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殿夜宴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天凤国的每一个角落。皇后凤清夜以雷霆手段反击太后一党,并将钦天监正李淳风以“通敌”嫌疑下狱的消息,成了街头巷尾最炙手可热的谈资。民间的舆论在有心人的引导和朴素的慕强心理下,几乎是一边倒地倾向于这位展现过“神迹”的皇后,尤其是楚凌风麾下边军隐隐传来的支持态度,更让凤清夜的声望如日中天。
然而,京城核心权力圈层内的气氛,却愈发凝重如铁。太后萧氏在慈宁宫内摔碎了不知第几只名贵瓷器,她经营多年的言官体系在凤清夜“查通敌”的大义旗下暂时噤声,但暗地里的反扑正在疯狂酝酿。李淳风是三司会审的关键,保住他,或者让他永远闭嘴,成了太后阵营当前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一场关乎国本的风暴,正在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悄然积聚。
卯时初,太极殿。
今日并非大朝会,但殿内依旧聚集了天凤国最核心的权力人物——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几位德高望重的宗室亲王。皇帝依旧“昏迷”,龙椅空悬,御阶之上仅设一座凤椅,太后萧氏端坐其后,珠帘低垂,看不清神色。而御阶之下,首位则坐着皇后凤清夜,她今日穿着一身更为庄重的明黄色凤纹朝服,神色平静,不怒自威。
朝议一开始,便充满了火药味。议题很快便聚焦在如何处置李淳风一案,以及……由谁主导接下来的朝局。
以吏部尚书为首的太后党羽,率先发难:“陛下龙体欠安,国事繁重,岂可久悬?李淳风一案,关系重大,自当由内阁与三司依律审理,然朝政大局,需有德高望重者坐镇统筹。太后娘娘母仪天下,垂帘听政多年,经验丰富,臣等恳请太后娘娘继续主持大局,以安民心!”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不少附和。
显然,太后党想趁皇帝昏迷,先将“垂帘听政”的合法性和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中,从而压制凤清夜。
“臣以为不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礼部尚书林文正颤巍巍出列。他属于相对清流中立的一派,“祖宗规制,后宫不得干政。太后娘娘此前垂帘,乃因陛下年幼。如今陛下虽恙,然皇后娘娘乃一国之后,名正言顺,且刚立下不世之功,于国于民皆有威望。由皇后娘娘暂摄朝政,辅以内阁,方合礼法纲常!”
支持凤清夜的官员也纷纷出声,双方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太极殿内吵嚷得如同市集。
太后在珠帘后始终沉默,但那股冰冷的威压却弥漫开来。
凤清夜静静听着,并未急于开口。她目光扫过争吵的群臣,心中冷笑。这些道貌岸然的官员,在乎的何尝真是礼法国本?无非是站队与利益罢了。她知道,仅凭口舌之争,难以真正压服对手,尤其是一直隐忍不发的太后。她需要更有力的东西,来打破这僵局,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谁才是此刻天凤国真正的主心骨。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场面趋于白热化之际,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那声音铿锵有力,带着金属的摩擦声,显然是成建制的军队在行进,并且正朝着太极殿而来!
“怎么回事?” “宫城禁地,何人敢擅闯太极殿?” 殿内群臣顿时哗然,争吵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惊疑不定地望向殿门方向。连珠帘后的太后,也微微直起了身子。
守殿的侍卫紧张地握紧了刀柄。
脚步声在殿门外停下,随即,一个洪亮、带着边关风沙磨砺出的粗粝嗓音,穿透厚重的殿门传了进来:
“臣,镇北将军楚凌风,携北境三十六城守将联名万民书,恳请陛下、皇后娘娘圣鉴!”
楚凌风?!他不是应该在边关吗?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京城?还带着万民书和边军将领?
殿门被缓缓推开,一身戎装、风尘仆仆却难掩悍勇之气的楚凌风,大步踏入殿内。他身后,跟着数名同样甲胄在身的边军高级将领,人人脸色肃穆,带着战场特有的杀伐之气。楚凌风手中,高高托着一卷厚厚的、几乎要用托盘才能承住的绢布,那便是所谓的“万民书”!
楚凌风的出现,如同在滚油中泼入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整个太极殿!边军大将无诏擅离防地,已是重罪!更何况是带着军队和万民书直闯朝会重地!这是兵谏?!!
“楚凌风!你好大的胆子!”太后党的官员又惊又怒,厉声呵斥,“无诏入京,擅闯太极殿,你想造反吗?!”
楚凌风根本不理睬他们,目光直接越过众人,落在御阶之下的凤清夜身上,单膝跪地,声音沉雄有力:“皇后娘娘!北境将士与百姓,感念娘娘神威,击退狄戎,保全家园!今闻朝中有奸佞小人,构陷忠良,意图动摇国本,北境军民忧心如焚!此万民书,乃三十六城百姓血泪所书,恳请娘娘以社稷为重,出面监国,肃清君侧,护我天凤!”
他话音落下,身后的将领们也齐刷刷单膝跪地,甲胄碰撞之声铿锵作响,齐声高呼:“恳请皇后娘娘监国!”
声浪震得殿宇梁柱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朝臣都惊呆了!楚凌风此举,简直是赤裸裸的武力逼宫!虽然针对的是“奸佞”,但谁都知道,这矛头直指太后及其党羽!
太后在珠帘后,身体微微颤抖,手指死死抠着凤椅扶手,指节泛白。她千算万算,没算到楚凌风竟敢如此决绝,用这种方式公开支持凤清夜!边军的压力,是任何朝堂势力都无法忽视的!
支持太后的官员们面色惨白,想要反驳,却在那些边军将领凌厉的目光注视下,噤若寒蝉。
就在这局势紧张到极点,几乎一触即发之际,另一道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大殿一侧的阴影之中。那里本是御前侍卫站立的位置,但此人出现得毫无征兆,仿佛他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无人察觉。
是墨影!
他依旧是一身黑衣,面容隐在阴影中,唯有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在略显昏暗的大殿内格外醒目。那卷轴的材质和颜色,分明是……圣旨?!
墨影的出现,再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个神秘莫测的暗卫统领,此刻拿出圣旨,意欲何为?
墨影没有看任何人,径直走到御阶前,面向群臣,缓缓展开了手中的圣旨。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冰冷而毫无感情,却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朕,承天命御极,统御万方。然天不假年,沉疴难起,恐社稷有倾覆之危。皇后凤氏,秉性贤德,聪慧刚毅,更有护国大功于社稷。若朕有不豫,朝局动荡,特赐此诏:着皇后凤清夜,摄行皇帝事,总揽朝纲,文武百官,皆听调遣,以定国本,以安民心。钦此——”
先帝遗诏?!!
而且是一封赋予皇后绝对摄政大权的遗诏!?
这道“遗诏”的出现,比楚凌风的兵谏更加石破天惊!彻底将这场朝堂博弈推向了最高潮!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这接连的变故震得失语。楚凌风代表军方和民意的强力支持,墨影拿出代表法统的先帝遗诏(无论真假,在此刻形势下,它就是真的),两者结合,几乎为凤清夜的摄政铺平了所有道路!
凤清夜在众人各异的目光注视下,缓缓站起身。她一步步走上御阶,步伐沉稳。朝阳恰好在此刻升高,金灿灿的光芒透过高大的殿门,正好照在她身上,将她那身明黄朝服映照得熠熠生辉,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她走到龙椅旁,那里摆放着代表最高权力的凤印。
她没有去看珠帘后太后那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目光,也没有理会下方群臣或震惊、或恐惧、或狂热的眼神。她伸出手,稳稳地拿起了那方沉甸甸的凤印。
玉质温润,却重逾千斤。
她转身,面向下方鸦雀无声的群臣,目光平静而深邃,扫过每一张面孔。她的声音清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陛下沉疴,国事维艰。既有先帝遗诏,又有边关将士与北境百姓殷殷所请,本宫虽德薄能鲜,亦不敢推辞社稷之重。”
她微微停顿,语气陡然转厉,如同出鞘的利剑:
“即日起,本宫奉诏摄政,总揽朝纲!众卿——”
她举起手中的凤印,阳光在印玺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平身。”
二字落下,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殿外,适时传来一声清越悠长、直上九霄的凤鸣,不知是巧合,还是真有灵异,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这一刻,所有还站着的官员,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迫于形势,都纷纷跪伏在地,山呼之声震天动地:
“臣等参见摄政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汇聚成洪流,冲出太极殿,响彻整个皇宫。
凤清夜独立御阶之上,手持凤印,俯瞰众生。阳光为她勾勒出威严的轮廓。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真正踏上了那条充满荆棘与鲜血的权柄之路。太后的怨恨、旧势力的反扑、李淳风案的风波、乃至那隐约浮现的九州封印之谜……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但这第一声凤鸣,已然响彻云霄,宣告着天凤国,迎来了它的女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