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前哨的“异星技术伦理与安全委员会”迅速运转起来,为那缕异星微光套上了缜密的笼头。所有基于新原理的项目申请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查,确保其符合“非关键、可隔离、强监控”的三原则。克罗宁甚至亲自带人检查了每一个已安装信息能量灯的隔离开关和监控探头,确保在必要时能瞬间物理切断。
在这种审慎的氛围下,苏婉和杰克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两个方向:一是深入理解并尝试调控“秩序场”效应;二是利用已发现的“共鸣”现象,更安全地探索里奥意识中的信息海洋。
他们设计了一套精密的反馈系统。在一个经过特殊屏蔽的实验室内,他们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功率和频率可精确调控的“秩序场”发生器。这个发生器产生的场强被控制在极其微弱的水平,仅略高于环境背景,旨在温和地“叩问”里奥的意识星海,而非粗暴地“敲击”。
同时,改进后的传感器阵列以更高的灵敏度捕捉着里奥意识对此“叩问”产生的任何细微“涟漪”或“共鸣”。
小七再次成为不可或缺的“翻译官”。她坐在实验室特制的、铺着软垫的椅子上,闭着眼睛,全神贯注地感知着里奥意识深处那片星海的变化。
“场强提升百分之五,频率基准线阿尔法…”杰克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参数。
片刻后,小七轻声说:“…星星…流得快了一点点…像小溪被小风吹了一下…”
“记录数据模式A-7。”苏婉立刻指示,同时让杰克将场强调回基准。
他们像这样一点一点地测试,记录下不同场强和频率下,里奥意识信息流产生的相应变化。过程极其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但渐渐地,他们开始能够建立起一种粗略的“刺激-响应”对应关系库。
他们发现,某些特定的、温和的频率组合,似乎能引导里奥意识中的信息流,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某些基础性的、结构稳定的“信息纹样”,而这些纹样往往与相对安全、基础的技术原理相关(如之前的信息能量传导)。而一些过于尖锐或强力的场刺激,则会引发信息流的紊乱甚至短暂的“防御性收缩”,仿佛触动了那沉睡的“免疫系统”。
“我们或许可以…用这种‘引导阅读’的方式,主动筛选出相对安全的知识领域进行探索。”苏婉看着积累的数据,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比被动等待和捕捉逸散的信息碎片要高效和安全得多。”
然而,就在一次例行的、低频“叩问”实验中,小七突然微微蹙起了眉。
“苏婉阿姨…这次…有点不一样…”她小声说,带着一丝困惑,“除了星星流得更清楚…我好像…听到一点点…非常非常轻的…‘声音’?不是用耳朵听的…”
苏婉和杰克立刻紧张起来。“声音?什么样的声音?”
小七努力地形容:“很轻…很远…像…像隔着很厚的水听到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调子?听不清…但是…感觉…有点…‘凉’…”
这不是情绪,也不是混乱的低语,而是一种更接近…“信息”本身的声音?是里奥意识深处被“秩序场”偶然激发的、某种更深层结构的回响?还是…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通讯残留?
这个偶然的发现,让苏婉既兴奋又警惕。他们可能触摸到了这座“静默图书馆”更深的层面,但谁也不知道,这声“低语”背后,连接着的是更多的知识,还是更危险的禁区。
研究,在如履薄冰的谨慎中,再次向前迈进了一小步。每一步都伴随着新的发现与新的未知,驱动着希望前哨在拥抱力量与规避风险的双重轨道上,艰难而坚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