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殿覆灭后的第三个清晨,晶盟的“全域搜救指挥中心”正式启用。巨大的全息地图上,废土全域被划分为六大搜救区域,标注着已知的废弃城镇、资源点与潜在幸存者信号源。王斐指着地图上的红色标记:“我们的使命不止于守护现有家园,更要让晶光照亮每一处绝境,带回所有挣扎求生的同胞。”
一、搜救筹备:精准布局的远征保障
1. 多支分队:专业适配的全域覆盖
晶盟组建了六支搜救分队,每队15人,配备“战斗组+技术组+医疗组+农务组”的标准配置,还新增了“语言翻译员”与“地形勘探员”。分队各有侧重:平原分队擅长开阔地形搜救,配备重型晶能战车;山地分队携带便携攀爬设备,适配崎岖地貌;城镇分队则侧重废墟攻坚,配备破拆机器人与生命探测仪。“每支分队都能独立应对突发状况,既保证搜救效率,也确保自身安全。”陈默作为总调度,在出发前逐一检查各分队装备。
2. 物资升级:适配远征的生存保障
技术组为搜救分队定制了“便携生存套装”:升级后的晶能防护服可抵御高强度辐射与尖锐物穿刺,内置体温调节模块;便携式晶能发电机体积缩小三分之二,续航提升至72小时,能为医疗设备、探测仪持续供电;医疗组配备了“急救无人机”,可快速将重伤员转运至就近补给点,还携带了足量的抗变异剂、止血凝胶与营养针剂。农务组则准备了压缩饼干、净化片与可快速种植的速生麦种,“走到哪里,就把生存希望带到哪里。”老张为每支分队都装上了满满的物资箱。
二、分区搜救:绝境中的生命回响
1. 平原搜救:沙暴中的幸存者营地
平原分队行至西部戈壁时,遭遇罕见的沙暴。晶能战车的防风护盾全力开启,生命探测仪却在沙暴间隙捕捉到微弱的生命信号。队员们顶着狂风,循着信号找到一处半地下的临时营地——十余名幸存者蜷缩在洞穴中,缺水断粮已达三天,其中有三名老人和两名患病儿童。
“我们是晶盟搜救队,来带大家回家!”分队队长话音刚落,幸存者们便爆发出哽咽的欢呼。医疗组立刻为患病儿童注射退烧药与抗辐射针,技术组启动便携发电机,为营地提供照明与净化水;战斗组则在营地外围搭建临时防线,警惕兽尸出没。“没想到还能等到救援,以为这辈子都要困死在沙暴里了。”一名幸存者握着队员递来的热水,泪水止不住地流。
2. 城镇搜救:废墟下的坚守者
城镇分队在南部废弃都市搜救时,生命探测仪在一栋坍塌的写字楼地下,发现了密集的生命信号。破拆机器人小心翼翼地清理碎石,队员们则用手工工具辅助,避免伤及下方幸存者。三个小时后,通道被打通——二十余名幸存者躲在地下停车场,靠收集雨水与储存的罐头勉强存活,其中有几名技术人员,曾是城市的工程师。
“我们尝试过发出求救信号,但设备早就坏了。”领头的工程师看着队员手中的晶能设备,眼中满是惊叹。技术组立刻帮他们修复了简易通讯器,医疗组为受伤者处理伤口;战斗组则护送他们撤离废墟,途中遭遇小股兽尸,晶能步枪精准射击,毫无悬念地将其清理。撤离时,工程师主动提出:“我熟悉这座城市的地下管网,能帮你们找到更多被困的人!”
3. 山地搜救:悬崖边的小聚落
山地分队在北部山区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小聚落,三十余名幸存者躲在悬崖上的天然洞穴中,靠采摘野果与捕猎小型动物生存。他们的聚落曾遭兽尸袭击,损失惨重,只能退守悬崖,对外界充满戒备。“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们不是另一个雷霆殿?”聚落首领手持自制弓箭,警惕地盯着队员。
分队队长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让医疗组先为聚落里的伤员治疗,技术组则展示了晶能设备的和平用途——用便携发电机为聚落供电,用晶能灯照亮昏暗的洞穴。当队员们拿出抗辐射麦种,承诺帮他们在安全区域建立农场时,首领终于放下了弓箭:“我们躲了两年,早就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三、危机应对:搜救途中的守护之战
1. 兽群突袭:移动防线的即时防御
平原分队护送幸存者返回途中,遭遇二十余只速攻兽尸的袭击。战斗组立刻组成环形防线,晶能步枪与便携式晶能炮交替开火,将兽尸挡在幸存者外围。“医疗组带着老人孩子退到战车后!”队长一声令下,技术组启动车载干扰器,兽尸动作瞬间迟缓,战斗组趁机集中火力,十分钟便清理了所有威胁。幸存者们看着有条不紊的防御,心中的不安彻底消散:“跟着你们,我们很安全。”
2. 辐射区救援:防护与救治的双重挑战
城镇分队在一处高辐射区域(辐射值1.2μSv\/h)发现了三名幸存者,他们已出现辐射中毒症状,意识模糊。医疗组立刻穿戴重型防辐射服,携带抗辐射药剂进入区域,为幸存者注射药物后,用防辐射担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技术组则在辐射区外围搭建临时净化棚,通过晶能辐射中和技术,降低周边辐射值,为后续搜救扫清障碍。“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就不会放弃。”医疗组组长看着逐渐清醒的幸存者,轻声说道。
四、家园接纳:从救援到融合的温暖衔接
1. 临时安置:抵达后的即时保障
所有被救幸存者抵达晶盟后,先进入“临时安置区”。医疗组进行全面体检,分类处理伤病;技术组为他们录入身份信息,建立个人档案;农务组则提供热食、干净衣物与临时住所。安置区里设有儿童乐园、老人休息区与心理疏导室,苏梅亲自带队,为幸存者缓解创伤:“这里是你们的新家,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2. 技能适配:融入家园的成长通道
晶盟为幸存者开设了“技能培训营”:擅长手工的进入工坊,学习晶能设备配件制作;有种植经验的加入农务组,参与农场管理;年轻力壮的可加入战斗组或搜救队,接受专业训练。曾经的城市工程师被邀请加入研发中心,参与晶能技术优化;擅长捕猎的山地幸存者则成为“野外生存教练”,为搜救队传授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晶盟会让大家找到归属感。”王斐在欢迎仪式上说道。
五、疆域拓展:以搜救为基的新家园建设
1. 中转站搭建:辐射周边的救援节点
在搜救途中,晶盟在关键区域搭建了六座“临时中转站”。中转站配备简易防御工事、物资储备库与医疗点,既能为搜救分队提供补给与维修支持,也能临时安置距离较远的幸存者。“中转站就像晶盟的‘前哨站’,让搜救范围不断延伸,也为后续建立新聚落打下基础。”赵强负责中转站的技术搭建,每座中转站都安装了小型晶能信息塔,确保与总盟实时通讯。
2. 新聚落规划:民生为本的宜居之地
对于搜救中发现的、环境适宜的区域,晶盟开始规划新聚落。新聚落延续“平等共生”的理念,统一建设住房、学校、农场与防御设施,采用晶能供电与污水处理系统。首个新聚落选址在南部平原,距离总盟50公里,首批入住的便是来自废弃都市的幸存者。“这里有干净的水、肥沃的土地,还有安全的防线,比我们以前的生活好太多了!”一名幸存者在新房前,看着正在发芽的麦种,满脸憧憬。
夕阳下,六支搜救分队仍在废土上疾驰,晶能战车的灯光划破黑暗,像一颗颗移动的星辰。总盟的临时安置区里,孩子们的笑声、大人们的交谈声与晶能设备的嗡鸣交织在一起;新聚落的田埂上,农务队员正带着幸存者播种希望。王斐站在了望塔上,看着全息地图上不断增加的绿色标记——那是被救援的幸存者,是新建的中转站,是正在成长的新聚落。
他知道,向外扩张不是征服,而是守护;搜救行动不是负担,而是责任。晶盟的光芒,正以总盟为中心,向废土的每一个角落蔓延,照亮绝境中的生命,筑起人类文明重建的坚实疆土。而这份以仁心为帆、以团结为桨的远征,终将让废土之上,遍布生机盎然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