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晚风裹着荷塘的清香,卷着酒气漫上甲板,陈珏倚着栏杆的身子又晃了晃,指尖的酒杯倾斜出几滴酒液,落在水面上,惊起一圈圈细碎的月影。李逸雅连忙上前半步,轻轻扶着他的胳膊,声音柔得像月色:“陈大哥,慢些倚,别晃着摔了。”
“无妨无妨,湖州事了,今日尽兴。”陈珏摆摆手,示意自己无事。而看到这一幕,众人心中都是叹道,平日里陈珏的压力还是太大了一些,如今的大华,除了上江之外便是江右的刘承乾可以称得上是天民学派的铁杆盟友,可是刘承乾的影响力虽然突破了豫章,但是依旧没有拓展到整个江右。
除了豫章之外,便也只有江左的程家对陈珏最为友善,如今能够顺利的洽谈下天民小学入住江左,加强两家之间的关系,对于陈珏和整个学派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试想,若是陈珏在江左受挫,那么其他观望的地方会作何想?已经达成意向的浙江是否会有变?接下来的川蜀又会生出什么样的波澜?陇右的李家是否因为程家的裂痕而撤资?天民学派看似红红火火,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今的陈珏就靠着一股气撑着,若是一切顺利那么便可以万事大吉,一旦受挫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十分严重的连锁反应。
而获得程家的支持,那么自己便能够获得更多的力量,今后的发展就如同滚雪球一般,直至最后势不可挡。
因此看到陈珏难得的疏狂恣意,众人都十分欣喜,只见程高竹挥了挥手,早有侍立的侍者从船舱之中抬出楠木画架,上面已经悬好了三尺熟宣,两人动作利落的将画架固定在甲板中央,那画架打磨得光滑温润,宣纸上还衬着浅青的绢垫,连墨锭都是陈珏平日惯用的松烟墨,显然是早有准备。
“陈兄,你这醉态里藏着诗兴,我还能看不出来?” 程高竹笑着上前,亲自将一支紫毫笔在砚台里细细润开:“今夜这月色这么好,不再留下点笔墨,岂不可惜?”
陈珏望着那架好的宣纸,醉眼亮了亮,扶着栏杆直起身,脚步虚浮地走上前:“你倒比我自己还懂我。” 随意伸手接过紫毫笔,指尖触到笔杆的凉意,酒意似乎更醉了几分:“既如此,便不辜负这月,也不辜负你这一番准备。”
李逸雅连忙上前,轻轻扶住画架的一角;陆明远也和程高山、宫笃定一同围在周围,陆明漪陆明玥两姐妹静静地站在身后,双眼一眨不眨的盯着此刻在月光笼罩下仿如谪仙的身影。
陈珏提笔悬在纸上,目光却又抬向天上的明月。那月轮清亮得像碾过的碎玉,清辉洒在宣纸上,把纸色映得愈发莹白。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酒气的温沉,漫在晚风里:“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话音落时,笔锋已落下,墨色在宣纸上晕开,“青天有月” 四字写得舒展大气,笔画间带着几分醉后的洒脱,却又不失筋骨。
陈珏写完首句,手腕微顿,指尖的紫毫笔悬在纸上,酒气让他眼神多了几分朦胧,却偏偏落墨时又带着股清醒的执拗。他蘸了蘸墨,墨锭在砚台里磨出细碎的声响,混着运河水波的轻响,漫在夜色里。随即开口吟道:“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笔锋再落时,“攀” 字竖笔拉得格外长,末端微微带颤,像人踮脚追月时的虚浮;“随” 字走之底则绕得柔缓,墨色浅淡,竟似月光贴着水面流淌的模样。程高竹站在一旁,悄悄攥了攥袖口,他素知陈珏平日写字端方严谨,哪怕是自创的瘦金体,初看虽然云姿鹤体,但是细看之下却是极有法度,如今醉后落笔,倒把 “追月不得却相随” 的意趣全揉进笔画里,比平日多了三分灵动,七分洒脱。
李逸雅扶着画架的手紧了紧,目光落在陈珏微晃的肩头。他额前的发丝被晚风掀起,沾了点墨渍也浑然不觉,只盯着宣纸,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笔、墨与月。
陈立峰端着云台,手指不敢有半分晃动。镜头里,月色落在陈珏握笔的手上,把指节映得发白,墨汁在宣纸上晕开的痕迹被拍得清清楚楚。他心里急着调整角度,又怕扰了陈珏,只能屏住呼吸,这画面往今后一定是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万万马虎不得。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陈珏的声音又起,带着酒气的慵懒。这次落笔更急,“飞镜” 二字连笔飞快,墨色轻浅,像月光突然穿透云层;“清辉” 二字则写得疏朗,笔画间留了些空白,竟似月光洒在丹阙上的斑驳。程高山眯起眼,心里暗道:这字是活的!“绿烟灭尽” 四个字,看着就凉快,仿佛真见着云散月出的模样。
陆明漪攥着衣角,眼睛亮得像浸了月光。她懂画,看陈珏的字竟像看一幅水墨:“飞镜” 是远景的月,“清辉” 是近景的光,连墨色浓淡都像极了画面的层次。妹妹陆明玥拉了拉她的袖子,小声在她耳边说:“姐姐,陈大哥的字比画还好看。” 她连忙点头,又伸出手捂了捂妹妹的嘴,怕出声惊扰了如今的意境。
陈珏又蘸了墨,这次手腕晃得更明显,却恰好让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多了几分随性。“海上来” 三字墨重,“云间没” 三字墨轻,一沉一浮,像月亮从海上升起又沉入云间的轨迹。程高竹心里赞:这醉意竟成了助力!换作平日,陈兄绝不会这么写,可偏偏此刻,这笔画里的 “没”,藏得比说出来更有味道。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陈珏吟这句时,声音软了些。笔锋顿了顿,长出了一口气,却将众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目光紧紧的注视着这首长诗,从开篇看来,又一首千古名篇即将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