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僧说道:“师祖来了。”
唐三藏赶忙躬身施礼,迎上前去说道:“老院主,弟子有礼了。”
老僧还礼后,众人各自落座。
老僧说道:“方才小徒们说,有东土唐朝来的老爷,我这才出来拜见。”
唐三藏说道:“冒昧前来贵寺,不知是否唐突,还望恕罪!恕罪!”
老僧道:“不敢当!不敢当!”接着又问道:“老爷,从东土到此处,路途有多远?”
唐三藏道:“从长安边界出发,有五千余里。路过两界山时,收了这个小徒弟,一路前行,经过西番哈咇国,走了两个月,又行了五六千里,才来到贵处。”
老僧惊叹道:“如此算来,也有万里之遥了。我这一生都在这寺院中虚度,从未出过山门,当真是‘坐井观天’的无用之人啊。”
唐三藏又问:“老院主高寿几何?”
老僧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
孙悟空在一旁听见,说道:“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
唐三藏瞪了他一眼,赶忙一把拉住孙悟空,低声说道:“谨言!莫要不知天高地厚,冲撞了人。”
那和尚便问孙悟空:“老爷,你有多少年纪了?”
孙悟空道:“不敢说。”
老僧只当他是说疯话,也不在意,不再追问,只是吩咐献茶。
这时,一个小沙弥拿出一个羊脂玉盘,盘中放着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另一个沙弥提着一把白铜壶,为众人斟上三杯香茶。
但见这茶色泽比石榴花蕊还要艳丽,味道胜过桂花的芬芳。
唐三藏见了,喜爱不已,夸赞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配美器!”
那老僧道:“让老爷见笑了。老爷来自天朝上国,必定见识过无数奇珍异宝,这般器具,实在不值得过奖。老爷从东土而来,不知可有什么宝贝,能否借与弟子一观?”
唐三藏道:“惭愧啊!我那东土,并无什么宝贝。即便有,路途如此遥远,也无法携带。”
孙悟空在一旁说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看到那件袈裟,难道不算宝贝?拿出来给他看看如何?”
众僧一听袈裟,不禁冷笑起来。
孙悟空问道:“你们笑什么?”
院主道:“老爷说袈裟是宝贝,实在可笑。要说袈裟,像我们这样的僧人,每人都有二三十件;至于我师祖,在此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少说也有七八百件!”说着,便叫人:“拿出来给老爷看看。”
那老和尚也是一时想要卖弄,便吩咐道人打开库房,让头陀们抬出柜子,一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之中。
打开锁后,在两边设下衣架,四周牵上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唐三藏观看。只见满院子都是绮绣绫罗,华丽非凡。
孙悟空一一观看,发现这些袈裟都是穿花纳锦、刺绣销金的精美之物。他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
唐三藏赶忙拉住孙悟空,悄悄地说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孤身在外,只怕会生出变故。”
孙悟空道:“只是看看袈裟,能有什么差错?”
唐三藏道:“你有所不知,古人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被他们看到,必然会心生贪念;一旦起了贪心,就会生出诡计。你若是怕惹祸上身,他们索要就给他们,倒也罢了;否则,性命之忧,皆由此而起,此事可不小啊。”
孙悟空道:“放心!放心!一切有老孙在!”
只见他不由分说,急忙走过去,解开包袱。
刹那间,霞光迸射而出。袈裟外面还有两层油纸包裹着,去掉油纸,取出袈裟抖开,顿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众僧见了,皆惊得张大了嘴巴,有的甚至忍不住伸手去触摸那光芒,仿佛想要确认这一切是否真实。纷纷赞不绝口,果然是一件绝世好袈裟!
那老和尚见了如此宝贝,果然起了奸邪之心。
他走上前,对着唐三藏跪下,眼中流下泪来,说道:“我这弟子真是与宝贝无缘啊!”
唐三藏赶忙搀起他,问道:“老院师为何这般说?”
老僧道:“老爷这件宝贝,刚刚展开,天色就晚了。我眼目昏花,实在无法看得真切,岂不是无缘?”
唐三藏道:“那就掌上灯来,让你再仔细看看。”
老僧道:“爷爷的宝贝,本就光芒耀眼,再点上灯,更是晃眼,只怕还是看不清楚。”
孙悟空道:“那你想怎么看才好?”
老僧道:“老爷若是宽宏大量,放心的话,能否让弟子拿到后房,细细观赏一夜,明早便送还老爷,不知老爷意下如何?”
唐三藏一听,吃了一惊,埋怨道:“都怪你!都怪你!”
孙悟空却笑道:“怕什么?等我包起来,让他拿去看。若是有任何闪失,都由老孙负责。”
唐三藏阻拦不住,孙悟空已将袈裟递给老僧,说道:“拿去看吧,只是明早务必照旧归还,不可有丝毫损坏。”
老僧满心欢喜,让幸童将袈裟拿进后房。
随后,他吩咐众僧打扫前面的禅堂,取来两张藤床,铺好被褥,请二位老爷安歇。
又安排明早准备斋饭为他们送行,之后众人便各自散去。
师徒二人关上禅堂门,躺下休息。
那老和尚哄到袈裟后,拿到后房灯下,对着袈裟嚎啕大哭,直哭得那本寺僧人都不敢先去睡觉。
小沙弥也不知是何缘故,赶忙跑去告诉众僧:“公公一直哭到二更时分,还没停下。”
有两个是老僧心爱的徒孙,赶忙上前问道:“师公,您为何哭得这般伤心?”
老僧边哭边说:“我哭自己无缘,不能长久地观赏唐三藏的宝贝袈裟啊!”
小和尚道:“公公您年事已高,莫不是糊涂了。他的袈裟就放在您面前,您只需解开来看便是,何必如此痛哭流涕呢?”
老僧道:“看也只能看一时,不能长久拥有。我今年都二百七十岁了,虽说积攒了几百件袈裟,可怎能比得上他这一件呢?我要是能做一回唐三藏该多好啊!”
小和尚道:“师公您这就错了。唐三藏不过是离乡背井、四处云游的行脚僧。您这般年纪,安享晚年,已经足够,为何还要像他一样做个行脚僧呢?”
老僧道:“我虽在这寺院中自在安享晚年,可就是没机会穿上他这件袈裟。要是能让我穿上一日,即便立刻死去,我也能闭眼了,也算是我在这阳世间做了一场和尚!”
众僧道:“您这话说得没道理!您想穿他的袈裟,这有何难?咱们明日留他住一日,您就穿一日;留他住十日,您就能穿十日,不就好了嘛。何必如此痛哭呢?”
老僧道:“即便留他住上半年,我也只能穿上半年,终究不能长久拥有。等他要走的时候,还是得还给他,怎么能留得长远呢?”
正说着,有个叫广智的小和尚站出来道:“公公,若要长久拥有,也并非难事。”
老僧一听,顿时欢喜起来,忙问:“我儿,你有什么好主意?”
广智道:“那唐三藏师徒二人一路奔波,十分辛苦,如今想必已经熟睡。咱们找几个身强力壮的,拿着枪刀,闯入禅堂,将他们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要咱们自己人知道此事。再谋了他们的白马和行囊,把那袈裟留下,当作传家之宝,这不就是子孙长久之计吗?”
老和尚听了,满心欢喜,赶忙擦了擦眼泪,说道:“好!好!好!此计甚妙!”当下便准备收拾枪刀。
这时,又有个叫广谋的小和尚,是广智的师弟,上前说道:“此计不妥。若要杀他们,得先看看情况。那个白脸的唐三藏似乎容易对付,可那个毛脸的猴子却不好惹。万一杀不了他,岂不是反而招来灾祸?我有个不用动刀枪的法子,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老僧道:“我儿,你有什么法子?”
广谋连忙回答道:“依小孙之见,如今召集东山大小房头的人,每人准备一束干柴,舍弃那三间禅堂,放起火来,让他们欲逃无路,连人带马一并烧死。就算山前山后有人看见,也只当是他们自己不小心走了火,把咱们的禅堂烧了。这样一来,那两个和尚不就都烧死了?既能掩人耳目,袈裟不就成了咱们的传家之宝?”
那些和尚听了,无不拍手称快,纷纷道:“妙!妙!此计更妙!”
于是便各自回房搬柴。当夜,月色暗沉,乌云渐渐遮蔽了星光。寺里一片寂静,唯有那禅堂周围人影攒动。
原来这寺里有七八十个房头,僧众大小共有二百余人。众人一拥而上,搬来柴草,将禅堂围得水泄不通,只等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