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开始,和去年一样,大家都收到了奖金和年礼。
谢珩早早请假,推拒了一切宴会。
正在家里悠哉悠哉的看书的谢珩收到了管家的消息,嘴角一抽,
“你是说,太上皇在门外?”
他严重怀疑,刘禅把皇位甩给儿子是为了出来玩。
“走。”
大厅,刘禅左右看了看,看着这朴素的布置,摇了摇头,
“临渊也太节俭了些。”
旁边的张昭无奈一笑,
“陛下,臣的府上也很节俭。”
谁敢把那些东西摆明面上?
刘禅无语摆手,“这话你信吗?反正朕不信。”
张绍端起茶盏,轻抿一口。
“太上皇,您今日怎么兴致出宫?”
说到这个,刘禅吹胡子瞪眼,“那个逆子,当上了皇帝,就限制朕的行动。”
随后小声道,
“今日,朕是悄悄出宫的,那逆子并不知道。”
张绍压下嘴角的无语,他敢保证,前脚太上皇出宫,后脚陛下就知道了。
谢珩走进来后,立即行礼,“拜见太上皇,见过侍中。”
刘禅哈哈一笑,“临渊快坐,往日常听阿绍说你府上的膳食不错,朕今日特意前来,临渊不会不欢迎吧!”
谢珩坐在右席,拱手道,
“太上皇言重,您能驾临,乃是谢府蓬荜生辉,臣自是荣幸之至。”
见谢珩态度一如既往,刘禅嘴角笑意更明显了,
“朕就知道朕没看错人。”
谢珩微愣,随即失笑,“太上皇,不如在谢府多住几日。”
刘禅微愣,“这,这好吗?”
一旁的张绍也愣住了,看到刘禅眼里的兴奋,心中微涩,他竟没发现陛下的愁绪。
谢珩挑眉一笑,“难道太上皇觉得臣和侍中保护不了您吗?”
“那倒是没有,朕不担心这个。”
一旁张绍也摒弃那些所谓的顾虑,
“太上皇,临渊所言甚是,不如多住些时间,好体察民情。”
谢珩看着两人连连点头,心里腹诽,哪是体察民情,是出去玩才对吧!
人忙久了,一时闲下来,倒是有些无所适从,不过渡过这段时间便好了。
看着二人喝酒的谢珩默默点头。
得给刘禅找点事做。
那边,得到消息的刘璿无奈笑笑,
“暗中保护好父皇。”
“是,陛下。”
谢珩聘请刘禅成为了食为天的美食品鉴师。
吃着火锅的刘禅兴奋的连连点头,
“就这个,好吃。”
年节期间,火锅开始大卖。
刘璿也百忙之中抽空见了陈寿一面。
陈寿一开口就说他要写一部史书。
刘璿能怎么办?当然是答应他。
年节一过,朝臣发现,整个朝堂更加忙碌了。
谢珩算了算时间,觉得差不多了。
此时,还需完成最后一件事,联合东吴。
此事事关重大,刘璿和谢珩也沉默下来,该派谁去呢?
两人对视一眼,想到了一个人,诸葛瞻。
被告知这个消息的诸葛瞻双眸发亮,随即皱起眉头,
“陛下所言,臣自是责无旁贷,可臣怕力所不能及啊!”
刘璿看向谢珩,谢珩朝诸葛瞻一笑,
“无事。”
三天后,焕然一新的诸葛瞻带着刘璿的密信暗中前往东吴。
孙休听到消息后,头疼的暗了暗眉心。
“诸葛瞻,他来干嘛?”
看了密信后,孙休眉头一皱,“北伐?”
看到这,孙休轻叹一声,“来人,请诸葛仆射。”
诸葛尚提前一日去拜访了同族,只做寒暄,不做其他。
同时,孙休也召来几个宗族作陪。
诸葛瞻一进殿内,就看到殿内众人,露出一个如沐春风的微笑,急走几步,悠然一礼,
“拜见陛下。”
孙休看着诸葛瞻如此姿态,心里满意,
“诸葛仆射不必多礼,请坐。”
身后的姜堰寸步不离,手持宝剑,脸色也被晒的黢黑,全身带着杀气和锐利,站在诸葛瞻身后,目空一切。
孙休这才注意到此人,诧异道,
“诸葛仆射,这位是?”
诸葛瞻捋了捋胡子,大笑一声,
“此乃吾的护卫,晒得黑了些,诸位勿要见怪,勿要见怪。”
一些人下意识看着姜堰和诸葛瞻对比明显的脸,怀疑蜀地最近在紧急练兵。
难怪,他们要北伐,不过,他们都北伐那么多次了,还有国力支撑,可见大汉的情况并不是表现出来的那般孱弱。
孙休连带着吴国几个重臣神情明显比刚才认真了几分。
诸葛瞻眼底微动,端起酒杯,
“上次糜言那小子在贵国,被那奸贼孙綝扣在府邸,所幸得您恩惠,才得以归来,来之前,听闻吾要出使贵国,非要我给您带上他的谢礼。
还望陛下了了那小子的心愿,莫要推辞。”
孙休一头雾水,是,是吗?
他都没注意到有这个人。
“哦?不知是何等礼物,这让朕倒是起了几分好奇之心。”
诸葛瞻示意姜堰。
姜堰拍了拍手掌,两个士兵便抬着一个大箱子进来了。
两人轻轻抬到桌案前,然后缓缓放下。
看着这阵仗,不止孙休好奇,几个大臣也好奇起来。
一个士兵打开箱子,映入众人眼帘就是一座半人高的琉璃玉佛。
莲座上,菩萨眉眼低垂,似是在悲悯众生,一腿曲起,一手搭在膝盖上,又带着随性和自然之理。
孙休看到这尊菩萨玉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也太贵重了。”
诸葛瞻摇了摇羽扇,轻笑一声,
“不过是小儿的谢礼罢了,还望陛下笑纳。”
孙休摆摆手,就有两个吴国护卫小心的将箱子合上,带了下去。
几个大臣相互看了看,总觉得大汉没安好心,这么通透大件的琉璃,你说是一个小子送的,谁信。
不过,诸葛瞻所求之事,预计也就是配合他们北伐了,收下倒也无妨。
看陛下的意思,也是属意北伐的。
诸葛瞻见此,持扇一礼,
“陛下,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司马昭的野心,想必陛下和各位心知肚明。
若我蜀地被攻陷,那下一个是谁?
是以,我蜀地才一力支持北伐,不单是为了恢复汉室,更是为了在虎视眈眈的曹魏眼皮子底下寻一条生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