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刊的风波刚刚平息,青州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准备在省里的改革开放成果展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我亲自审定了展陈方案,核心就是“务实”与“希望”,用临港新城从规划到起步的坚实脚印,回应外界的质疑。
就在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时,我接到了沈墨的加密通讯。她的声音听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肃。
“林别,两件事。”她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暄,“第一,袁家对青州的关注已经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项目层面的狙击,正在寻找更直接的突破口。你近期所有的公开和私人动向,都要格外谨慎。”
“我明白。”我沉声应道,心中那根弦再次绷紧。
“第二,”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关于苏晚晴。我通过渠道了解到,她参与的那个外事报道团队,其负责人与袁家阵营的一位核心人物私交甚密。这绝非巧合。”
我的心猛地一沉。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晚晴果然成了他们眼中的目标。
“他们想做什么?”我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冷意。
“目前看,主要是观察和试探。利用她来牵制你的精力,判断你的软肋所在。但如果局势升级,不排除他们会利用她来制造事端,甚至……设局。”沈墨的分析冷静而残酷,“你必须做出决断,林别。是立刻让她回来,切断这条线,还是……”
她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清楚。是保护晚晴,让她远离漩涡,还是冒着风险,继续维持现状?
我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让晚晴回来,固然能保证她的安全,但也等于向对手示弱,承认她确实是我的软肋。而且,这可能会影响她的事业前途。可不让她回来……
我脑海中闪过晚晴纯真而充满事业心的脸庞。她不该被卷入这一切。
“我让她回来。”我做出了决定,声音有些沙哑,“但不能显得太突兀,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理由我可以帮你安排。”沈墨接口道,她似乎早就料到了我的选择,“台里那边,我可以运作一个紧急的、无法拒绝的采访任务,让她立刻结束进修返回汉东。这样既能保全她的面子,也能最快速度让她脱离那个环境。”
“谢谢。”我由衷地说道。在这种时候,沈墨的资源和决断,再次显得至关重要。
“不用谢我。”沈墨的语气依然平淡,“保护好你身边的人,也是保护好你自己,更是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目标。林别,记住,你现在站的位置,不容有失。任何个人的情感,在更大的棋局面前,都可能需要做出取舍。”
她的话像锤子一样敲在我的心上。我知道,她是对的。与袁家这种量级的对手较量,温情脉脉是致命的。
结束与沈墨的通话后,我立刻联系了苏晚晴。我告诉她,省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突发系列报道任务,台里点名要她这位骨干记者立刻回来牵头。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为她感到高兴。
电话那头,苏晚晴虽然有些遗憾没能完成进修,但更多的是被委以重任的兴奋。“真的吗?太好了!我马上订机票回来!”她没有丝毫怀疑。
挂断电话,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心情并未轻松。这次是我及时发现并做出了应对,那下次呢?只要我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身边的人就永远可能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沈墨那句“需要做出取舍”,像一个冰冷的预言,悬在我的头顶。
几天后,苏晚晴顺利回到了汉东,投入了新的工作。这个潜在的危机暂时被化解了。
我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省展的筹备和青州的发展中。我知道,只有我自身变得更强大,让青州发展得更好,才能真正拥有保护我想保护的一切的能力。
在展览筹备的最后阶段,我收到了沈墨发来的一条简短信息:
“展台已备好,静待君亮相。风浪虽急,灯塔未熄。”
看着这条信息,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力量。是的,前路风急浪高,但至少,我不是独自在黑暗中航行。沈墨,就是那座始终亮着的灯塔。
青州的故事,必须由我自己,昂首挺胸地讲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