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的残烟终于在塞北的风中散尽,历时半载的北伐之战以魏军大获全胜画上句点。曹操亲率大军,逐袁尚、破蹋顿,将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尽数平定,北方边境自此安稳无虞。处理完归降部众的安置事宜、厘清郡县治理的各项章程,已是半月有余。时维初秋,朔风渐起,曹操下令班师回朝,大军沿着渤海之滨缓缓南行,一路旌旗蔽日,鼓角相闻。
行至碣石山下时,日已过午,秋阳斜挂在天际,给连绵的山峦镀上一层暖金。这碣石山矗立在渤海之畔,自古便是登临揽胜的胜地,山岩陡峭,林木苍劲,登顶便可将万里沧海尽收眼底。曹操见此地地势开阔,风景雄奇,便传下军令,让大军在此安营扎寨,歇息一日,补充粮草饮水,再行赶路。
帐篷刚刚搭好,曹操便无心休憩,只带着几名亲卫,拾级而上,朝着碣石山的顶峰攀登而去。山路崎岖,碎石遍布,两旁的松柏褪去了盛夏的葱郁,染上了几分深褐,偶尔有几片枯黄的叶子被秋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飘落。曹操身着玄色锦袍,外罩一件镶着貂裘的披风,虽已年过半百,但身形依旧挺拔,登山的步伐沉稳有力,丝毫不见疲惫。一路上行,山间的风声愈发清晰,夹杂着远处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雄浑而壮阔。
终于抵达峰顶,视野豁然开朗。脚下是陡峭的悬崖,崖下便是无边无际的渤海。此刻的大海平静无波,湛蓝的海水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铺展到天的尽头,与澄澈的秋日天空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远处的海面上,几艘渔船点缀其间,如同墨点般小巧灵动;近处的礁石形态各异,经长年累月的海浪侵蚀,显得苍劲古朴。秋风拂面而来,带着海水特有的咸湿气息,吹起曹操的须发,也吹散了连日来行军的疲惫。
曹操负手而立,望着这苍茫辽阔的大海,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彩,那是历经沙场征伐后的豪迈,是一统北方后的欣慰,更有对未来天下格局的无限期许。他静立片刻,胸中豪情激荡,忽然开口唤道:“子曦,子桓,子文,过来” 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顺着风传到山脚下的军营方向。
营中,曹子曦正与曹丕、曹彰一同检查军备。三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即对视一眼,知道父亲定是在山顶有话要说,便即刻吩咐手下继续清点物资,各自整理了一下衣冠,朝着山顶快步走去。
“父亲” 三人几乎同时抵达峰顶,对着曹操躬身行礼,声音恭敬。曹子曦身姿娇俏,玄色劲装衬得她眉眼愈发灵动;曹丕身着青色长袍,面容俊朗,神色间带着几分内敛;曹彰则依旧穿着铠甲,身形魁梧。
曹操缓缓转过身,指着远方的大海,脸上露出一抹和煦的笑容,问道:“站在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那万里沧海的壮阔景象瞬间映入眼帘,心中皆是一阵震撼。他们自小在亳州长大,虽也见过江河湖泊,却从未见过如此浩瀚无垠的大海。一时间,三人都有些失神,下意识地互相望了望。这熟悉的场景瞬间让平日里因些许隔阂而略显疏离的三人变得和睦起来——小时候父亲也曾多次这样考较他们,每次都是这般开头。
三人暗中打着眼色,无声地交流着“你上还是我上”。曹子曦性子最为活泼,率先反应过来,笑着说道:“阿父,二哥向来才思敏捷,定有高见,不如让二哥先说”, 一旁的曹彰也立刻附和道:“是的,父亲,二哥学识渊博,肯定能说出这大海的妙处” 他向来不擅长这些文绉绉的表达,此刻自然是乐得推让。
三人的小动作尽数落在曹操眼底,他不由得摇了摇头,嘴角却带着一丝宠溺的笑意。这二个孩子,自小便是如此,除了平日里读书练字,对作诗赋文这类事情向来不热衷,尤其是彰儿,满心都是沙场征战。曹操笑道:“哦?子桓,那你便说说看”
曹丕被推了出来,心中暗自叫苦。他确实被眼前的大海所震撼,心中也有几分感慨,但父亲的才情举世闻名,自己在他面前班门弄斧,实在有些底气不足。但此刻推脱不得,只能硬着头皮,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涯而托身。惊涛暴骇,腾聊澎湃,铿訇隐膦,涌沸凌迈。” 这几句诗脱口而出,既赞了大海收纳百川的气度,又描了惊涛骇浪的雄奇,言辞工整,意境开阔。
曹操闻言,眼神一亮,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连忙追问道:“好!说得好!还有吗?”
曹丕脸上露出一丝窘迫,拱手说道:“儿才思有限,一时之间,便只能想到这些了。” 他并非藏拙,实在是这大海太过壮阔,寻常词句难以尽述其神韵,再往下说,便怕落入俗套。
站在一旁的曹子曦心中暗自思忖:二哥这几句说得确实不错,只是以他的才学,定然还能想出更多妙语,想来是故意藏拙了。她忽然想起史书上记载的曹丕所作的《沧海赋》,辞藻华丽,气势恢宏,想来便是为迎合父亲的喜好而作的佳作。
曹操何等精明,一眼便察觉到曹子曦眼中的思索之色,他眯了眯眼睛,目光转向她,问道:“阿曦,你呢?你心中有何感想?”
曹子曦忽然被点名,身子微微一颤。方才只顾着琢磨曹丕的心思,竟忘了父亲还在一旁看着。她定了定心神,立刻走上前,亲昵地抱住曹操的胳膊,轻轻摇晃着,语气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阿父,女儿的才学远不及二哥,连二哥都觉得词穷了,女儿更是说不出什么精妙的话来,您就别为难我了” 见曹操似乎还要再说些什么,像是要趁机说教几句,她立刻话锋一转,满眼期待地说道:“父亲向来才思泉涌,所作诗词皆是千古绝唱,女儿更想听听父亲的高见,想必一定能道尽这沧海的壮美”
这番话说得恰到好处,既避开了自己作诗的难题,又不着痕迹地夸赞了曹操。曹操听了,心中很是熨帖,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果然不假,这阿曦的心思,总是这般灵巧,说话也让人舒心。他拍了拍曹子曦的手背,笑道:“好,好!既然我儿想听,为父便作首诗给阿曦听听”
一旁的曹彰看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看向曹丕,心中暗自嘀咕:原来还能这样?难怪父亲这般疼爱妹妹,果然女儿是宝,儿子是草啊。他向来直来直去,此刻脸上的诧异之色毫不掩饰。曹丕则是一脸无奈,心中笃定自己是被曹子曦给耍了,这丫头明明就是不想作诗,故意把话题引到父亲身上,却让自己当了出头鸟。他瞪了曹子曦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控诉”。曹子曦察觉到他的目光,偷偷朝着他做了个俏皮的鬼脸,吐了吐舌头,看得曹丕有苦难言,只能暗自摇头。
此刻,曹操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的大海,胸中的豪情被彻底点燃。秋风猎猎,吹动着他的披风,也吹动着他心中的万千思绪。他想起了自己起兵以来的种种经历,讨董卓、伐吕布、灭袁绍、征乌桓,一路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终于平定了北方,离一统天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这大海的辽阔,正如他心中的抱负;这海浪的汹涌,恰似他胸中的激情。
曹操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雄浑有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子曦站在一旁,心中早已澎湃不已。她曾在书中无数次读过这首《观沧海》,却从未有过如此真切的感受。此刻,她站在碣石山顶,望着眼前壮阔的大海,听着曹操亲自吟诵这首千古名篇,仿佛能感受到他心中那份吞吐天地、囊括四海的胸襟与野心。那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有生命一般,在她的脑海中回荡,让她心神激荡,难以平复。
曹丕率先反应过来,连忙拱手称赞道:“好诗!父亲这首诗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堪称千古绝唱!有父亲这般雄才大略,定能得偿所愿,一统天下!” 他的话语中满是敬佩,也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迎合。
曹彰虽然不太能完全领会诗句中的深层意蕴,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雄浑气魄,知道这是一首极好的诗。他也立刻上前一步,大声说道:“父亲所作之诗,霸气十足!孩儿虽不懂诗,但知道父亲心中所想,便是一统天下,安定四方。日后有任何需要用到孩儿的地方,父亲尽管开口,孩儿定当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透着十足的诚意与勇猛。
曹操听着两个儿子的夸赞,脸上却并未露出过多的喜色,只是微微颔首,目光转而投向曹子曦,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问道:“阿曦,你觉得为父这首诗如何?”
曹子曦心中一动,抬眼看向曹操。父亲没有理会二哥和三哥的夸赞,反而单单问自己的看法,想必并非只是想听听夸赞之词。难道是二哥的称赞太过表面,没有说到父亲的心坎里?她沉吟片刻,心中已有了主意,缓缓说道:“目之所及,心之所向。阿父所望,便是女儿所向”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既肯定了诗歌中所展现的宏大意境,也隐晦地认可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同时更表明了自己会始终追随父亲、支持父亲的忠心。
曹操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爽朗而畅快,眼中的深意尽数化为欣慰。他拍了拍曹子曦的肩膀,说道:“说得好!说得好!知父莫若女啊!” 他心中清楚,这三个孩子各有特点,子桓心思缜密,文采出众,却多了几分隐忍;子文勇猛过人,忠诚可靠,却少了几分谋略;而阿曦,聪慧灵巧,通透豁达,最能懂他的心思。
笑了许久,曹操的神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三个啊,都已长大成人,各有建树。日后,一定要记住,好好辅佐你们大哥,同心同德,互帮互助,稳固我曹家的基业,安定这天下百姓,这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他口中的大哥,便是长子曹昂。曹昂为人宽厚,颇有才干,早已被曹操暗中定为继承人,只是未曾明说。
曹子曦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深意。父亲这是在敲打他们,尤其是在敲打自己和二哥。她知道,自己自幼深得父亲疼爱,又颇有见识,难免会引起旁人的猜忌;而二哥曹丕,心思深沉,一直对储位有着隐隐的期待。父亲此刻特意提及让他们辅佐大哥,便是在明确自己的态度,也是在告诫他们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
不过,曹子曦心中并无丝毫夺权之意。大哥曹昂自小对她疼爱有加,无论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她,兄妹二人感情深厚。对她而言,只要大哥能够顺利继承家业,自己想要的自然会得到,根本不需要去争夺什么。因此,她毫不犹豫地爽快应道:“这是自然!大哥能力出众,女儿定会尽心辅佐大哥,绝无二心!”
曹丕听了父亲的话,心中却是一顿,脸上的神色闪过一丝复杂。他自然知道父亲的意思,这是在敲打自己,让自己断了对储位的念想。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他也清楚父亲的威严,不敢有丝毫表露,只能压下心中的情绪,躬身说道:“是的,父亲。孩儿明白父亲的心意,日后定会辅佐大哥,为曹家的基业,为天下的安定,尽己所能。”
曹操看着三人的神色,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这番话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大军在碣石山下歇息了一夜,次日清晨,鼓角齐鸣,曹操率领大军再次踏上归途。碣石山上的那首《观沧海》,却随着秋风传遍了整个军营,传遍了北方大地,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也成为了曹操雄心壮志的最好见证。而那一日在碣石山顶的对话与嘱托,也深深烙印在曹丕、曹彰、曹子曦三人的心中,影响着他们日后的人生轨迹,也影响着曹魏政权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