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澄江的深冬,帽天山寒武纪古湖遗址的石灰岩坡覆着薄霜,5.3亿年前的浅海沉积岩在晨光中泛着青灰色,将云南虫的软躯体痕迹藏进“筇竹寺组页岩”的细微层理间。林晚站在“帽天山3号富集区”的防护栏外,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前所未有的原始灵气——没有骨骼的厚重,只有软躯体生物特有的微弱波动,像是远古云南虫在浅海中游动时,留在岩层里的生命印记,亿万年未散。
“根据镇雄古兽骨架的‘澄江有湖’线索和澄江生物群勘探报告,3号富集区的‘寒武纪早期页岩层理’中,藏着‘完整云南虫化石群’。”顾倾城展开一张塑封的《帽天山页岩分布图》,指尖在页岩的“灰黑色薄层”处点了点,“云南虫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祖先,其身体背部的‘脊索结构’(脊椎雏形)清晰可见,软躯体印痕还保留着肌肉纹理,能还原5.3亿年前浅海生物的运动方式。2001年发掘时,曾在页岩边缘找到过碎片,但完整化石群藏在页岩的‘纳米级裂隙’中——软躯体化石含水分高,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就会氧化发黑,且一伙‘非法倒卖团伙’盯上了这里,他们带着‘小型冷冻机’,想把页岩连化石一起冻住偷运,昨天已经在富集区东侧挖了个盗洞,离裂隙只有20厘米,再挖下去,冷冻机的低温会让页岩层理崩裂,化石会随碎岩冻成块,解冻后彻底碎裂。”
澄江生物群考古队的梅教授,穿着防刮冲锋衣,手里拿着一块云南虫化石复制品(树脂翻模),神色紧张:“这伙团伙的首领叫‘老冰’,以前倒卖过中生代昆虫化石,知道软躯体化石‘冻住能保藏’,却不懂寒武纪页岩的特性——页岩遇低温会收缩,层理间的化石会被硬生生扯断。昨天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他们的冷冻管,里面还留着冻伤的页岩碎片,上面有云南虫的脊索印痕,再晚一步,完整化石就被他们冻坏了!”
梅教授指着盗洞旁的脚印:“你看这些带霜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山下的面包车,车里还藏着3台商用冷冻机,温度能降到-18c。老冰他们计划今晚用‘液压钳’剪开防护栏,把页岩整块撬下来塞进冷冻机,连夜运去黑市——听说境外买家愿意出百万买完整云南虫化石,他们根本不管化石会不会毁在运输途中。”
林晚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页岩表面的薄霜,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红光晕。她清晰感应到页岩层理间,云南虫的灵气像一缕缕细弱的光,沿层理分布,而盗洞深处,团伙的人正用洛阳铲探测,铲尖已经碰到了含化石的页岩层,再用力就会戳穿裂隙,破坏软躯体印痕。
“绝不能让他们用冷冻机!”林晚站起身,拍掉手上的霜花,“顾倾城,你带安保人员去山下堵截面包车,没收冷冻设备;梅教授,你帮我准备‘页岩保护液’——含海藻糖的缓冲水溶液,能在化石表面形成保护膜,延缓氧化;我留在富集区,用聚灵玉佩定位化石群的准确层理,一旦团伙靠近,就用灵气暂时稳固页岩层理。”
顾倾城立刻带着人绕到山下的树林,薄霜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梅教授则从考古箱里拿出特制保护液——溶液装在喷雾瓶里,雾滴细如烟尘,能均匀覆盖页岩表面。林晚走到防护栏旁,掌心贴着页岩,聚灵玉佩的震动越来越清晰,她能“看到”化石群的分布:十几只云南虫的印痕沿层理排列,最长的约5厘米,脊索结构像一条细白线,嵌在页岩中,脆弱得像一碰就碎的玻璃。
夜里11点,山下传来汽车启动声——老冰的团伙剪开了防护栏,正用撬棍撬动页岩!林晚立刻将灵气注入掌心,对着页岩层理释放一道柔和的力场,让层理暂时凝固。与此同时,顾倾城带着安保人员冲了出来,将正在搬冷冻机的团伙成员按在地上,老冰想开车逃跑,却被提前埋伏的民警拦住,3台冷冻机和撬棍被当场没收。
“幸好赶上了!这页岩再被撬一下,层理就裂了!”梅教授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赶紧带着队员们来到富集区,“现在动手提取,先喷保护液,再用显微操作仪剥离页岩。”
队员们用喷雾瓶均匀喷洒保护液,戴着放大镜的技术员操控显微操作仪,将页岩沿层理轻轻掀开——灰黑色的薄层下,终于露出一道淡褐色的印痕,是云南虫的身体轮廓,背部的脊索结构像一条细银线,在灯光下隐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