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率领着三千名士兵,一路疾驰而来,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速度飞快,仿佛一阵旋风席卷而过。
当黄忠远远地看到刘裳依时,他立刻勒住缰绳,让部队停下。然后,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刘裳依面前,恭敬地拱手行礼,说道:“刘夫人好!”
接着,黄忠转身面向另一边的何仪,同样拱手施礼,道:“何将军好!”
何仪见状,连忙笑着回应道:“黄老好啊!看您这精神头,在青州的日子肯定过得很滋润吧,气色真是好得很呢!”
黄忠微微一笑,谦逊地回答道:“哪里哪里,黄某不过是瞎折腾罢了,哈哈哈。”
刘裳依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待两人寒暄过后,她直接开口说道:“两位将军,如今北海王府外大批敌军,谁愿意带兵前去剿灭呢?”
黄忠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还是我去吧,毕竟这里是我的地界,我对北海王府周围的地形比较熟悉,由我去剿灭应该会更顺利一些。”
刘裳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说道:“那就有劳黄将军了。”
黄忠领命后,带着麾下三千人马迅速朝着北海王府外围奔去。他深知此次任务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便让士兵们分散成小股部队,从不同方向悄然接近围困王府的敌军。
与此同时,刘裳依和何仪在后方密切关注着战局。何仪皱着眉头说道:“这敌军看似人数众多,却不知黄忠将军能否顺利解围。”刘裳依神色镇定,“黄将军经验丰富,又熟悉此地,定能完成任务。”
再说黄忠这边,他瞅准敌军防守的薄弱之处,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出山般冲向敌军。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型瞬间大乱。黄忠挥舞着大刀,在敌群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敌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逃。黄忠乘胜追击,成功解除了北海王府的外围士兵。随后,他派人向刘裳依和何仪报捷。
刘裳依继续下令说“黄将军兵马围住北海王府,何将军带四千七百人攻打北海王府。”
北海王府内的刘基成了惊弓之鸟,心想:外围足足两千余人,居然一下子被灭了,那王府内的一千余人不是也很快被灭。
刘基赶忙安排亲卫护送自己从地道逃走,这时何仪的部队已经和王府内的一千余人打在一起,四打一,岂不是很容易。
何仪的部队攻势猛烈,王府内的士兵渐渐难以招架。就在何仪以为胜券在握时,突然从王府的侧门杀出一队精锐士兵,他们训练有素,瞬间打乱了何仪部队的阵型。何仪心中一惊,没想到王府内还有这样的伏兵。
与此同时,刘基在亲卫的护送下,已经快要到达地道入口。然而,就在这时,地道口突然涌出一股浓烟,原来是黄忠早就派人封住了地道,并在里面放了烟。刘基脸色大变,只能带着亲卫掉头往回跑。
何仪稳住心神,重新组织部队,与那队精锐士兵展开了殊死搏斗。而黄忠也带着部分士兵冲进王府,支援何仪。在内外夹击之下,王府内的士兵终于支撑不住,纷纷投降。刘基被何仪的士兵擒获,这场战斗以刘裳依一方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刘裳依走进王府,看着被俘虏的刘基,眼神冰冷,语气冷冽般开口道“将刘基制作成人彘,北海府所有人,不管男女,全部杀了,对了只要是会动的都杀了,还有跟王府有关的也都缉拿问罪。”
黄忠对刘裳依的这种做法深感不满说道“一人罪何为牵连之广?”
刘裳依只是缓缓地拿出圣旨和假黄钺然后说道“陛下下旨让北海王府消失,北海国改制成北海郡,如有不服者,斩。”
黄忠看到假黄钺和圣旨后也不说话了,心里却想这女人真狠。
刘基则是在惊恐中像失心疯一样疯了,不过即使这样,也逃不过制作成人彘。
做完这一切后,刘裳依并没有在剧县停留而是直接率军回元氏县。
当乐安王和齐王听到这事后,都是惊恐不已,不过也庆幸自己当时的做法,不然他们现在也不在了。
至此青州已定。
一个多月之后,刘裳依率领着大军终于回到了元氏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张羽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城迎接,而是静静地待在巨鹿侯府的前厅里,等待着刘裳依的到来。
当刘裳依和何仪踏入前厅时,他们立刻向张羽躬身行了一礼。张羽见状,微笑着说道:“何将军此次出征又立下了赫赫战功,真是令人钦佩啊!待我稍后向陛下请旨,册封何将军为五官中郎将。”
何仪听到这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之情,他连忙谢道:“多谢太师的厚爱,这些都是属下分内之事,实在不敢当此厚恩。”(这里何仪称自己为“属下”而非“下官”,显然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场,知道自己是张羽的人。)
张羽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关于底下士兵们的战功,你尽快整理好上报上来,我会安排人将赏赐发放下去。”
何仪再次道谢:“多谢太师体恤,属下这就去办。”说罢,他见张羽没有再说话,便很识趣地向张羽拜别,然后退出了前厅。
至此,前厅里就只剩下了刘裳依、张羽,以及站在张羽左右两边的典韦和许褚,还有美姬。张羽似乎并不想让太多人在场,他随即挥了挥手,示意典韦和许褚也退下。于是,偌大的前厅里,就只剩下了张羽和美姬,还有刘裳依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