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夜来得早,陆家的煤油灯却亮得暖。
林薇把“果园冬季翻耕方案”摊在炕桌上,指尖划过图纸上的翻耕路线,陆衍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铅笔,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这是他们为开春种植做的最后一轮规划。
“咱们分三块翻耕,”林薇指着图纸,声音清晰,“东边种桃树,先把土翻松,埋点腐熟的秸秆当底肥;西边种梨树,靠近小溪,翻耕时留浅沟,方便开春引水;中间种苹果,翻耕后起垄,防止积水烂根。”
陆衍点头,在笔记本上画下三个区域,标注“桃区-秸秆肥”“梨区-浅沟”“苹果区-起垄”,字迹工整,比在部队记战术笔记还认真。
强子突然敲门进来,手里捧着个新编的竹篮,竹条编得紧密,还留了透气的小缝。
“林姐!衍哥!这是我编的育苗篮,开春育果苗能用,我娘还让我给你们带了罐腌菜,冬天配粥吃香!”
他把竹篮和腌菜放在桌上,看着炕桌上的图纸,眼睛亮了,“这就是果园的规划吧?看着真规整,明年肯定能种满果树!”
林薇拿起育苗篮,摸了摸竹条的接口,笑着说:“编得真结实,谢谢你和婶子。明年育苗时,就靠这些篮子了。”强子挠挠头笑:“我还想跟着你们学嫁接,以后果园的活,你们尽管喊我!”
送走强子,林薇从布包里掏出系统奖励的“现代果园管理手册”,翻到“果树间作”那一页:“咱们还能在果树间种点豌豆、蚕豆,既能固氮养地,又能多收点庄稼,一举两得。”陆衍凑过来看,指着手册上的图片:“这个好!等开春翻耕时,就把种子撒下去,不耽误果树生长。”
窗外飘起了零星的雪花,落在窗纸上,轻轻簌簌。
林薇把桃木牌从衣领里掏出来,借着煤油灯的光,看着上面的“林”和“衍”,突然说:“等果园结果了,咱们就办个果酱厂,把果子做成罐头、果酱,卖到县城、市里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红星村的果子。”
陆衍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劳作后的薄茧,却格外温暖:“好,你想做什么,我都陪着你。以后咱们的孩子,也能在果园里长大,吃着自家种的果子,看着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他顿了顿,声音更柔,“以前在部队,总想着保家卫国,现在才知道,守着你,守着这片地,把日子过好,也是一种责任。”
林薇靠在他肩上,听着窗外的雪声,心里满是踏实。
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机械音难得带了点温度:【宿主完成“扎根乡村”第一阶段所有任务,村民信任度100%,解锁第二阶段主线“规模化种植与乡村产业启动”,奖励“省级农业博览会参展资格(预备)”x1,“果园滴灌系统升级包”x1,积分500。】
她看着提示,抬头对陆衍笑:“系统说咱们完成第一阶段了,还能去省里参加农业博览会,以后咱们的果子,说不定能卖到更远的地方。”
陆衍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就算不去博览会,咱们靠自己的本事,也能把果子卖好。”
煤油灯的光映在两人脸上,也映在炕桌上的图纸、手册和育苗篮上。雪花还在飘,却冻不住屋里的暖,也冻不住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第一阶段的结束,是第二阶段的开始——从修一条路、建一个晒谷场,到承包五十亩荒地、种满果树,他们在红星村的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以后的路还长,会有翻耕的辛苦,会有嫁接的忙碌,也会有丰收的喜悦。但只要他们手牵手,一起扛,一起干,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八零年代的江南小村,会因为他们的努力,长出满坡的果树,开出产业的花,而他们的爱情,也会像这果树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岁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