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一道寨门后,两人继续往上爬。差不多又走了一百多米,前方就发现一处石刻遗迹。
路旁边有个小石台,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
石台的中央供奉着,一尊石雕释迦牟尼雕像。佛像的背面位置,还刻有三个大字。
名曰:万寿山
据说乃是当年,秦良玉将军持剑所刻。已经过去四百余年,如今依然清晰可见。
佛像的头顶,盖有三尺红布。前面也插有一些,还未燃尽的香烛。
想必是逢年过节,还有善男信女前来拜祭。
越过这石刻佛像,再往上百米左右。就来到了万寿寨,第二道中寨石门。
第二道寨门,同样是以条石垒砌。不过比起前寨门,多了一些厚重感。
那布满苔藓,斑驳的门联上。也雕刻有一副对联。曰:盛景复兴香火旺,贤人自古寿山红。
看这门联风格,想必并不是出自将军之手。
寨门左右两边,都设有了望台。只不过年代久远,早已只剩下底座了。
进入大门后,两边是石头垒砌的门洞。虽然这门洞很短,但是却充满了岁月的印记。
并且还有马家后人,在此题诗一首。不过以王泽的文化水平,自然是看球不懂了。
李长松倒是驻足,沉吟念叨了半晌。貌似他不但读懂了,还很神往的样子。
走过这中寨门,再往上走就到了忠贞台。而忠贞台的主要作用,又分为以下两点。
其一便是,军事防御。
忠贞台处于关键位置,可用于了望、观察敌情。士兵能在此及时发现来犯之敌,为防御作战提供预警。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一个防御据点。在敌人进攻时,士兵可在此据守。利用其地势险要进行抵抗,增加防御层次与强度。
其二便是,文化象征。
忠贞台体现了秦良玉和将士们,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
它代表着秦良玉,及其所率白杆兵,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守与不屈。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人,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承载着人们对忠贞、爱国等价值观的崇尚与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忠烈的精神象征。
走过这忠贞台,再往上就是古炮台遗址。只不过大炮已经不在,只有固定炮台的石墩。
站在这个炮台位置,可以俯瞰山下以及山寨。同时仿佛也能看见,大炮怒吼轰鸣,战场硝烟滚滚的样子。
自从走进第二道寨门,李长松便不再催促前行。反而是越走越慢,导致王泽走走停停。
他不时拿出罗盘,上下左右寻找方位。有时候嘴里念念有词,手上还不停的掐算着。
只是这一路走来,并没有什么收获。只能继续往前,寻找那掩藏的入口。
走过古炮台,再往前就是寨墙遗址。
这寨墙的厚度,至少七尺有余。有的地段是用石头垒砌,而有的却是用黄土夯实。
如今寨墙已经全部倒塌,只余下一些存在过的痕迹。不过就凭这些遗迹,也能够看得出来。
这道寨墙在当时,肯定很厚重且宏伟。
绕着寨墙遗迹走过,从侧面的石阶进入帅府遗址。只是帅府同样已经倒塌,只留下一大块地基。
光看这地基面积,就不难推断出。当年的这个帅府,究竟是何等的气派。
在这帅府遗址,来回转了几圈。
除了偶尔有一块瓦砾,并没有看见别的东西。还不如背后的土坎,上面还有几幅石刻题文。
但是王泽依然看不懂,连很多字都不认识。
倒是李长松,对这些石刻如获至宝。一遍又一遍的,仔细研读细细揣摩。
看他不时抓耳挠腮,不时又来回踱步低头思索。同时嘴里还在,低声念叨着:
“地宫,地宫入口。这个入口,在哪里呢?”
看到他这个状态,王泽也不敢打扰。只得乖乖坐在一块石头上,安安静静的等待着。
这老家伙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多小时。除了搞得满头大汗,什么线索也都没找到。
瞎耽误这么长时间,最后只能悻悻的离开。
两人走过帅府遗址,前面出现两条岔路。一边是去往官井方向,另一边是去犀牛望月。
这个犀牛望月,是万寿寨的一个景点。
其实就是有一块大石头,长得有点像一头犀牛。趴在茂盛的灌木丛中,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
不过这个景点,依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要不是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古炮台的话。那就是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的观赏价值。
而另一边的官井却不同,那是一口神奇的水井。
在这海拔几千米,傲然而立的山峰顶端。竟然有着这么一口,能供养几千上万人,喝水洗衣做饭的水井。
且无论春夏秋冬、干旱雨季,井水都不会干涸。为驻扎在此的军队,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
如此神奇的水井,还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只是稍微犹豫一下,两人就决定走官井方向。毕竟他们来万寿寨,可不是为旅游观光而来。
往前差不多,走了五十多米。远远就看见草丛中,有一个不小的水井。
此井,为长方形水井。纵横一丈八尺,周围是以秋瓦之石造就。
这种用石头砌成的结构,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有助于保持,井水的清洁和稳定。
体现了古代工匠们,智慧和建筑技艺之精湛。就算过去了三四百年,井水依然清澈透亮。
只是这井太深,根本看不到底部。只能听见井中传来,呼呼的气流声响。
想必这幽深的水井底部,应该有很大很深的空间。
并且水井临近崖壁,只余一条小道可行。也不知道这万丈悬崖之巅,清凉解暑的水源从何而来?
李长松本着,不放过任何可能。在两人喝完一肚子水后,就围着官井研究了半天。
最后临走之前,还特意留下了一个标记。
官井之后继续往上走,就到了万寿寨的最高处。这里有一座烽火了望台,以及还有第三道寨门。
了望台同样已经倒塌,只有剩下高高的石台。站在这石台之上,才是真正的一览众山小。
王泽看着连绵的青山尽收眼底,忽然涌出一股豪迈之情。同时在他的脑海里,也出现了一个画面。
就自己所站的了望台上,此刻正站着一位。身穿鎏金铜甲,头戴红珊瑚花翎盔的将军。
只见他腰挎双剑,手拄白杆长枪。身披一袭玄色披风,看上去威风凛凛。
身后的秦字大旗,更是在狂风中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