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更优的火药配比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其安全、有效地封装,并验证其实际威力,成为摆在沈云疏面前的下一个关键课题。林栖提出的厚竹筒方案颇具可行性,但具体操作仍需反复试验。
这日清晨,沈云疏便召集了相关人手。沈槐负责挑选合适的竹材,他如今对各类材料的特性已颇有心得,很快从储存的竹料中选出几段壁厚、节密、直径适中的老竹。赵石和石头则用新锻造的柴刀,依照要求将其锯成尺许长的竹筒,并仔细打磨掉内壁的毛刺,确保光滑,以免摩擦生热引发意外。
封装的地点依旧选在那处僻静的岔洞。沈云疏、阿禾,以及被特意叫来负责安全警戒和提供建议的林栖,组成了核心工作小组。沈云墨也好奇地跟在旁边观摩学习,被严格要求不得靠近操作区。
沈云疏首先演示如何将称量好的火药粉末用干燥的木勺缓缓倒入竹筒,轻轻墩实,但绝不能用力挤压。“记住,留出约三分之一的空间,不能装满。”她一边操作,一边低声对阿禾讲解,“要给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留出膨胀的余地,否则……”她没有说下去,但阿禾看着那黑灰色的粉末,紧张地点了点头。
接着是封口。他们采用林栖建议的方法,取来韧性好的湿粘土,混入少量细沙砾以增加强度,仔细地堵塞竹筒的一端,用木槌轻轻敲打结实,形成一个坚实的底座。然后,在另一端也填入湿泥,但在封死前,需要插入引线。
引线本身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前使用的麻绳浸硝法,燃烧速度和稳定性都不够理想。沈云疏尝试用绵软、疏松的树皮纤维搓成细绳,然后在浓硝水中反复浸泡晾晒,使其内部也充满硝粉,希望能获得更可靠的燃速。
她将一小段新制的引线小心翼翼地插入未封口的竹筒顶端,确保深入火药内部,然后用湿泥仔细封堵周围,只留出引线头。整个过程,她的动作稳定而轻柔,阿禾在一旁屏息凝神,递送工具,林栖则如同雕塑般立在岔洞口,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内外,任何细微的动静都逃不过他的感知。
第一个试验品制作完成。沈云疏将其命名为“竹火雷”。为了测试其威力,他们选择了一处远离洞穴、靠近山谷边缘的废弃兽穴作为试爆场。
众人退到安全距离之外,隐蔽在岩石后面。沈云疏看向林栖,林栖微微颔首,表示周围安全。她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火折子吹亮,凑近了引线头。
“嗤——”
引线被点燃,冒着细小的火花,迅速向竹筒内燃去。燃烧速度比预想的要稳定和快上一些。沈云疏立刻转身,敏捷地躲回岩石后。
短暂的寂静之后——
“轰!!”
一声远比之前试验时响亮、沉闷如滚雷般的巨响在山谷间炸开!地面传来清晰的震动。只见那处兽穴入口的碎石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猛然掀起、抛飞,浓烈的硝烟裹挟着尘土冲天而起,空气中瞬间弥漫开刺鼻的气味。
待烟尘稍稍散去,众人上前查看。兽穴入口已被炸塌大半,地面上留下一个浅坑,周围的岩石上布满了崩溅的碎石痕迹。
“成功了!”沈云墨第一个跳起来,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
沈云疏仔细检查了爆炸现场,心中估算着威力。这枚简陋的“竹火雷”,其破坏力已然不俗,远超之前的火药包。更重要的是,封装形式使其更便于携带、储存和使用。
“引线燃烧速度还需更精确控制。”林栖冷静地指出,“下次,可以尝试调整树皮纤维的粗细和硝水浓度。”
沈云疏点头记下。技术的进步,正是在这一次次试验、一次次调整中积累而来。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又制作并试验了几枚“竹火雷”,不断优化引线和封口工艺。沈云疏还尝试制作了另一种更小型的、仅用多层厚纸和麻绳捆绑的“震天雷”,威力稍小,但制作更快,适合应急。团队的火力储备,悄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就在火药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周砚的康复训练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赵叶的草药热敷和耐心指导下,他的右臂已经能够完成小幅度的屈伸,虽然力量远未恢复,动作也远不如左手灵活,但这已然是巨大的进步。
这一日,周砚主动找到了正在打磨新箭镞的林栖。
“林兄弟,”周砚抬起尚显无力的右臂,“我想试试,能不能重新拉开弓。”
弓弩是远程攻击的利器,也是周砚曾经擅长的技艺。右臂的伤势让他几乎放弃了这方面,但左手的强化训练和右臂的初步恢复,让他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林栖停下手中的活计,看向周砚,没有立刻回答。他转身从自己的装备中取出一张保养得极好的硬弓,又拿出一张明显拉力小很多的备用猎弓。
“先用这个。”他将猎弓递给周砚,“试着感受,不可勉强。”
周砚接过猎弓,左手握弓弣,将弓身轻轻靠在恢复了些许力量的右臂臂弯上,然后尝试用右手手指勾住弓弦。这个曾经做过千百次、熟悉无比的动作,此刻却显得异常艰难。右臂传来酸软无力的感觉,手指也似乎不听使唤,勾弦的力道微弱。
他深吸一口气,集中全部精神,腰腹微微用力,左臂前推,右臂后拉——一个极其缓慢、甚至有些颤抖的开弓动作。弓弦只被拉开了不到三指的距离,便再也无法继续。
周砚额角渗出细汗,但他没有放弃,保持着这个姿势数息,才缓缓将弓弦复位。
“很好。”林栖难得地吐出两个字的评价,“记住发力感觉,不在于一时拉开多少,在于找到正确的路径。每日练习,循序渐进。”
周砚点了点头,将猎弓郑重收起。他知道,重新掌握弓箭之路,将比他练习左手刀法更加漫长和艰难,但他有这个耐心和毅力。
团队的活力并未因外部的潜在威胁而消沉,反而因为自身实力的点滴增强而愈发旺盛。春婶和王氏利用新陶器成功腌制出了第一批咸肉干和酸菜,食物的风味和储存时间都得到了改善。沈槐带着李老四铺设的引水竹管也初见成效,清澈的地下河水被引入洞穴附近的一个蓄水坑,大大方便了日常取用。阿禾和大丫在照料杂务之余,跟着赵叶认识了不少草药,偶尔也能帮忙处理一些简单的药材。黑子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充满忙碌气息的生活,时常跟在沈云墨或周砚身边,偶尔对着山谷远方发出几声低沉的吠叫,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平静之下,暗藏锋芒。
沈云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站在洞穴入口,望着远处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山峦。王参事的据点,神秘驯犬人的踪迹,都像是隐藏在暮色中的阴影。但她手中,有了更锋利的铁器,有了初具规模的“竹火雷”,有了逐渐恢复的周砚,有了团结一心的伙伴,更有了那座蕴藏着无数可能的地下书库。
她回到书案前,翻开了那卷记载着星象与矿物的古籍。或许,是时候更深入地探究那“星铁”之谜,以及王参事如此执着于它的真正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