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一首?先生是把庐山的诗窖挖开了吗?】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这数字一出来,瀑布的磅礴感直接冲我天灵盖了!】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写瀑布的速度和形状,跟亲眼看见似的!我鸡皮疙瘩又双叒叕起来了!】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刚才那首 “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惊鸿一瞥,这首直接把银河落下来的过程写活了!】
【注意看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海风都吹不散这水流,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这种水清空明之感,直接就凝缩在这十个字里了。】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这句写得好啊,高空坠落的水砸在石头与谭底,就像水沸腾了一样,水雾反射阳光折射出彩霞,这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王佐听得浑身颤抖,猛地一拍石栏:“好一个‘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陈学统这哪里是在颂瀑布,分明是借造化之功,喻天下变革之必然!” 他指向飞瀑:“你们看那水流撞在青壁上,非但未被击碎,反而‘飞珠散轻霞’,世人以为能困死先生,却不知每一次打压,都让先生的思想如飞珠般散作霞光,照亮更多人!”
陆明远望着陈珏眼中映着的虹影,忽然低叹:“‘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先生说不必求仙问道,这瀑布之水便能洗去尘俗。他是在告诉天下人,真正的‘琼液’不是世家垄断的经义,而是这天地间本就公平的道理,是寒门子弟向上走的希望。”
豫章王刘承乾一直沉默着,此刻却忽然抚掌大笑:“‘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好一个‘永愿辞人间’!不是避世,是要辞旧人间,迎新世道啊!” 他看向陈珏的目光带着激赏,“本王总算明白,为何父皇说玉修是‘北境冠冕,国之利刃’了。”
徐微雨的脸色从煞白转为铁青,又转为灰败。他身后一个年轻子弟忍不住低吼:“一派胡言!水往低处流是天道,寒门子弟岂敢妄言‘上流’?”却是自己一行人自信满满的来,想要占据一个主场优势,反倒被人一巴掌扇的找不到北,此刻已经口不择言了。
话音未落,直播间里立刻弹出无数反驳的弹幕:
【天道?先生说 “水往上流” 就是新天道!】
【“飞珠散轻霞”—— 水珠能冲破重力散成霞,寒门子弟就能冲破世家壁垒做栋梁!】
【刚才谁说水往低处流是天道的?你家天道被先生的诗砸得稀巴烂了知道吗?】
【世家才是困在 “深潭” 里的死水,先生和天下寒门才是能化雾成虹的活水!】
这话一说出口,青年就知道自己失言了,徐微雨狠狠瞪了他一眼,此刻只能硬着头皮开口说道:“家教不严,家族子弟学问不精,还望学统海涵。”
陈珏终于转过身,确实没有揪着刚刚的青年不放,而是目光扫过徐微雨等人,语气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徐公,你看这瀑布之下,可有千年不变的深潭?” 又他指向潭水溅起的水雾,“千年前的水,早已化作虹影散去;如今落在你我肩头的,是万里之外的云,是山巅新融的雪。这世上,从没有永恒的顶峰,也没有永远的深潭。”
陈立峰的镜头始终追着陈珏,画面里,诗人与飞瀑、虹影与暮色、青衫与金辉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正所谓文字若不能刻进人心,便只是墨痕;道理若不能照进现实,便只是空谈。如今,有人听了陈珏这两首诗,心中有了反抗的勇气,有人看到了向上的希望,有人明白了 “造化功” 不在天而在人。
“陈学统学问高深,名不虚传,老夫佩服,今日就不打扰学统与豫章王的雅兴了,老夫家里还有要事,这便告辞了。”此时此刻,徐微雨已经没有什么脸再呆在这里了,当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徐公慢走,不送。”陈珏拱了拱手。
看着徐家人的背影,陈珏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多余的时间在这里耽误了。
【哈哈哈哈笑死,庐山徐家,我记住你们了!】
【世家第一追风赶电的称号,我看庐山徐微雨怕是跑不掉了。】
【打招呼,交锋,退场,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这徐微雨是一个都没有落下啊,流程都走了一遍。】
【哈哈哈,你说的还真是,这世家的基本功,徐微雨还是有的。】
【不止,一般人可是没有这些深厚的功力,我看朝廷应当征募徐微雨,有些赶时间还的走流程的事情,就由他去完成。】
【虾仁还要猪心?】
看罢了瀑布,一行人登乘景区的游览车,再次启程,陈珏在与直播间的水友交流。
“先生。” 李逸雅忽然指着直播间一条高亮弹幕:“有人说‘瀑布虽震撼,可惜看不到庐山全貌,太遗憾了’。”
话音刚落,观景台众人这才从诗与瀑布的震撼中回过神,纷纷望向四周,只见青玉峰高耸入云,瀑布如白练悬挂其侧,四周却被层叠的山峦与弥漫的云雾遮挡,却实只能窥见庐山一角。
豫章王刘承乾皱眉道:“本王也觉奇怪,方才只顾看瀑布,竟未察觉这山形有异。明明刚刚观景台也算高处,却连山脉走势都看不清?”
陆明远望着翻腾的云雾,开口说道:“晚辈之前曾经游历过庐山,感于庐山雄奇,特意了解了一番庐山的山水。”
“哦?本王竟然还不知道,明远之前竟然还知晓山川地理?”刘承乾有些惊诧的问道。
“当时正是游学之时,学好颇杂。”陆明远谦虚的拱了拱手,看到众人的目光都汇聚过来,陈立峰也将直播镜头对准过来,便充当起了导游,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介绍道:“庐山是有高峰的,比如五老峰,因其仰望如同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而得名,算得上是庐山的一大经典,但是哪怕是在五老峰穹顶,想要一窥庐山全貌也是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