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书房,带着几分慵懒。林砚坐在书案后,面前摊开的却不是户部的公文,而是一本闲适的山水游记。条陈已然递上,他能做的唯有等待,强行将自己埋在公务中反而徒增焦躁,不如偷得这半日清闲。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先探进来的是一只端着托盘的小手,接着是囡囡那张红扑扑、带着点紧张又兴奋的小脸。
“爹爹,”她小声叫着,小心翼翼地端着托盘,迈着不太稳当的步子走进来。托盘上放着一碟刚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桂花糕,旁边还有一小碟解腻的清茶。
林砚连忙起身接过,生怕她摔了。“囡囡怎么自己端来了?丫鬟呢?”
“囡囡自己拿给爹爹吃!”小丫头挺起小胸脯,一脸“我很能干”的骄傲模样,“娘亲说,爹爹累了,吃甜甜的,开心!”
林砚的心瞬间软得一塌糊涂。他低头看去,那桂花糕做得小巧精致,金色的桂花点缀在洁白的米糕上,散发着甜暖的香气。他拿起一块,咬了一口,松软香甜,正是他喜欢的口味。
“好吃吗?”囡囡扒着他的膝盖,大眼睛眨巴眨巴,满是期待。
“好吃,特别好吃。”林砚将她抱起来,让她坐在自己腿上,又拿起一小块递到她嘴边,“囡囡也吃。”
父女俩你一口我一口地分食着一块桂花糕,书房里弥漫着甜香和细碎的咀嚼声。囡囡吃得满足,晃着小脚丫,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娘亲做的……囡囡看着火……”
原来是她看着苏婉清做的。林砚想象着小丫头守在厨房门口,眼巴巴等着糕点出炉的样子,不禁莞尔。这寻常的点心,因了这份稚拙的心意,变得格外珍贵。
这时,苏婉清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薄薄的信笺。她看到书案上的游记和正在吃点心的父女俩,眉眼舒展开来。
“难得见你如此清闲。”她将信笺放在书案一角,语气轻松,“庄子上送来的新桂花,想着你爱吃,就顺手做了些。”
“夫人手艺愈发精进了。”林砚笑着赞道,又喂了囡囡一口茶。
苏婉清目光扫过那封信笺,看似随意地说道:“听风阁南边来的消息,说最近海上有几股势力不太安分,似是在争抢什么新航线,动静不小。”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离我们设定的‘官督商办’的港口选址,尚有一段距离。”
林砚拿着糕点的手微微一顿。他看向妻子,她神色平静,仿佛只是在说一件寻常的家事。但他立刻明白,她是在用她的方式,向他传递可能与条陈相关的信息——海上的混乱,或许能成为他论证“官方管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一个有力佐证。
她没有直接问条陈,也没有议论朝政,只是将她获得的信息,轻描淡写地分享给他。这份无声的理解与支持,比任何慷慨激昂的鼓励都更让他动容。
“嗯,我知道了。”林砚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心中却已开始思量如何将这些信息融入后续可能的应对之中。
囡囡吃饱了,开始对他书案上的笔墨纸砚产生兴趣,伸出小手指着砚台里漆黑的墨汁,跃跃欲试。苏婉清连忙将她抱过来,笑道:“小祖宗,这个可不能玩,弄脏了爹爹的公文可不得了。”
她抱着女儿,对林砚道:“你且看着书,我带她去院里玩会儿,省得在这里扰你清净。”
“无妨,”林砚看着她们,“有你们在,这书房才不显得冷清。”
苏婉清笑了笑,抱着咿咿呀喳的女儿出去了。书房里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淡淡的桂花香和墨香交织。
林砚重新拿起那本游记,却有些看不进去了。他想着女儿送糕点的贴心,想着妻子看似随意却蕴含深意的信息,想着这午后宁静时光里流淌的温情。
权力场上的算计与风波,似乎在这一刻被远远隔开。他知道,无论外面的风雨多大,回到这里,总有一盏灯,一碟点心,一份无需言说却坚实无比的支持在等着他。
他放下书,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苏婉清正耐心地陪着囡囡看蚂蚁搬家,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祥和。
心中那片因未知前程而泛起的微澜,渐渐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