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珏搁笔时,墨香与白莲清香在晨风中交融。游览了一番东林寺,一行人回到了正门。
“这是寺里百年老种,先生若在北境种活了,记得寄封信来。”了缘大师递过来一囊莲种,笑着说道。
“大师也给我一囊!豫章王府的莲池就缺这口仙气。”听到刘承乾的话,哪怕是以了缘的境界,嘴角都不由的抽了一下,王佐这次与陆明远同样,微微后退了一步,一副我不认识他的样子。
【哈哈哈,仙气!】
【的亏这是豫章王,要不然今天还真不好走。】
【来寺院求仙气,豫章王也是可以的。】
【恰似去青城山行合十礼。】
观光车驶离了东林寺,在云雾中穿行,刘承乾忽然指着远处崖壁:“那不是瀑布?”
王佐则是讲解道:“殿下,那是三叠泉,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
“原来庐山这么多瀑布啊。”刘承乾看着三叠泉,感慨的说道。
“庐山拥有 22 处瀑布,此外还有 18 条溪涧和 14 个湖潭,水系纵横,是为天下奇观。”王佐朗声为众人讲解道:“三叠泉瀑布位于庐山东部,源自大月山,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落差达 155 米。瀑布分三级跌下,“一叠” 从 20 多米高的山背笔直垂下,“二叠” 略微曲折,水流高约 50 米,“三叠” 最长最阔,如玉龙飞舞,夏季水量充沛,三叠泉水流三折而下,每一叠都似碎玉摧冰。”
【三叠泉!我知道这个!小学课本里见过图】
【王佐先生又在秀知识储备了。】
【求导览!三叠泉有什么典故吗?】
王佐指着崖壁间的白练,声音被山风送远:“三叠泉在宋以前藏于深壑,直到绍熙年间才被樵者发现。朱熹任南康知军时曾来此,题刻 ‘三叠泉’三字,还叹‘自闻此泉名久矣,至是始得一观,真天下奇绝也’。”
“朱熹?就是那个说‘存天理灭人欲’的老学究?”的亏说这话的是刘承乾,其他人自然是不敢妄议先贤的,王佐只能岔开话题,指着随着观光车盘旋向上,而愈发清晰的五座并立山峰说道:“《水经注》载,五老峰‘形似五位老翁,或坐或立’。东峰似老翁扶藜,西峰如隐士侧坐,中峰像仙翁盘膝,北峰若樵者负薪,南峰犹渔翁垂钓。真是应了陈学统昨日在西林寺题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景。”
刘承乾瞪大眼睛:“真的像!尤其是中峰,那石头太像盘腿打坐了!”
“何止形似。”王佐说道:“相传尧帝南巡时,见五老在此论道,遂封其为‘五常神’。唐时更有羽士在此炼丹,留下‘五老抛珠’的传说,说仙人炼丹有成,将金丹抛入三叠泉,化作如今的飞瀑。
观光车缓缓停留在观瀑亭,一行人下车观看这自然奇观,看着三叠泉的水雾扑面而来,飞瀑三折而下,陈珏朗声道:
【庐山瀑布皆千尺,三叠飞泉势更长。
三石梁边人不见,天风吹作满天霜。】
庐山的瀑布每条都有千尺之高,其中三叠泉的飞瀑水流更显气势绵长。三石梁旁不见人影踪迹,唯有天风吹拂着瀑水,化作漫天飞溅的霜花般的水珠。
一首简简单单的游景诗,没有什么难懂的,诗声落时,瀑底腾起的水雾被山风卷上亭檐,恰如诗中‘满天霜’的意境。王佐抚掌赞叹:“陈学统此诗,既有三叠泉之形,更具庐山之魂。”
“玉修作诗,确实非凡,但是我还是喜欢昨天你写的那首‘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刘承乾站在陈珏身旁,看着眼前的三叠泉瀑布,感慨的说道。
“香炉峰瀑布垂直而下,气势磅礴,恰似银河倒悬。而三叠泉是三级跌落,各有姿态。”陈珏笑着说道:“更何况,那种千古名篇,哪里是能够轻易写出来的?”
听到陈珏话,众人一起都笑了起来。
文人墨客就是这样,很多人一生写下千百首诗,甚至许多人写了上万首,数万首,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这也造成了很多诗人传下来的就一两首诗词,这当然不是他们一生只写过这几首诗,而是足够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这两首罢了。
普通的诗词能够流传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蹭其他诗人的热度,写应和诗,或者诗人本人的名气越来越大,出了专门的诗集,那么这些普通的诗词便也能够流传后世了。
便观陈珏这一年里,写出的诗词虽然优劣各不相同,但尽皆都是水平线以上的质量,达到了流传后世的标准,其中顶尖诗词占比更是恐怖,质量平庸的反而是少数,这在大华千百年来的历史当中,也是属于独一份的存在。
观光车在蜿蜒山路上盘旋,云雾如纱幔般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待至五老峰登山口,石阶已隐入苍松翠柏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松针与湿土的清冽气息。刘承乾甩开袍袖,率先踏上石阶。王佐紧随其后:“五老峰除了因山体形状得名之外,据传还与五老天神有关,有说法认为五老山是五老携《河图》《洛书》藏经授典的隐身之所,是研卦修行、传经布道的地方,也是易学文化创元时期的传播之地,是河洛文化的摇篮之地。”
五老峰相互之间距离较近,前四座山峰之间只需要十五分钟左右的路程,只有四峰与五峰之间距离较远,步行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一峰名东锦屏峰,海拔1314米,林间多高山杜鹃,初夏殷红似火,山脚 “仙人桥” 由怪石堆砌,云雾弥漫时如踏仙路;峰顶 “万古云霄” 石刻醒目。观景台海拔 1314 米,可俯瞰层峦叠嶂,偶遇云海翻腾,恍若置身云端。
二峰名西锦屏峰,海拔1316 米,崖壁杜鹃盛放如云锦,花开时灿若云锦,是庐山初夏最惊艳的 “花中西施”。峰侧 “待晴亭” 寓意雨过天晴,亭下 “五老洞” 幽秘深邃,云雾缭绕时如入仙境,海拔 1316 米处的 “爱情碑”(1314 米打卡点),情侣常在此盟誓;鹰嘴石形如巨喙,是拍照网红点。
三峰名太乙坪峰,海拔虽1300米,但实为五峰中最险峻,崖壁垂直如削,需攀陡峭石阶,崖边 “五老松” 虬曲如苍龙,峰顶石刻 “日近云低” 直指苍穹,俯瞰深谷惊心动魄。此时此刻,众人便来到了太乙坪峰极顶观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