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安夏和萧烬回到萧府,刚踏入书房,一名侍卫匆匆来报:“王爷,王妃,府门外有一小孩,说是要送一封信给王妃。”时安夏和萧烬对视一眼,心中均涌起一丝疑惑。萧烬说道:“将信拿进来。”侍卫呈上信,时安夏打开,只见信上字迹潦草,写着一些看似隐晦的话语。萧烬凑过来,两人看着信,眉头渐渐皱起,这信的内容似乎与边关危机和裴璟的阴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知道,一场更复杂的斗争即将来临。
“这信来得蹊跷,背后之人不知是何目的。”萧烬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时安夏轻轻咬着下唇,思索片刻后说道:“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先解决眼前的边关危机。明日朝堂,必定是一场恶战。”
一夜无眠,时安夏和萧烬反复商讨应对之策,直到天色渐亮,才稍作休息。
第二日,时安夏和萧烬早早来到朝堂。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都在讨论着边关危机。
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严肃:“众爱卿,边关急报,北方游牧部落集结兵力,似有入侵之意。今日,便商讨应对之策。”
时安夏率先站出,行礼后说道:“陛下,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边关防守,同时派遣使者与游牧部落谈判。如今我朝内忧外患,不宜轻易动武,若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实乃上策。”
一些官员微微点头,觉得时安夏所言有理。然而,守旧势力的王尚书却站出来,冷哼一声:“时安夏,你这妇人之见!我大楚王朝,向来以强硬着称,岂能用谈判示弱?依老夫之见,应主动出击,给那些游牧部落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大楚的厉害!”
“王尚书,如今边关局势不明,贸然出击,恐中敌人圈套。且我朝百姓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若再兴战事,百姓又要受苦。”时安夏据理力争,声音坚定。
“哼,若不主动出击,难道要等他们打到京城来?时安夏,你莫不是害怕了?”王尚书言辞犀利,眼神中满是轻蔑。
“王尚书,这并非害怕,而是审时度势。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损失,我们应尽量避免。”萧烬也站出来,支持时安夏。
双方各执一词,朝堂上顿时吵成一团。此时,裴璟和时若雪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裴璟轻声对时若雪说道:“就让他们吵吧,吵得越乱越好。”时若雪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笑容。
“各位爱卿,莫要争吵!”皇帝眉头紧皱,大声呵斥道。朝堂上这才安静下来。
“陛下,时安夏的提议太过软弱,恐长敌人威风。而王尚书的主张又过于激进,万一失利,后果不堪设想。”一位中立官员站出来说道。
皇帝微微点头,陷入沉思。时安夏见状,再次说道:“陛下,加强防守可保边关暂时无忧,谈判则有一线生机。若谈判不成,再出兵也不迟。”
“时安夏,你休要再狡辩!你分明是胆小怕事,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王尚书不依不饶。
“王尚书,你如此固执,难道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时安夏毫不退缩,直视王尚书的眼睛。
王尚书脸色一变:“你……你这是血口喷人!”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裴璟站了出来,一脸正义地说道:“陛下,各位大人,依下官之见,王尚书所言极是。我大楚若不主动出击,只会让游牧部落更加嚣张。我们应集结兵力,一举击退敌人,扬我大楚国威!”
时若雪也跟着附和:“是啊,陛下。时安夏的提议太过保守,实非良策。”
时安夏心中冷笑,裴璟和时若雪这是故意在煽风点火,企图让局势更加混乱,好从中获利。
“裴璟,时若雪,你们二人平日里不学无术,如今却在这里大放厥词。你们可知边关战事的凶险?”萧烬怒视着裴璟和时若雪。
“萧烬,你莫要以势压人。我们只是为大楚着想,不像某些人,胆小怕事。”裴璟毫不畏惧地回怼道。
朝堂上再次陷入混乱,官员们分成两派,争吵不休。时安夏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心中焦急万分。她深知,若不能尽快说服众人,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方案,边关危机将更加严峻。
“陛下,还请圣裁。”时安夏看向皇帝,眼中满是期待。
皇帝看着下方争吵的众人,心中也是烦闷不已。他思索良久,缓缓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今日朝堂,便到此为止。”说罢,起身离开。
官员们纷纷散去,时安夏和萧烬站在朝堂上,脸色凝重。
“萧烬,裴璟和时若雪在一旁捣乱,事情变得更加棘手了。”时安夏担忧地说道。
萧烬握住时安夏的手,安慰道:“别担心,我们还有机会。回去后,我们再想想办法,一定要说服陛下,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
时安夏微微点头,两人转身离开朝堂。应对边关危机的策略出现分歧,裴璟和时若雪暗中捣乱,时安夏能否说服众人,制定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化解边关危机?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