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刚一家子到底是隐瞒了在县城开面馆的事,崔刚说几年挣的钱都搭在了买店里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以及租金上了,没存下什么钱,不过他依旧给了老爷子30张大团结。
崔石哪里会相信,他对于老大隐瞒行为非常的气愤,郑兰也一样。
崔文秀在老崔家是最得脸的,全家省吃俭用的供给她读书,如今知道了老大家在县城过的富足,他们还舔着脸的刮瓷日子过的紧巴的老宅,太过分了!因为要供给文秀念书,十几岁的文美没考上高中,家里也没有钱给走动关系,让她有个班上,使得她至今仍在村里晃荡。文庆没什么,年轻小伙子有一把子力气,可以跟着爷们下地,可是女孩子能干什么?
郑兰刚才开口她去面馆,被老太太拒绝了,她去不成,那就让闺女去!
“爹,娘,你们可不能偏心啊,眼看着文秀就要考上大学了,文美可不能一直在乡下耽误着了,她也是你们的孙女,你们不能只偏心文秀而不管文美啊。要不让大哥大嫂捎带着文美去县城吧,让她在面馆打杂,工钱随便开点就行的......听说面馆离着学校近呢,说不定咱家文美还有点别的造化呢。”
一个面馆哪里需要那么多人啊!当初找刘能和田桂香两口子来帮忙,是为了掩老宅的耳目,他们那时需要扯上大旗来中饱私囊,否则面馆挣的钱他们要全部上交给老宅,他们是吃饱了撑的白忙活!听郑兰说要将文美塞到面馆,刘梅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文美性子随了郑兰,好吃懒做的,在家里也整天惹得老太太厌烦。上回刘梅回县城就说面馆忙不过来,反正文美在家里也是碍她的眼,不如打发到县城面馆帮忙。老二媳妇说的对,孙女明年就15了,转眼间就到说亲的年龄了,去了县城说不定有别的造化呢。
“你大哥大嫂跟文秀她舅合伙开个面馆不容易,文美是自家人,去了还能帮着长长眼,还谈什么工钱不工钱的,老大家的,你领着文美去看看,什么脏活累活都交给她干,管她吃住就行,要是她不听话啊,你回来跟我说,我揍她!”
文美想拉着老太太撒娇,怎么能什么脏活累活都让她干啊,还不给她工钱!
老太太拂开了她的手,心想这个文美是真随她妈,看着精明,其实就是个二傻子!先让老大家接她到店里干着,老大家好意思光让侄女干活不给开工资?
“你要是不愿意去,就留在家里陪着你娘做家务。”
郑兰一听这话,立马就劝文美,“听你奶的!”
然后郑兰转头对着刘梅道,“大嫂,我将文美就交给你了,她不听话,你和大哥就狠狠的揍她,不用留后手。”
老太太和郑兰一唱一和的将所有路都给堵死了,刘梅气的胸口疼。
老爷子虽然没说什么,但显然也是这个意思。
老大家瞒着家里开面馆的事被老二家抓了个正着,他们借由这个由头想把文美安插进去,婆婆发话了,公公默认了,要是他们说出了拒绝的话,恐怕老二家还有的闹呢,他们也不用回县城了。
崔志回来的时候,老宅家的闹剧已经结束了,文美也跟着去县城了。
一家人晚饭的时候还聊这个事呢,这个冤大头他们是当定了,当初没分家,崔志下地干活挣的钱可是都归老宅所有了,还帮着老大家供给文秀念书,老大家却偷藏私房钱,偷偷在县城开面馆。
张芳和崔志卖了一段时间的麻糁,跟人打交道多了,一些事情自然而然的就通了,他们不是当初的小白了,轻易的就能信人了,遇见事情,他们也知道多想一层了。所以对于老大家说的面馆是跟小舅子合开的事情,不光文敏不信,张芳和崔志也不信。
不过他们已经分出家了,整天忙活着自家的营生,夫妻俩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对于别家的事情也就不再纠结了。
“孩子她爹,地里的苞米该掰了,地瓜也该刨了,今天我看村里有往回收的了。”吃过了饭,张芳看着文敏在炕上数钱,随口就道。
崔志有些犹豫,每天拉的500斤麻糁出去卖,虽然辛苦,但是这个营生不压本钱,还是个快消品,这东西凡是养猪的人家都会买,打交道的人都是些农民,这种人不复杂,想到收庄稼就不能去卖麻糁了,他有些舍不得。
崔文敏看出了崔志的犹豫,“爸,你也跑了一个多月了,在家收下粮吧,广音喇叭已经说了交公粮的事了。”
崔家村这里一年要交两次公粮,之前生产队的时候由生产队统一交公粮,包产到户后,就由每家每户交了,而文敏分家出来单过了,秋天交公粮就得他们家自己交了。
这个时候的农民很纯粹,他们将地里长出来的最饱满的粮食无偿的献给国家了,并没有想过自己能不能吃的饱,交公粮是需要去镇上的粮食站去交的。这些跟文敏前世生活的那个年代差距很大,那个时候这个政策已经取消了,所以她对这个事情很稀奇。
农民上缴了公粮后,要是手里还有多余的,还会卖给国家,粮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不卖粮食,来年的种子、农药、化肥钱从哪来呢?
张芳和崔志关于为啥要交公粮说不出个道道来,他们只知道,镇上让交什么,大家就按照要求来,至于文敏就更不清楚了,她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前头她着急分家,分家没多久她又开始做生意了,家里的油水就没有断过了,说句让人嫉妒的话,她穿越过来后还没感受过上顿不接下顿的贫农生活呢,他们家现在的物质水平在整个店阳镇都是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