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有人能种出六石的收成,那根本不用多说,这六石粮食就是上天降下的吉兆!
只要你能够稳定、反复地种出六石的产量,你就是这个时代的农业泰斗!
若农家掌门许子此时还健在,
他必定会毕恭毕敬地请你入座,奉你为农家的核心人物,
并在你的名号前加“子”或“公”的尊称,带着一众门人弟子尊称你为“某某子”、“某某公”。
就算许子已然离世,其他农家传人也会照此礼节,将你奉为一代宗师。
而如果你能把这种高产的耕作方法传播开来,
那从此以后,除非有人根本不知你名号,或者虽有耳闻却认不出你本人,
可能在无意中冒犯了你,
但只要世人得知你就是那位能让天下田地稳定产出六石粮食的大能,并且你还将方法传授给所有人,
那么你在当世就绝不会有任何真正的危险!
换句话说,就算你遭遇不测,只要还有人知道你的身份、明白你的价值,你就不会被真正伤害!
至少农家与墨家的门人弟子,在确认你能稳定产出六石粮食之后,会立刻靠近你、守护你,
并在你面临危险时,不惜性命地挺身而出,保护你!
就算保护你的人全数丧命,只要你没有当场被害身亡,只是被关押起来,
不出一日,天下各国的义士侠客便会闻风而来,设法营救你,
又或者看守你的狱卒会趁上司不备,偷偷将你释放。
除了农家与墨家之外,
诸子百家听闻你被捕的消息后,也会尽其所能调动门下弟子,在你危难之际伸出援手。
毕竟,即便他们未必认同你的观点,但诸子百家也离不开你所种出的粮食。
他们也清楚,一个能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人,对于整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将亩产从三石提升到六石所带来的巨大意义!
而陈相、陈辛等农家弟子,正是从太子扶苏提出的全新耕种研究模式中,
看到了将当前平均亩产三石的水平,提升至四石、五石,甚至六石的希望!
若不是他们无法腾空飞翔,他们早就恨不得直飞咸阳,抱着秦始皇的大腿,恳请他拨款、拨粮、拨人、拨地……
总而言之,就是像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样,全力支持农家,让他们设立六个专门部门,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研究增产之法!
一旁的李斯,听王翦感慨之后,轻轻摇头道:“这不只是种田的事,种田不过是农部下属六司之一而已。”
“天幕上的农家,研究的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
虽说他从前也极少与农家弟子接触,但农家弟子平日里主要钻研些什么,他大致也有所耳闻。
以往的农家,主要关注的方向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提升田地的粮食收成,另一个则是如何防范耕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灾害。
可如今,太子扶苏所设立的农部六司,却远远不止如此。
除了负责研究如何提高田地收成、防范耕种灾害的农耕司之外,
还有专门研究各类果树栽培技术、并不断优化其种植方式的林木司!
专门研究各类家禽牲畜饲养方法,并加以改进的畜牧司!
专门研究江河湖泊中鱼虾蟹等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并加以完善的江河司!
专门研究改进丝绢、麻布等织物的纺织工艺,以提升纺织效率,并探寻是否有其他类似材料可作为衣物原料的纺织司!
还有专门研究五谷五蔬之外,其他可大规模推广种植、食用作物的百草司!
这些司、组、队所涵盖的领域之广、研究内容之多,简直超出了他的预料!
不,更准确地说,是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预料!
至少在太子扶苏提出之前,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眼光,还都只是聚焦在田地耕作之上。
而如今,扶苏却让众人意识到,除了土地耕种之外,林木果木、畜牧养殖、水产捕捞、纺织工艺等领域,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只要能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取得些许突破,对于个人而言,乃至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时代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对于如何系统、科学地进行林木果木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培育等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而李斯此时也忍不住在心中感慨,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绝对是个极有法家潜质的人才!
因为只有法家弟子,才会对任何事务的安排都要求清晰明确、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甚至有些法家弟子,连一顿饭吃多少口、走路的步伐间距都要制定出具体的规范。
总的来说,法家弟子最讨厌的就是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事物。
反过来讲,法家最欣赏的就是制度清晰、职责明确的体系。
而天幕上太子扶苏对农部六司各组各队职责任务的细致划分,以及对其要求的精准描述,
在李斯看来,就极富法家作风,也深得他这类法家官员的认同与赞赏。
此外,太子扶苏提出的“对照耕作”法,也给李斯带来了不少启发。
既然田地耕作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来判断哪种更好,
那律法的施行是否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呢?
比如说,在推行某项新法令之前,先在某一郡县试行,
然后与未试行该法令的郡县做对比,看看哪边治理得更好。
如果试行新法的郡县治理效果更佳,那么便可将该法推广至全国;
若是效果不佳,也可及时总结问题所在,分析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这样既能积累经验,又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或许,将来改革军功爵制度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李斯微微低头,若有所思地思索着。
而站在最前方的秦始皇嬴政,在看完天幕中太子扶苏对农部六司组织架构的细致划分后,眼中也闪过一丝精光。
他随即转头看向身旁的治粟内史,沉声说道:“治粟内史!”
被唤到的治粟内史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应道:“臣在!”
秦始皇微微点头,吩咐道:“天幕结束后,在治粟内史之下,增设一部,名为‘农’!”
“农部之下,依照天幕所列,设立六司,并分设各组各队。
同时,务必提前安排好相应的钱粮、人力等资源,以支持农部各司各组的研究工作。”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自然也意识到了农部下设六司各组各队的重要性。
虽然眼下,甚至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些部门未必会立刻带来明显成效。
但一旦有所突破,那必然是惠及天下百姓的大事。
倘若六国旧地的百姓,都能因此受惠于大秦、受惠于他嬴政本人,
那天下百姓的心意,自然也就会向秦国靠拢了。
日后即使六国残余势力妄图起兵复国,百姓还会愿意跟着他们作乱吗?
显然不会!
毕竟过去跟着六国,是三天两头挨饿。
如今归于秦国,一日三餐都吃得上,
换作是谁,也知道该站在哪一边。
况且就算农部六司暂时没有产出,至少也可以检验大秦目前推行的《颛顼历》是否准确。
若这部历法存在偏差,那农事安排就会出问题,影响的可是整个国家的根本。
所以无论从推动农业发展,还是验证历法准确性的角度来看,
设立农部六司,都是势在必行之举。
“是,陛下!”
治粟内史先是恭敬应声,又略带犹豫地问道:“那农部六司所需的官吏人选,是等农家门人入秦后直接委任吗?”
秦始皇嬴政微微颔首,语气坚定:“理应如此!”
术业有专攻,这件事他心里明白得很。
此言一出,在场的儒生博士如淳于越等人,乃至其他各家学派的博士,纷纷露出艳羡甚至嫉妒之色。
他们各家入秦已久,秦始皇不过赐了个博士虚衔,未予实职。
而如今农家尚未入秦,嬴政却已为他们准备了一个仅次于九卿的实权机构。
这般待遇之差,令诸子百家的博士们心中颇不是滋味。
得到肯定答复的治粟内史也不再迟疑,太子扶苏在天幕中已经把农部六司的结构描绘清楚,
至于人事安排,也不需他亲自操心,只须筹备好粮草、物资与人力,
待农家弟子入秦后,将他们安排进去便是。
这对他而言,自是轻而易举。
而天下各地的百姓,在天幕上看到太子扶苏所提出的农部六司组织结构后,一个个惊得合不拢嘴。
他们祖祖辈辈务农,从未想过种田还能这般讲究。
虽一时看不太明白,但那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却扑面而来。
在他们心中,那便是一个词形容——“不明觉厉”。
虽说看不懂,但正因为看不懂,才更符合他们对贵族或传说中擅长农事者的想象。
若贵族或农家弟子的耕作方式,与他们普通百姓一般无二,那还叫什么贵族、什么叫农家?
于是,各地百姓纷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