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失利后的第三天上午,强子把直播团队和几个核心管理层召集到会议室。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晓琳的眼圈还是红的。
“今天我们不谈数据,不谈失败,”强子开门见山,“就聊一个问题:我们的客户到底想看什么?”
阿梅把一沓打印资料放在桌上:“这是我整理的竞争对手的直播录屏分析。永固五金上周做了场‘车间主任带你挑螺丝’的直播,在线峰值达到五万人。”
胖子凑过来看:“他们怎么做的?”
“很简单,”阿梅点开视频,“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拿着不同型号的螺丝,讲解适用场景和挑选技巧。没有华丽的话术,就是朴实的专业知识。”
视频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正拿着一颗螺丝对着镜头:“你看这个螺纹的角度,要是用在震动大的设备上,不到三个月准松动...”
张浩若有所思:“他们的镜头一直在晃动,画质也不清晰,但评论区都在问专业问题。”
“因为真实。”小李突然开口,“这个老师傅的手上都是老茧,工作服上还有油渍,一看就是真懂行的。”
晓琳小声说:“那我们是不是也该请车间里最老的师傅来直播?”
“是个思路,”强子点头,“但我们要找的是适合自己的路,不是盲目模仿。”
会议进行到一半,行政部小刘匆匆进来,在强子耳边低语了几句。
强子眼睛一亮:“正好,让大家见个人。”
会议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着褪色工装、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有些拘谨地站在门口。正是质检部的老杨,在厂里干了三十多年的老质检员。
“老杨,快进来坐。”强子热情地招呼,“今天请您来,是想让您给年轻人传授传授经验。”
老杨搓着手,憨厚地笑着:“我哪懂什么直播啊,就会看看螺丝合不合格。”
阿梅灵机一动,示意张浩打开摄像机:“杨师傅,您就当平时带徒弟那样,给我们讲讲怎么判断一颗螺丝的好坏。”
镜头前,老杨起初还有些紧张,但一拿起螺丝,整个人就进入了状态。
“你看这颗,”他熟练地用游标卡尺量着尺寸,“头部直径偏差不能超过0.02毫米,不然装配的时候就要出问题。”
他一边说一边演示,布满老茧的手指灵活地操作着各种检测工具。讲到关键处,他会不自觉地皱眉,眼睛眯成一条缝,那种专注的神情是任何演员都演不出来的。
“有意思,”张浩盯着监视器,“虽然杨师傅普通话不标准,偶尔还带点方言,但听起来特别可信。”
二十分钟的即兴讲解结束后,大家都被老杨的专业折服了。
“我明白了!”小王一拍大腿,“我们要找的不是主播,是专家!不是表演者,是老师!”
阿梅补充道:“而且是要能把自己专业知识讲明白的专家。”
会后,强子做出了一个决定:在全厂范围内寻找“隐藏的专家”。
通知发下去,响应者却不多。很多老师傅一听说要上直播,头摇得像拨浪鼓:“那是年轻人玩的东西,我们这把年纪了,丢不起那个人。”
就在团队再次陷入困境时,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那天下午,晓琳在车间直播测试新设备,刚好拍到老杨在训斥一个年轻工人:
“跟你说过多少次!检测的时候要心静,你这毛毛躁躁的能看出什么问题?”
年轻工人不服气:“差0.01毫米又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老杨拿起两个螺丝,“你用手摸,这个棱角更锋利;再用耳朵听,敲击声更清脆。0.01毫米的差别,在高速运转的设备上就是天壤之别!”
这段对话被完整地录了下来。当晚张浩剪辑时,发现这是整场直播互动率最高的片段。评论区很多人问:“老师傅说的有道理”“哪里能买到这种精度的螺丝”。
“找到了!”张浩兴奋地找到强子,“我们要展示的不是完美的产品,而是追求完美的过程!是这种老师傅对质量的执着!”
强子看着那段视频,若有所思:“对啊,我们一直在想展示什么,却忘了我们最珍贵的就是这些老师傅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态度。”
第二天,团队调整了策略。不再追求华丽的直播效果,而是深入车间,捕捉真实的工作场景:
老杨在灯光下一颗颗检查螺丝的专注神情;
晓琳为了一个参数的调整反复测试的执着;
小李为了弄清一个原理翻阅厚厚技术资料的认真...
这些片段被剪辑成短视频发布,虽然没有立即带来大量订单,但评论区开始出现质的变化:
“看得出来,这家厂是认真做产品的。”
“老师傅的态度让人放心。”
“这才是我要找的供应商。”
周五晚上,团队决定再做一场实验性直播。这次没有预告,没有促销,就是真实记录夜班车间的工作状态。
开播时只有几十个人在线,但慢慢地,人数开始攀升。评论区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
“你们的热处理工艺能确保硬度均匀吗?”
“防锈处理是采用什么标准?”
“最小起订量多少?”
晓琳在工位上正常操作,偶尔抬头看看评论,有把握的问题就回答几句,不懂的就直接说“这个我要问问老师傅”。这种坦诚反而赢得了好感。
直播进行到两小时,在线人数突破了一千人。虽然没有爆单,但成交的十几单都是专业客户的大额采购。
下播后,团队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围在一起复盘。
“今天的感觉对了,”小李说,“就像在车间里接待来访客户一样自然。”
晓琳终于露出了笑容:“我不紧张了,因为就是在做自己最熟悉的事。”
张浩看着后台数据:“平均停留时长达到了八分钟,这说明内容真的有吸引力。”
强子最后总结:“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真实、专业、不造作。这就像我们做产品一样,不需要花哨的功能,把最基本的质量做到极致,自然会有人认可。”
夜深了,直播团队第一次有说有笑地离开公司。强子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明白:突破口已经找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沿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车间的灯光在夜色中格外明亮,就像这个团队刚刚找到的方向,虽然还不耀眼,但已经足够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