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母悄悄打量了一下陈狩,这一头暗红色的短发虽然略显特别,但陈狩面容俊朗,身姿挺拔,眼神清澈沉稳,一看就是一个家境良好的好孩子。
苏父这才慢悠悠地放下报纸,目光如炬地看向陈狩,嗯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表情依旧严肃:“坐吧。”
陈狩依言在侧面的沙发坐下,苏晓樯紧挨着他坐下,她倒是有些紧张。
苏父清了清嗓子,开始了“审问”环节。
“听晓樯说,你在美国卡塞尔学院读书?”
“是的,叔叔。”
“卡塞尔...好像是个不太出名的私立学院?学什么专业的?”苏父故作不知,他其实私下查过,知道卡塞尔背景不简单,但此刻故意装作不了解。
“主要研修一些古代历史和文化研究,有些冷门但是也专精。”陈狩避重就轻地回答,这说法是卡塞尔对外的标准解释之一。
“哦?历史文化...将来就业方向如何?”苏父继续施加压力。
“我个人更倾向于学术研究,或者从事一些相关的文化交流工作。我们卡塞尔学院是毕业分配工作的,就业不会是问题,而且待遇很好。”陈狩应对自如,语气平静。
“家里是做什么的?听晓樯说,你好像是京城人?”苏父将话题引向家世。
“家里...情况有些复杂,家母去世的早,家父目前主要是做一些投资方面的事务。不过我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国外,与家里联系不算密切。”陈狩的回答依旧模糊,但态度坦诚,没有刻意编造。
苏父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伪。陈狩坦然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没有丝毫闪躲。
一旁的苏母见陈狩居然是从小就没了母亲的孩子,怕说到他的伤心事,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老苏,孩子刚来,问这么多干嘛。小陈啊,别介意,你叔叔他就是有点职业病。来来,吃点水果。”她将果盘往陈狩面前推了推。
苏晓樯也是第一次听说陈狩的家庭情况,桌下的手轻轻放在了他的腿上,以示安慰。
陈狩摇了摇头,表示他不在意这些的。
随后,苏母又问了问陈狩在国外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琐事,陈狩都礼貌地一一回答,言辞得体,态度尊重。苏母越看越觉得满意,这孩子虽然话不多,但沉稳有礼,不像有些年轻人那样浮躁。
“好了好了,时间不早了。”苏母笑着起身,“晓晓,带小陈去洗洗手,准备吃饭了。王妈应该都准备好了。”
苏晓樯如蒙大赦,赶紧拉着陈狩站起来,低声飞快地说:“跟我来,洗手间在那边。”
陈狩对她安抚性地笑了笑,跟着她去了。他敏锐的听觉能捕捉到身后苏父苏母极低的交谈声。
“感觉这孩子怎么样?”是苏母的声音。
“继续看看吧,吃完饭再说。”苏父的声音依旧沉稳,听不出太多情绪。
卫生间里,苏晓樯趁着这个短短的时间又钻入了陈狩的怀里。
“不好意思啊,狩...我们在一起这么久了,我都不知道你家里的情况...不然......”
陈狩摇了摇头,拍拍她的后背,宽慰道:“别想太多,我都没见过我亲生母亲...所以,没什么感觉的。”
“啊...”
“好啦,真的没啥的啦,不用担心。走吧,洗洗手吃饭了。”
“嗯...好吧......”
餐厅的布置典雅而温馨,一张红木圆桌上已经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显然,为了这次“见家长”,苏家是下了功夫的。
既有当地特色的红烧肘子、清蒸海鱼,也有照顾可能口味不同的清淡时蔬、精巧的粤式点心,甚至还有一碟看起来就很地道的京城烤鸭,考虑得十分周到。
“小陈,快坐,也不知道这些菜合不合你口味。”苏母热情地招呼陈狩在客位坐下,苏晓樯自然坐在他旁边,苏父则坐在主位。
“阿姨您太客气了,非常丰盛,您费心了。”陈狩礼貌地回应,这话倒不全是客套。卡塞尔学院的食堂虽然品类繁多,但如此具有“家”和“年”味的中式盛宴,对他而言也是久违的体验。
“你喜欢就好,多吃点,就当在自己家一样。”苏母说着,就开始用公筷给陈狩夹菜,不一会儿他面前的碟子就堆成了小山。
“妈,他自己会夹的。”苏晓樯小声抗议,怕陈狩不自在。
“没事,谢谢阿姨。”陈狩拿起筷子,动作优雅而自然,品尝起来也毫不扭捏,吃得速度不快,但看得出对每道菜都表示了尊重和欣赏。
席间,苏母主要负责活跃气氛,问了些在美国生活是否习惯,饮食差异大不大之类的问题。
陈狩一一作答,语气平和,偶尔提到一些卡塞尔学院(当然是经过修饰的版本)的趣事,引得苏晓樯也加入补充,气氛倒也融洽。
一直沉默用餐的苏父,在喝了一口汤后,忽然看似随意地开口:“小陈,你对最近希腊的债务危机怎么看?听说在欧洲那边影响不小。”
这个问题有些突兀,带着点考校的意味。苏晓樯顿时紧张起来,看向陈狩。苏母也停下了筷子。
陈狩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略一沉吟,便清晰地说道:“叔叔,希腊的债务问题积弊已久,高福利与低税收的矛盾,加上统计数据失实,最终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爆发。”
“这不仅仅是希腊一国的问题,它暴露了欧元区货币统一与财政政策不统一的深层结构性缺陷。短期来看,欧盟和ImF的救助计划能缓解危机,但长期而言,需要更深刻的财政整合和结构性改革,过程会很艰难,可能还会引发社会动荡......”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视角宏观,完全不像一个普通大学生能有的见解。苏父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惊讶,他本是经商之人,对国际经济动态颇为关注,没想到这个学“古代历史”的年轻人能有如此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