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的甜香仿佛还在唇齿间萦绕,工地上便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劳动者自己的节日,指挥部决定隆重表彰一批在工程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和先进标兵。
节日前一天,表彰大会的红榜就贴了出来,鲜红的纸张,金色的名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食堂的女工们一下工就挤了过去,踮着脚尖在密密麻麻的名字里寻找。
“找到了!找到了!在这儿呢!”小娟眼尖,指着红榜中间靠下的位置,兴奋地尖叫起来,“苏茉莉!指挥部食堂,先进生产(工作)者!”
“哎呀!真的!茉莉又评上先进了!”
“太好了!咱们食堂真是沾了茉莉的光了!”
女工们欢呼雀跃,比自己得了奖还高兴。
桂兰婶子乐得合不拢嘴,连连拍手:“我就说吧!咱们茉莉到哪儿都差不了!”
胡彩霞也挤在人群里,看着红榜上“苏茉莉”三个字,眼神复杂地闪了闪,撇撇嘴,却没像以前那样说酸话,只是嘀咕了一句:“算她本事。”
而更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在红榜的另一处,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名字也赫然在列——石墩儿!他被评为了“基坑突击队劳动模范”!
“石墩儿?那个闷葫芦?”
“他咋也上榜了?”
“听说他在基坑里干活一个顶仨,力气大得像头牛,还不声不响的!”
这个消息在工地引起了不小的议论。谁能想到,那个平时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得像块石头的汉子,竟然不声不响地成了劳动模范!
劳动节当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表彰大会在工地最大的空地上举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气氛比过年还热闹。全体民工和指挥部干部都参加了,黑压压坐了一大片。
赵振国和其他指挥部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他依旧穿着笔挺的军装,神情肃穆,但眉宇间也带着节日的温和。
表彰仪式开始,被念到名字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依次上台,从领导手中接过奖状和奖品——一条洁白的毛巾和一个印着红字的搪瓷缸子。台下掌声雷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光荣和自豪。
当念到“指挥部食堂,苏茉莉”时,茉莉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角,在姐妹们鼓励的目光中,快步走上台。
她从一位副指挥长手中接过奖状和奖品,对着台下鞠躬。阳光照在她因激动而泛着红晕的脸上,那双清澈的眼睛亮得像星星。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尤其是食堂区域,巴掌拍得最响。
她正准备下台,主持大会的干部却笑着拦住了她:“苏茉莉同志,请留步。下面这位受表彰的同志,和你在同一个单位,你们可以一起合个影!”
和她一个单位?食堂还有谁?茉莉正疑惑着,就听到主持人念出了下一个名字:“基坑突击队,石墩儿!”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和更加热烈的掌声。石墩儿显然也没料到还有合影这一出,他愣了一下,在众人的目光和掌声中,有些僵硬地、同手同脚地走上了台。
他今天也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旧工装,虽然依旧沉默,但挺直的腰板和那双因为常年劳作而显得格外有力的手,却透着一股踏实可靠的力量。他走到茉莉身边站定,两人之间隔了足足两个人的距离。
茉莉偷偷瞥了他一眼,发现他的耳根竟然有些微微发红,眼神盯着前方,不敢乱看。看到他这副窘迫的样子,茉莉心里的紧张反而消散了不少,甚至有点想笑。
这时,负责拍照的宣传干事喊道:“两位同志,站近一点!看镜头!笑一笑!”
茉莉下意识地往石墩儿那边挪了一小步。石墩儿身体僵了一下,也极其缓慢地、几乎看不出来地挪动了一下脚跟。
“好!就这样!准备——”宣传干事调整着相机。
就在快门即将按下的那一瞬间,茉莉忽然感觉到,一只温热、粗糙、带着厚厚老茧的大手,极其快速而轻柔地,在她背后虚扶了一下,似乎怕她站不稳。那触碰短暂得如同错觉,一瞬即逝。
“咔嚓!”闪光灯亮起,画面定格。
照片上,穿着旧工装、高大结实的石墩儿微微侧身,表情依旧有些紧绷,但身姿挺拔;穿着碎花罩衫、清丽秀气的苏茉莉站在他身旁,脸上带着腼腆而喜悦的笑容,阳光洒在两人身上,背景是飘扬的红旗和蔚蓝的天空。两人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疏远,也不过分亲近,却奇异地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充满力量的画面。
这张意外的“战友”合影,后来被放大,贴在了工地的光荣榜上,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大家都笑着说:“嘿,咱们工地的‘文武双全’!一个管账教书,一个攻坚克难!”
赵振国在一次巡视工地时,也在光荣榜前停下了脚步。他的目光在那张合影上停留了许久,看着照片上那个笑容明媚的姑娘和她身边那个沉默却坚实的汉子,深邃的眼眸里波澜不惊,谁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而此刻,站在台上的茉莉,只觉得脸颊发烫,心跳加速。刚才那只手带来的短暂触感,和身边这人散发出的、如同山石般沉稳可靠的气息,让她心里泛起一种奇异而安定的感觉。
她和他,一个是食堂里拨弄算盘的“文化人”,一个是基坑里抡锤挥锹的“老黄牛”,原本像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这次意外的同台和合影,仿佛被命运轻轻地牵动了一下。
表彰大会在激昂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合唱中结束。下台时,石墩儿依旧沉默地走在前面,步伐稳健。茉莉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沉默的“战友”,似乎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难以接近。
阳光正好,春风拂面,劳动的光荣和这份意外的“战友情”,让这个劳动节,在茉莉的记忆里,刻下了格外温暖而特殊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