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被乔氏的经历震惊到了,谁能想到那本应受人唾弃的外室女,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曲折离奇的故事呢?
然而,对于赵槿宁来说,听到自己亲生母亲的这些过往,简直就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羞辱。
她的母亲不仅是个外室,还是个风尘女子,这让她感到无地自容。
赵槿宁真希望自己能够立刻晕倒,这样就可以不用面对这些难堪的事实了。
她宁愿自己从未知道过母亲的真实身份,也不想承受这样的耻辱。
相比之下,曹应容作为赵元明媒正娶的夫人,在听完赵贵生的讲述后,对乔氏却产生了几分同情。
她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自己和乔氏互换身份,从一个天之骄女变成一个烟花女子。
而自己的青梅竹马又恰好能够拯救自己脱离苦海,那这个青梅竹马恐怕就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了吧。
如果换做是她,她是否会放弃这唯一的救赎呢?
她不禁感叹,这世间的事情真是变幻莫测,让人难以预料。
不过,曹应容也清楚地知道,现在并不是感慨命运、同情心泛滥的时候。
她需要弄清楚婉清失踪的前因后果,这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曹应容面无表情地看着赵贵生,冷冷地说道:“你继续说!”
赵贵生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似乎心中有千言万语难以诉说。
他缓缓地说道:“老爷与您成亲之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老爷其实有好几次都想把真相告诉您,但他实在是害怕会伤了您的心啊。”
“老爷也曾想过要把乔夫人的经历告诉您,然后将她接回府里来,可是他又担心您会不同意。”
曹应容听到这里,不禁扪心自问,如果当时她知道了乔氏的悲惨遭遇和坎坷命运,她是否会接受乔氏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毕竟,又有哪个女子愿意和别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夫君呢?
更何况,那个人还是自己夫君的青梅竹马,他们之间有着她未曾参与过的过去和深厚的情谊。
那是一道她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跨越的鸿沟。
曹应容心中暗自叹息,这一切都怪那个男人,若不是他,又怎会造成如今这样的局面呢?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捉弄吧,让人无可奈何。
赵贵生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道:“老夫人临终前,将老爷叫到跟前,郑重地嘱咐他,要他举家搬到府城去,并且永远不许再与乔夫人有任何往来。”
“老爷因为这是老夫人临死前的最后一个心愿,所以便毫不犹豫地照做了。他给了乔夫人一大笔钱,从此便与她断绝了关系,再无往来。”
曹应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赵家搬到府城还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缘由。
想当初,赵家的生意根基一直都在阳平郡。
虽然在府城也有铺子,但规模和影响力都远不及阳平郡。
按常理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将所有生意重心都转移到府城去。
更何况,那时的曹应容刚刚确定自己怀有身孕,身体状况并不适合长途跋涉。
所以,当时她很不理解为何赵元会有这样的决定。
如今得知这一切都是婆母的要求,曹应容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她实在想不通婆母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她好,还是别有用心。
毕竟,婆母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养外室,却对此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直到临死前,才突然要求他们斩断关系,这其中的用意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老爷到了府城后,确实也下定决心要与您安心过日子。”赵贵生继续说道,“然而,世事难料,六年后,也就是小姐六岁的时候,老爷突然收到了乔夫人的一封信。”
曹应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紧紧地握住了拳头,她意识到赵贵生要说到整个事件的重点了。
“信上乔夫人说她得了重病,已经命不久矣。”赵贵生叹了口气,“但她为老爷生下了一个孩子,希望老爷看在孩子是他亲骨肉的份上,能够把孩子带回去,好好抚养长大。”
“老爷也未曾料到乔夫人竟会为他诞下一女,且独自一人将其抚养长大。他对乔夫人深感愧疚,难以释怀。”
“因此,老爷打算前去见乔夫人最后一面,以解心头之憾。于是,他便对您谎称阳平郡的生意出了状况,需要他亲自过去处理。”
“那时少爷尚在年幼,您又因诸多事务缠身,老爷料定你无法同往。”
“可谁知大小姐正值年幼,对老爷甚是依赖,听闻老爷要回阳平郡,便哭闹不止,执意要一同前往。无奈之下,老爷只得带着大小姐一同踏上归程。”
赵贵生的话说到这儿,曹应容的思绪才清晰了。
她忆起那是婉清六岁生辰前夕,赵元突然提出要返回云隐镇。
婉清向来与她爹爹亲密无间,得知爹爹无法参加她的生辰宴后,满心委屈,哭闹不休,非要缠着爹爹一同前去。
岂料,这一去,她们母女二人竟就此分别长达二十余载。
曹应容不禁懊悔万分,若是当时她能坚决拦下婉清,或许就不会有后来这一连串的变故。
婉清也不会走失,而她也不可能将他人的孩子养育如此之久。
想到此处,曹应容心痛难忍,几乎喘不过气来。
苏荷注意到曹氏的状态有些异常,心中一紧,急忙吩咐身边的人快去请蔺老过来。
众人也注意到了曹氏的反常,顿时慌乱起来,有的赶忙去端水,有的则拿起扇子给曹氏扇风,希望能让她稍微舒服一些。
没过多久,蔺辰逍匆匆赶来,他迅速地为曹氏把了脉,然后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取出几根银针,熟练地在曹氏的穴位上扎了下去。
随着银针的刺入,曹氏原本激动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呼吸也变得顺畅了许多。
待曹氏的情况稳定后,蔺辰逍便退了出去。
赵贵生见曹氏已无大碍,这才继续讲述起当时的情形。
“老爷到了云隐镇后,很快就见到了乔夫人。可是,当他看到乔夫人时,却发现她已经病入膏肓,仿佛油尽灯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