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前哨的幸存者们,在这座被命名为“第七方舟”的深地设施中,度过了相对安稳却又心情沉重的三天。
这三天里,他们像勤劳的工蚁,将筛选出的关键物资——浓缩能源块、高能营养剂、精密仪器、武器弹药,以及最重要的,那些存储着“坐标”分析、“混沌\/秩序”理论和“收割者”起源数据的硬盘阵列——小心翼翼地搬运并固定在“猛犷”探险车内。玛莎展现了惊人的统筹能力,将有限的车内空间规划得井井有条,确保每一寸空间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克罗宁则带着阿雅,在守护者73的协助下,对“猛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调试。聚变电池运行稳定,悬挂系统完好,防护装甲坚固。他们还激活了车顶的观测平台和那台小型、可垂直起降的侦察无人机,并确认了武器基座可以适配他们携带的重型枪械,为这头钢铁巨兽装上了临时的獠牙。
杰克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沉浸在解密的数据海洋中。他与守护者73的协作越来越默契,这个古老的AI成为了他理解那些超越时代知识的桥梁。他不仅梳理出了前往南极可能的最佳路线(需要先向西,再寻找通往南半球的古老海底隧道或冒险穿越危险的赤道辐射带),更对“秩序密钥”的理论有了突破性的理解。
“守护者,根据‘高维秩序场稳定性’理论,结合里奥成功构建的几种模型,我是否可以这样推论——”杰克的眼睛布满血丝,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秩序密钥’的本质,并非创造能量,而是‘引导’和‘共振’?引导宇宙中本就存在的、倾向于平衡与和谐的底层规则,与‘混沌’力量固有的、因‘错误’而产生的内在不稳定性发生共振,从而使其从内部瓦解?”
“推论符合逻辑,杰克博士。”守护者73的电子音回应,“数据库中存在类似假设:纯粹的‘秩序’与‘混沌’在更高维度上是统一的。所谓的‘混沌侵蚀’,更像是该统一场在低维层面的、因技术缺陷或理解偏差而导致的‘病态’表达。您的‘秩序密钥’,可以被视为一种…‘修复程序’。”
这个“修复程序”的比喻,让所有听到的人都为之一震。它赋予了里奥的能力更崇高、也更艰巨的使命。
里奥在这三天里,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主控中心。他不再仅仅是练习构建结构,而是在守护者73的辅助下,结合杰克解读出的理论,尝试去“理解”每一种成功模型背后的“规则”。他感知着不同模型引发“秩序回响”时,那细微的频率差异和针对“混沌”不同层面的扰动效果。这个过程比单纯构建更耗心神,但他乐在其中,他能感觉到自己与“星火”的融合更深了,那种如臂指使的感觉越来越清晰。
然而,欢欣与收获之外,是无法回避的沉重。
他们妥善安葬了在设施内发现的、包括陈玲在内的所有遇难者遗骸,就在设施深处的一个空旷仓库里,立起了简单的标识。每一个沉默的仪式,都在提醒他们背负的过去。
苏婉站在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显示的、由守护者73根据旧地图和当前能量扰动推测出的世界现状图。代表“收割者”侵蚀区域的暗红色,已经覆盖了大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并且仍在缓慢而坚定地扩张。希望前哨和“焚书人”控制区,已然被那片红色吞没。
“我们时间不多了。”她轻声对聚集过来的队员们说。秦风的牺牲、家园的沦陷、世界的疮痍,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心头。
第四天清晨,一切准备就绪。
“猛犷”探险车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如同从沉睡中苏醒的巨兽,缓缓驶出了第七方舟的车库,重新回到了阳光刺眼、满目疮痍的地表。
守护者73悬浮在设施入口处,幽蓝的“目光”注视着整装待发的队伍。
“根据最终指令补充条款,在秩序本源持有者出现并离开后,本设施将启动自毁程序,消除所有技术痕迹,防止被混沌侧力量滥用。”它平静地宣布,“祝愿你们的征程,能够终结这场漫长的黑夜。守护者单元73,使命完成。”
说完,它平滑地退回通道内部,那扇厚重的合金大门再次缓缓闭合,将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连同无数未尽的梦想与牺牲,永远地锁在了地底深处。
车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守护者73选择了与它的创造者们同样的结局,以最决绝的方式,履行了最后的职责。
克罗宁深深看了一眼那重新与山岩融为一体的入口,猛踩油门。“猛犷”发出一声咆哮,粗大的轮胎碾过碎石,朝着西方,朝着遥远而未知的南极,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远征。
车内,玛莎整理着从设施带出的唯一一件非必需品——那本属于陈玲的日志,它被小心地放在一个防水盒里。杰克还在终端上反复推演着路线和能量模型。阿雅检查着武器,目光偶尔掠过窗外荒凉的景致,带着惯有的警惕。
里奥靠在座椅上,闭着眼睛,似乎在与体内的“星火”交流,又似乎在默默消化这三天来的巨大信息量。
苏婉坐在副驾驶位,看着前方蜿蜒起伏、仿佛没有尽头的废土之路。她的手中,紧紧握着那块来自希望前哨的、烧焦的旗帜碎片。
道路漫长,危机四伏。但他们不再是无根的浮萍,他们承载着两个时代的遗产与嘱托,背负着文明最后的火种,向着冰封的起源之地,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