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情看的不得劲啊,剧情太薄了。”黄博嘀咕道。
张洋让他以演员的视角看这部电影,代入其中任何一个都行,走进他们的故事线试试看。
张洋用演员的时候最喜欢提前给他们发剧本,让他们写人物小样,去深刻了解角色,他的心理状态。
然后通过眼神和演技体现出来,控制面部的肌肉和揣摩对手的想法。
这个方面张洋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他很尊重的人了,吴艋达先生。
年轻时候成名,然后膨胀,再然后跌倒爬起来,成为港城的黄金配角,和周星星成为一对黄金搭档。
这些年身体差了点,和周星星也没有什么合作了。
但吴艋达有一个习惯,会提前看剧本,把剧本看的滚瓜烂熟,然后到了片场是不带剧本的。
港城的电影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临时改剧本。
就比如王京的电影,他都是晚上回去酒店写好,第二天就拿起来拍摄。
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演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熟悉剧本。
两者有冲突没错,可吴艋达能凭借之前演的,把自己的角色表演去衬托对方。
这才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他不会让自己的风头压过和他对手戏的演员。
他就是一个配角,永远的配角,他不会抢走别人的戏。
这样的演员太少了,张洋就见过几个,在国内有演技的那些老演员,他们或多或少会抢走别人的戏份,如果抢不走别人的戏份,别人也很难记得住他。
这样的配角就比较差了,甚至有点分不清主次。
吴艋达能做到衬托别人的同时,也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让主角更加突出的同时,也不会让自己失去角色的重点。
所以看他的电影都会发现一个点,主角会被衬托得很明显。
把人代入角色中看电影能让演员更能融入其中,在表演系的一门课中就有这种方法。
通过看影视作品模仿里面的人物,是一种很基础的表演学习手法。
让黄博这样代入去看电影,他能更快融入其中,顺着剧情走,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
黄博走了一遍,发现太单薄了,很多逻辑上是走不通的。
电影到底在讲一个什么故事,毫无头绪。
这才有开头的那番话,演员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那就完了。
因为他无法理解角色,无法代入角色,要怎么演,有人带着他还好。
张洋看周杰轮就有一种感觉,他绝对看不懂剧本,也绝对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
说白了,就是他的眼神无神。
连带的在电影中都没能看出来巩丽的表现,整个剧组中除了周闰发在享受自己当皇帝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的感觉。
“薄就对了,不看剧情还好,只看画面的话能感觉画面色彩冲击很强,从视觉入手电影完全没问题,但从商业的角度而言,电影很失败,想要表达的东西过于混乱了,无法让观众带入其中,就是剧情不完整,会飘出去的感觉,好不容易顺着一条线下去,结果半道拐了个弯,完全不知所谓。”张洋道。
“对,就是这种感觉,不愧是导演,我看电影也有这个感觉,按理来说不应该啊,那可是张一谋,剧情怎么会那么糟糕。”黄博道。
“好导演不一定是好编剧,再说了他也不是导演毕业,而是摄影师,所以能看到他的镜头语言色彩很好,你再对比陈凯哥导演的《无极》还是能看出来两人的区别。
陈凯哥更加注重镜头画面布局,而张一谋更喜欢色彩的氛围渲染,这点张一谋明显的学黑泽明。”张洋道。
“你这话少说点,要是被听到了,你绝对会被骂的。”黄博紧张道。
张一谋可是国内顶级的大导演,说出学脚盆鸡的导演这种话,在国内是会被一部分人骂,这部分人现在被某些专家骂小粉红。
“差距就是差距,没什么好掩饰的,有些地方落后就要承认,赢学再怎么样也抵挡不了飞机大炮的差距,只有认识差距才能学习。
对比他们这些人,我自己都觉得我差的远呢,在北电三年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不得不说学院派还是有可取之处,冯晓钢的《夜宴》你看过没有。”
“看过啊,不好看。”黄博压低声道。
“不好看就对了,有人拿《无极》作比较,老实说,《无极》的画面色彩布局要秒杀《夜宴》,甩几十条街,冯晓钢到底是野路子出来的导演,和陈凯哥那种学院,那种用心程度的拍摄技法相比,相差还是挺大的。”张洋看着谢幕条,把这些导演的优缺点都说了一个遍。
没什么是不能说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看电影肯定是能看出来比较,谁的电影拍的好,谁的电影拍的不好,第一感觉就是画面,就是色彩,就是运镜,这是视觉上的享受。
然后是剧情,是人物刻画,是场景细节等等。
就色彩画面而言,《黄金甲》非常强大,同样的里面用的cGI特效就不这样了,很劣质。
这点张洋要记住,他的电影也要制作特效,不能弄成张一谋这样。
“这部电影乍看之下还挺好看的,就是剧情禁不起推敲,看一遍就够了,第二遍会造成疲劳和疑惑。”黄博道。
“嗯,不用看第二遍了,走吧,要复盘回去再说。”张洋看完了谢幕条才和黄博离开。
观众可以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走,而作为业内的人有一条规矩,谢幕条结束后再走,这是对每一个幕后不露脸的工作人员的尊重。
因为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看完了谢幕条,他们才从电影院走出来。
在外面的媒体都拿着话筒,很多走出来的人一脸的蒙圈,还以为是在采访他们,询问他们看完电影的感受,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采访路人的,而是盯着电影院里面。
这就导致很多从电影院出来的人都在看热闹,看看这些拿着话筒摄影机的媒体到底想采访谁。
电影院的人都走出来差不多了,还是没看到他们想要等的人。
“那家伙会不会骗我们,张洋根本没有来看电影。”
“不会的,还没给他钱呢,他要是敢耍我们他以后别想在圈子里面混了。”
“这个电影院问过了,就这一个出口,没有其他出口了。”
“那就再等等,他应该没有那么快出来。”
“再等等吧,除非他在里面看两遍。”
拿着话筒的记者和拿着摄影机的摄影师都在等着,从电影院出来的人也在看热闹,看看到底是要采访谁。
很快的电影院两个男人走了出来,一个戴着墨镜,一个戴着口罩。
张洋没有戴口罩,而是戴着墨镜,这些年他的热度降低了一些,没有前几年桂林仔的那种热度了,黄博倒是因为《石头》火了,一句“道哥”已经成为经典。
看到两人走出来,等待的记者哗啦一下都围了上去。
看到这些媒体记者张洋愣了一下,看向旁边的黄博,黄博也发愣。
“张洋导演你来电影院看《黄金甲》,觉得电影怎么样,三千五百万美元是不是花的合理?”一名记者把话筒都快堆张洋嘴巴里面了,声音还很大,张洋不得不后退两步。
张洋抬起手,左手巴掌,右手食指点在掌心。
看到这个手势,那些记者都安静了下来。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但是这里电影城,是商场,不要影响到其他人的观影体验,我知道你们想采访我,那边有一块空地,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向我提问,有些问题我可以回答,有些问题我会拒绝回答,就这样,不接受的就算了,我现在扭头走人。”张洋道。
听到张洋的话,在记者圈子里都知道张洋的个性,会接受媒体的采访,甚至会和狗仔聊一些八卦,唯独不能逼急他,要知道他可是被认证有精神病的,把他惹急了,要是开始咬人,甚至还要赔他医疗费。
遇上这样的精神病还能说什么,满足了再说,十分钟就十分钟吧。
围观的人这才知道,原来是明星啊,大导演张洋和出演《疯狂的石头》的黄博。
能来看电影的人都是经常看的,也都认识张洋和黄博,跟着记者一起围了上来,有些手机能拍照的,还拿出来拍照。
毕竟这里是首都,不缺有钱人,要是在魔都那就更了不起了。
“好了,十分钟,问吧,一个个来,你先来。”张洋点名了狐狸的记者。
“张洋导演你好,你刚刚看的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吗?”
“是!下一个!”
不等记者开口继续问,张洋已经指向了下一个。
“你来问!”
光线娱乐的记者顿时开心了,问道:“张洋导演您看完电影后,对电影有什么评价吗?”
“很好看,下一个,你来!”
看到张洋这采访方式,周围围观的人都笑了。
接下来的记者知道,要锐利点了,不能让张洋这样躲过去。
“之前张卫平说你五千万美元拍不出来科幻电影,《黄金甲》的拍摄成本是三千五百万美元,你觉得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