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珩坠海失踪的消息,经过最初的震惊与悲痛后,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渐渐扩散,开始显露出更复杂的后续影响。永宁侯府在沈清辞的强力支撑下,表面维持着镇定与体面,但暗地里,各方势力的目光已重新聚焦于此,心思各异。
朝堂之上,因萧景珩东南剿匪的赫赫战功,加之永宁侯府及时的表态和朝中故旧的维护,明面上的非议暂时被压了下去。皇帝也连续下旨,严令东南沿海不惜一切代价搜寻世子下落,并厚赏了此次参与剿匪的有功将士,以示对永宁侯府的抚慰与对忠勇的肯定。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这日,莫先生悄然来见沈清辞,面色比往日更加凝重。
“世子妃,东南有消息传来。”他低声道,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愤怒,“经‘夜枭’暗中查证,世子爷旗舰遇袭时,负责侧翼掩护的宁海卫指挥佥事郑彪,其麾下两艘战船确有迟缓不进、坐视旗舰被围的迹象!且事发后,郑彪对搜寻之事并不积极,反而多次以‘风浪太大’、‘避免更大损失’为由,试图劝阻扩大搜寻范围。”
郑彪!沈清辞瞳孔微缩,这个名字她记得,东南军报中提及的此次协同作战的将领之一。
“此人背景如何?”沈清辞沉声问。
“郑彪,原为浙直总督麾下将领,但其妹夫……是已故睿亲王侧妃的远房表弟。”莫先生一字一顿道。
睿亲王!虽然睿亲王已倒台,但其残余的势力盘根错节,并未被彻底清除!难道这就是隐藏在军中的内奸?
“可有实证?”沈清辞追问。
“暂无直接证据表明他通匪。”莫先生摇头,“但其行为可疑,且……‘夜枭’在调查中发现,郑彪在事发前半月,其驻防的港口曾有一艘形迹可疑的商船靠岸,船上卸下的货物中,疑似有……弓弩配件!而那艘商船登记的名号,是一个早已不存在的皮包商号,追查下去,线索指向了……东南某个与海外倭寇有暗中贸易往来的海商家族。”
线索再一次隐隐串联起来!睿亲王余孽——军中可疑将领——违规靠岸的商船——疑似军械——倭寇!虽然中间还缺少关键的铁证链,但指向已经非常明确!
“此外,”莫先生继续道,“老奴在京中发现,近日有几家与东南海运有密切往来的商号,动作频频,似乎在暗中转移资产,其背后东家……与之前倒台的几位官员关系匪浅。”
沈清辞心中雪亮。这是有人在清理痕迹,准备断尾求生了!萧景珩的失踪,或许打乱了他们的阵脚,但也让他们感到了危机,开始更隐蔽地行动。
“看来,对方比我们想象的更狡猾,也更谨慎。”沈清辞冷静分析,“郑彪此人,现在动不得,没有铁证,反而会打草惊蛇。当务之急,仍是寻找世子下落。只要世子能平安归来,一切阴谋都将不攻自破!”
“世子妃所言极是。”莫先生点头,“‘夜枭’已加大搜寻力度,重点排查事发海域附近的无人荒岛和渔民线索。只是……大海茫茫,希望渺茫啊。”
沈清辞何尝不知希望渺茫,但她必须坚信。“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同时,对郑彪和那些可疑商号的监视不能停!他们越是清理痕迹,越容易露出马脚!我们要耐心等待,等他们自己先沉不住气!”
“是!”莫先生领命。
莫先生离开后,沈清辞独自沉思。局势越来越复杂了,对手不仅凶残,而且极其谨慎,隐藏在深处。萧景珩的失踪,让这场暗战进入了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她必须更有耐心,更沉得住气。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打破了侯府表面的平静。
来的是宫中一位颇有脸面的老太监,奉的是深居简出的张贵妃的口谕,召永宁侯世子妃翌日入宫说话。
张贵妃?沈清辞心中警铃大作。张贵妃膝下育有年仅十岁的四皇子,平日里并不参与后宫争斗,与永宁侯府也素无深交,为何在此时突然召见?是单纯的关怀,还是……别有深意?
皇帝虽未明确立储,但成年皇子中,三皇子势大,四皇子因其母妃出身清贵且年幼,也被一部分清流暗中看好。在这个敏感时刻,贵妃的召见,不得不让人多想。
沈清辞立刻将此事禀报了永宁侯。
永宁侯沉吟良久,道:“贵妃娘娘素来低调,此次召见,福祸难料。你需谨言慎行,多看多听,莫要轻易表态。一切,以保全自身和侯府为先。”
“儿媳明白。”沈清辞郑重应下。
她知道,又一场无声的考验,即将来临。宫中的水,比朝堂更深,更浑。在找到萧景珩之前,她绝不能行差踏错一步。
暗流已然再起,她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对这来自深宫的莫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