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矿场坍塌的消息像一块巨石,轰然砸入顾夜白本就暗流汹涌的心湖。他周身的气压瞬间低得骇人,方才研讨室里那片刻的宁静与柔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实质化的冰冷与焦灼。
“我需要立刻处理。”他对林薇说,声音像是淬了冰,每一个字都带着沉重的分量。他甚至没有多余的解释,抓起电脑和手机,大步流星地离开了研讨室,身影迅速消失在图书馆走廊的尽头。
林薇站在原地,手里还拿着未收好的草图,心脏因他那骤变的脸色和矿场“人员被困”的消息而紧紧揪起。她知道,他又要独自去面对一场不知胜负的恶战。那个项目,那个关于线条的微小让步,在此刻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她默默收拾好所有资料,回到宿舍,却无心睡眠。她反复刷新着新闻,搜索着任何关于南非矿区的消息,但网络上风平浪静,显然消息被暂时封锁了。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更让人心悸。
直到深夜,她才收到顾夜白言简意赅的消息:【事态可控,勿念。】
她回复:【好,你注意休息。】
对话就此沉寂。她知道,他正身处漩涡中心,能抽出时间报一声平安,已是不易。
接下来的两天,顾夜白如同人间蒸发。项目群里的消息石沉大海,课堂上也不见踪影。林薇按照之前的分工,独自推进着她负责的部分,将公共空间节点的设计细化,并开始构思数据可视化的界面。她做得极其认真,仿佛将这项目当成了某种纽带,通过专注于共同的目标,来分担他无法言说的压力。
第三天下午,她终于在学校附近那家他常去的、隐秘性很好的咖啡馆见到了他。
他坐在角落的卡座里,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杯早已冷掉的咖啡。不过两三天,他看起来似乎又清减了些,下颌线条绷得更紧,眼下的青黑浓重得连镜框都难以完全遮掩。但他敲击键盘的手指依旧稳定,眼神专注于屏幕上的数据图表,仿佛一座不知疲倦的精密仪器。
林薇走过去,在他对面轻轻坐下。
顾夜白从屏幕前抬起眼,看到她,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又垂下眼帘,目光落回屏幕,只是淡淡应了一声:“嗯。”
林薇没有打扰他,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和这几天整理的成果,安静地在一旁等待。咖啡馆里流淌着低回的爵士乐,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过了大约半小时,顾夜白合上电脑,揉了揉眉心,才终于将注意力完全转向她:“进度如何?”
林薇立刻将自己的设计稿和界面原型展示给他看。她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如何通过柔和的曲线和温暖的色彩,来软化技术的冰冷感,增强社区的亲和力。
“这里,我参考了你之前提到的藤蔓线条,将其抽象化,作为数据流可视化的基底,既美观,又能引导视线……”她指着屏幕上一处细节,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这是他们上次争执后,她找到的平衡点。
然而,顾夜白的目光扫过屏幕,眉头却微微蹙起。他指向那处她颇为得意的曲线设计,语气冷静而客观,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否定:“这里的动态渲染,会占用不必要的系统资源,影响数据刷新效率。在低成本硬件上,是致命的缺陷。去掉。”
他的一句话,像一盆冷水,将她几天来的努力和自以为是的巧妙构思浇得透心凉。
林薇怔住了,一股委屈和不服气涌上心头。“可是,如果没有这些设计元素,整个界面会变得非常枯燥,就像一套冰冷的监控系统,根本无法吸引社区居民使用!技术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服务于人,让人感到舒适吗?”她忍不住反驳,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提高。
顾夜白看着她,眼神里没有任何波澜,只有属于工程师的绝对理性:“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功能稳定、数据准确、成本可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任何冗余的、可能影响核心功能的设计,都是需要被优化的对象。用户体验,必须建立在技术可靠的基础之上。”
“但这不叫冗余!这叫必要的交互和情感化设计!”林薇据理力争,“如果因为枯燥而没人愿意用,再精准的数据又有什么意义?”
“意义在于决策支持,在于风险预警。”顾夜白语气强硬,“这不是艺术品,是工具。工具的可靠性永远排在第一位。”
“工具也需要被人接受才能发挥作用!你不能只活在你的数据和逻辑里!”
争论瞬间升级。两人各执一词,谁也不肯退让。林薇坚持人文关怀与技术的融合,顾夜白则扞卫着功能的纯粹与效率的极致。专业的壁垒和思维的差异,在这一刻凸显无疑,激烈的碰撞仿佛让空气都燃起了无形的火花。
争执陷入僵局。林薇气得脸颊微红,别开视线不想看他。顾夜白也紧抿着唇,面色冷硬。
就在这时,顾夜白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再次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是矿场危机处理团队的紧急连线请求。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眉宇间的燥意与疲惫,再开口时,声音带着一种竭力维持的平静:
“数据可视化界面,按照我的要求,简化。”
他站起身,拿起电脑,准备离开去处理更紧急的事务。在转身前,他脚步顿了顿,背对着她,留下了一句不像解释的解释:
“坍塌事故,救出来的人,是因为安装了最早一代、没有任何花哨界面、但足够稳定可靠的传感器,才被定位的。”
林薇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向他挺拔却难掩沉重的背影。
那一刻,所有的委屈和不服,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瞬间泄了气。她终于明白,他并非不懂美,不懂人情。而是他此刻背负的,是更沉重、更残酷的东西——是可能关乎人命的“可靠”,是庞大商业帝国摇摇欲坠的基石。在他的世界里,任何一点看似微小的“不稳定”,都可能酿成无法承受的后果。
她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消失在咖啡馆门口,心底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理解,有心疼,也有一种无力感。他们仿佛站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看着同一个问题,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林薇独自坐在咖啡馆里,看着平板上那套被否定的、她倾注了心血的设计,久久没有动作。她理解他的立场,却无法完全说服自己放弃设计的价值。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亮起,收到了一封新邮件。发件人赫然是那位他们需要格外警惕的——陈教授。
邮件内容并非关于课程安排,而是直接针对他们的项目:
“林薇同学,顾夜白同学:获悉你们小组选题为‘社区公共空间智能化’,立意很好。恰巧,学校与‘楚建科技’有一个相关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他们对你们的方向很感兴趣,希望能介入指导,并提供部分硬件支持。请于明天上午十点,带上你们的初步方案,到我办公室详谈。”
“楚建科技”——楚家旗下的核心企业之一。
林薇看着这封措辞客气却不容拒绝的邮件,心脏缓缓下沉。陈教授和楚家,果然如此轻易地,就将触角伸了进来。这场项目合作,似乎从这一刻起,才真正露出了它狰狞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