曹家宗亲,可有力量、有权限振臂一呼,挽狂澜于既倒?”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宗室们:“非不愿,实不能也!爪牙既去,何以搏击豺狼?致使权臣窃国,神器蒙尘,朕亦几为傀儡,此实乃刻骨铭心之教训!”
曹虔等人闻言,无不震动。
他们从未想过,这位年轻的皇帝竟会如此直率地反思先祖国策之弊。
“陛下……”曹虔欲言又止。
曹髦摆手,继续道:“司马氏之祸,犹在眼前。若宗室强,则权臣有所忌惮;若宗室弱,则皇室孤危。朕意已决,当更易旧制,择宗室中贤能者,授以实职,使之能为朝廷屏藩,为皇室肱骨。”
他具体阐述道:“自然,亦需立下规矩,防微杜渐。宗室为官者,需经考核,量才录用,而非仅凭血脉。其权责皆有法度,不得逾越。目的在于,既不使宗室坐大生乱,亦不使其羸弱无助。”
这番深思熟虑的规划,让在座的宗室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并非觊觎权力,而是渴望能摆脱如同囚徒般被圈养、在国难时却无能为力的屈辱状态。
“陛下圣明!老臣……老臣代所有曹氏宗亲,叩谢陛下!”曹虔再次率众跪倒,这一次,是充满感激与希望的。
接见完宗室,曹髦心潮难平,回到御书房,继续批阅那些堆积如山的奏章,思考着如何将改革宗室待遇的想法付诸实施,并平衡朝中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内侍轻声禀报,太后与皇后驾到。
曹髦连忙起身相迎,只见太后郭氏身着庄重礼服,在皇后卞氏的搀扶下步入书房。
太后面容虽带倦色,眼中却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
皇后卞氏亦是盛装,看向曹髦的目光充满了温柔与崇敬。
“皇帝!”太后未等曹髦行礼,便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好!好!你做得好!铲除司马逆贼,重掌朝纲,你没有辜负列祖列宗的期望,没有辜负你父皇的托付!先帝在天之灵,见到你今日之作为,定会欣慰不已!”说着,眼中已泛起泪光。
她作为曹叡的皇后,亲眼见证了曹氏皇权如何一步步被司马氏侵蚀,其心中的压抑与痛苦,此刻终于得以宣泄。
皇后卞氏也柔声道贺:“臣妾恭喜陛下!陛下以雷霆之势,拨乱反正,终使日月重光,社稷复安。此乃大魏之幸,万民之福。”
看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曹髦心中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他还是那个深居宫中,动辄得咎,连身边侍卫都可能司马氏耳目的傀儡皇帝,每日在太后的忧虑和皇后的强颜欢笑中,感受着无力与屈辱。
而如今,他站在权力的中心,亲手扭转了乾坤。
他引太后与皇后至窗边,推开窗户,让清凉的夜风涌入。
远处,洛阳城的万家灯火如星河洒落,静谧而安宁。
“母后,皇后,”曹髦的声音平静而坚定,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往日的惊惧与屈辱,已成过去。朕既为曹家子孙,身上流着武皇帝(曹操)、文皇帝(曹丕)的血,便绝不会让祖宗蒙羞,绝不会让大魏的江山,断送在我曹髦手中!”
他遥望南方,那是蜀汉与东吴的方向,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司马之乱,已如过眼云烟。如今毒瘤已去,正是我大魏浴火重生之时。朕不仅要守住这祖宗基业,更要继承武皇帝一统中原之遗志,整军经武,励精图治!”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开创时代的豪情:“终有一日,朕要让我大魏的旗帜,插遍这中原的每一个角落!让四海宾服,天下归心!这,才是对列祖列宗最好的告慰,才是朕,曹髦,作为大魏皇帝,不可推卸的天命!”
太后与皇后凝视着曹髦在灯火映照下显得格外坚毅的侧脸,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她们知道,那个需要她们担忧、保护的少年皇帝已经远去,此刻站在她们面前的,是一位真正掌握自己与帝国命运的雄主。
夜色深沉,御书房内的灯火却久久未熄。
新的时代篇章,已由这位年轻的皇帝,亲手掀开了第一页。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