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 秋
辽西 松山堡
硝烟与血腥味混杂,在灼热的空气中凝固。那道被罗刹重炮撕开的城墙缺口,已成血肉磨坊。金国凤身披数创,依旧咆哮着挥刀,身先士卒堵在缺口处。守军将士见主将如此,无不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一次次击退涌入的八旗精锐。
更让清军胆寒的是城头依旧凶猛的火力。得益于朱由检数年来的苦心经营和军工体系的革新,松山堡虽小,却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改良佛朗机炮和虎蹲炮,装填速快,霰弹在近距离内威力惊人。每当清军密集冲近缺口,便会遭到城头两侧交叉火力的毁灭性覆盖。尸体层层叠叠,几乎将缺口堵塞。
皇太极在远处高坡上观战,面色铁青。他低估了松山堡的火力强度和守军的决死意志。预期的迅速破城并未实现,反而让精锐的巴牙喇兵(护军)在缺口处损失惨重。
“暂停攻击,让部队休整一下,通知下去,放城里的求援探马出城,不用阻拦,我就是要看看这个张之极急不急。”皇太极冷静的下发命令,眼中寒光闪烁。他的主要目的并非一城一池,而是打援。几路精锐的探马已被广布出去,如同张开的蛛网,只待明军援兵踏入陷阱。
锦州方向,总督张之极严格执行朱由检的方略,并未派出大队步兵援救松山,而是组织了一支强大的“火器方队”——以数百辆盾车、偏厢车为掩护,大量装备新式火铳和轻型火炮的机动部队,在骑兵护卫下,步步为营,向松山方向寻大路缓慢推进。
对于这个移动的“乌龟壳”,皇太极还真不好下口,几处预设战场都被援军有效的避开。
大凌河城的存在也极大的的限制了清军的后勤保障,留给皇太极的战略时间真的不多了。
该是下决心的时候了,皇太极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如铁。诸王贝勒分列两侧,目光齐聚于沙盘之上。皇太极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一条蜿蜒的道路旁,那里是松山通往锦州的必经之路——杏山驿 以东的 黄土岭 一带。
“张之极小儿,用他的乌龟阵想让我拿他没有办法,朕偏要敲碎他的壳!”皇太极声音冷冽,“明军火器方队依托车阵,步步为营,正面强攻,定然损失不小,然其欲解松山之围,必过黄土岭。此处地势虽不算极高,但岭前有开阔地,利于我骑兵展开,岭后道路狭窄,林木丛生,正可设伏!”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帐内诸将:
“多尔衮!”
“臣在!”多尔衮踏前一步。
“命你率正白、镶白两旗精锐,于黄土岭正面列阵,待明军车阵进入开阔地,即发起正面佯攻,务必缠住其主力,吸引其火力!”
“嗻!”
“豪格!”
“儿臣在!”肃亲王豪格声如洪钟。
“命你率正黄旗巴牙喇护军及蒙古右翼骑兵,隐蔽于黄土岭西侧密林。待明军与多尔衮部接战,你部从其侧翼猛击,务必撕开车阵一角!”
“嗻!”
“济尔哈朗!”
“臣在!”郑亲王济尔哈朗沉稳应道。
“命你指挥汉军旗乌真超哈(重火器部队)!将所有罗刹重炮、红衣大炮,以及汉八旗所有仿制明军的火炮、火铳兵,集中于黄土岭东侧的高地!待明军车阵完全暴露于射界之下,给朕狠狠地轰!首要目标,摧毁其盾车、偏厢车!”
“嗻!定不负皇上重托!”济尔哈朗领命,眼中闪过厉色。汉军旗的火器部队经过多年经营和缴获补充,实力已不容小觑。
“岳托!”皇太极最后看向自己的侄子。
“命你率镶红旗兵马为预备队,随时策应各方,并严防大凌河方向明军异动!”
“嗻!”
“此战,务求重创甚至全歼张之极这支精锐援军,打断明军在辽西的脊梁!诸将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大汗英明!”众将轰然应诺,杀气腾腾。
次日,黄土岭。
张之极站在一座加固的偏厢车望楼上,用千里镜仔细观察着前方地形。前方就是黄土岭,张之极示意大军停下,前方黄土岭,东部有个山坡,西侧有个丘陵上面全是植被,适合打伏击。
张之极嘴角不易察觉的抽搐一下,立即布置安排起来。“王聘,领战车营离黄土岭五里布置阵型。佛郎机车炮、崇祯灭虏炮、虎蹲炮梯次布置,连发枪阵随后压阵”
王聘领命挥动令旗,大军如臂使指开始运作,长枪阵和盾牌阵也在侧翼布置完毕。
黄土岭东侧山坡上,多尔衮在马上观看大明军阵快速布置,整齐有序,军中旗帜严整,不觉内心生起一丝凉意。“传令下去没有命令不许任何人员妄动。”语气中带着威严。
此时西侧丘陵密林中的豪格迟迟不见多尔衮大军行动,顿时就来了脾气,对着身边的蒙古吉台和手下额真说道:“多尔衮还是太谨慎了,大汗把中军交给他指挥,他是怯战了迟迟不肯进攻,打仗还得靠我们,传我命令,骑兵准备,忽图台吉领着你的两千人马,沿着高地冲过去,给明军来一阵箭雨,苏目领着你的三千骑绕道明军左侧把车阵给撕个口子出来。”
“嗻”两个将领立即拱手领命而去。
不一会黄土岭前西侧密林中尘土扬起,一队蒙古轻骑以极快的速度向着明军方阵方向疾驰而来,同时一支满州重装骑兵也悄悄绕过密林向着明军方阵侧翼猛冲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