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的台灯像颗疲惫的星星,在凌晨三点的黑暗里泛着暖黄的光。吴梦琪趴在书桌前,指尖划过键盘时还带着酸辣粉的余温 —— 刚才从观音桥回来,她没顾上洗漱,径直翻出了帆布包里的笔记本电脑,充电线插在墙角的插座上,屏幕亮得有些刺眼。
桌上的酸辣粉汤碗还没收拾,红油在碗底结了层薄壳,香菜梗泡得发涨。吴梦琪吸了吸鼻子,把碗推到一边,打开了微信文件传输助手。从酸辣粉摊回来的路上,老板那句 “重庆人认死理” 一直在她脑子里打转,像灶台上翻滚的红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她摸出手机时,指尖还在抖,却第一次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一种久违的冲动 —— 她要自己找证据。
微信聊天记录一页页往下翻,日期停留在上周三。张莉发来的消息赫然在目:“梦琪,赵总项目的报价格式我忘了,你发一份给我参考下,注意隐去敏感数据就行。” 下面是她当时回复的 “好的”,再往下,是她发送的加密文件截图,文件名标注着 “赵总项目价格表 - 脱敏版”。
“脱敏版……” 吴梦琪低声念着,指尖在触控板上放大截图。她清楚地记得,当时为了 “防君子不防小人”,特意在文件末尾的备注栏里加了行隐形水印。那是用白色字体在浅灰背景上打的字,不放大到 150% 根本看不见,内容是 “磁器口青石板路长 238 米”—— 这是她上个月在磁器口蹲点调研时,用脚步丈量三次记下的数字,全公司除了她自己,没人知道这个细节。
她深吸一口气,点开了电脑里的备份文件夹。加密文件的图标是把锁的形状,双击后弹出密码框,她输入了自己的生日加 “cq”(重庆的缩写),这是她所有重要文件的通用密码,简单却私密。文件打开的瞬间,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 文档的页脚处,果然藏着那行白色的小字,像颗埋在沙里的珍珠,等着被发现。
“就为这行字,我当时反复调试了三次字体透明度。” 吴梦琪的指尖抚过屏幕,冰凉的玻璃映出她泛红的眼睛。那天她刚从磁器口回来,帆布鞋上还沾着青石板的灰,王老板送她到巷口时说:“妹儿,做生意跟铺路一样,得把底子打牢,不然走两步就塌了。” 她当时笑着应,转头就给重要文件加了这行 “路长” 当水印,没想到真成了救命稻草。
这时,手机在桌上震动了一下,是李姐发来的消息:“睡了吗?老茶馆的茶凉了,我给你温着。” 吴梦琪回了个 “还没”,没说自己在查文件,也没说发现了水印。有些希望,得先攥在自己手里捂热了,才敢说出口。
她关掉加密文件,点开了另一个文件夹 —— 里面存着张莉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图片是上周部门大会上拍的,模糊的对话框里,“吴梦琪” 的头像旁边赫然写着 “价格好商量,比给赵总的低 3 个点都行”。当时她气得浑身发抖,只顾着否认,压根没细看具体数字,现在放大了才发现,这 “低 3 个点” 的数字透着蹊跷。
吴梦琪打开计算器,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她清楚记得给赵总的实际报价:基础款产品单价 23.8 元,溢价部分按季度销量阶梯返利,最低折扣底线是 92 折,也就是 21.896 元,她当时特意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记成 21.90 元。可张莉伪造的聊天记录里,写的是 “21.50 元”,比她的实际底线低了整整 0.4 元。
“0.4 元……” 吴梦琪盯着计算器上的数字,突然笑出了声。这 0.4 元的差异,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她反复核算成本后定的死线 —— 包含潼南柠檬基地的物流损耗、磁器口体验站的人工成本,甚至连包装升级的费用都摊进去了,精确到分。张莉只知道她给赵总的报价是 23.8 元,却不知道这背后的成本拆解,更不知道她的底线是 21.90 元,所以伪造时随便报了个 “低 3 个点” 的整数,露出了马脚。
她想起在潼南柠檬基地的日子,张大叔拿着账本跟她算:“妹儿,这柠檬从树上摘下来,分拣、装箱、冷链,每斤成本得加 8 毛,少一分都得赔本。” 当时她趴在田埂上记笔记,蚊子在耳边嗡嗡叫,却觉得每笔账都算得踏实。现在想来,那些浸着汗水的数字,才是最硬气的证据。
吴梦琪立刻打开表格软件,新建了一份对比表。左边列是她的实际报价明细:基础单价、返利阶梯、成本构成、底线计算过程,每项都附了原始数据截图;右边列是张莉伪造的聊天记录内容,旁边用红笔标注着 “差异点”:“0.4 元误差无成本依据”“未包含物流损耗核算”“与潼南基地实际供货价冲突”。
指尖在键盘上飞舞,敲字的声音在寂静的出租屋里格外清晰。她想起大学时学的《销售定价策略》,老师说 “价格是销售的生命线,每一分都得有来路”;想起入职培训时导师教的 “成本拆解法”,让她把报价单拆成 “原材料 + 人工 + 物流 + 利润” 四大块,缺一不可。这些曾经觉得枯燥的知识,现在成了最锋利的刀,帮她剖开谎言的伪装。
窗外的洪崖洞灯火渐渐暗了,只有最顶层的几盏灯还亮着,像双没睡的眼睛。吴梦琪伸了个懒腰,腰酸得像要断掉,却毫无睡意。她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让夜风灌进来,带着嘉陵江的潮气,吹得桌上的销售笔记哗哗作响。
笔记里夹着张磁器口的照片,是她蹲在青石板路上拍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照片背面写着 “238 米”,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火锅图标,标注着 “每米藏着 3 个商机”。当时她数着青石板上的防滑纹,心里盘算的是如何把游客动线转化成销售渠道,现在这 “238 米” 却成了证明她清白的密码。
“张莉肯定没看过我的原始文件。” 吴梦琪靠在窗边,夜风拂过她发烫的脸颊,“她拿到的是我脱敏后的版本,隐去了成本明细,所以才会算错底价。” 而那个隐形水印 “磁器口青石板路长 238 米”,更是只有看过原始加密文件的人才可能知道 —— 这恰恰证明,接触过原始文件的张莉,才是泄露信息的真凶。
她回到书桌前,把加密文件的隐形水印截图、实际报价明细、张莉伪造记录的差异对比表,一一保存到新建的文件夹里,命名为 “证据链”。又把文件夹加密后,分别备份到 U 盘、云端和手机备忘录,像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生怕哪个篮子突然破了。
做完这一切,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吴梦琪看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 凌晨五点零八分,离上班还有三个小时。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给自己泡了杯浓茶,茶叶是李姐送的老鹰茶,说是 “解辣又提神”。茶水在玻璃杯里舒展,茶香混着窗外飘来的火锅香,在屋里弥漫开,暖得让人心头发颤。
她翻开那本 “销售梦想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2023 年 x 月 x 日,发现破绽:1. 隐形水印‘磁器口青石板路长 238 米’;2. 报价差异 0.4 元。” 字迹比之前有力,笔画间透着股失而复得的坚定。下面画了个小小的轻轨图标,旁边写着:“就像李子坝的轻轨,看着穿楼难,找准角度就通了。”
手机又震动了,是妈妈发来的早安消息:“琪琪,今天重庆降温,记得加件外套。” 吴梦琪回了个拥抱的表情,这次没说 “工作顺利”,而是说 “妈,我今天想通了点事”。有些委屈不必再藏,有些希望值得分享,哪怕只是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她站起身,走到衣柜前翻出件干净的衬衫,第二颗纽扣掉了的那件被她洗干净晾在阳台,风一吹轻轻摇晃。她换衬衫时,摸到帆布包里的加密 U 盘,金属外壳已经被体温焐热了。里面存着她连夜整理的证据,也存着她重新燃起的勇气。
窗外的嘉陵江在晨光里泛着金波,一艘货轮正逆流而上,船头劈开江面的样子,像极了她此刻的心境 —— 哪怕浪涛再急,也要往前挪。吴梦琪对着镜子理了理头发,镜子里的姑娘眼眶还有点肿,但眼神里的光却亮得惊人,像被雨水洗过的星星,清透又坚定。
她关掉台灯,最后看了眼书桌。对比表在屏幕上闪着光,隐形水印的截图像枚勋章,旁边的酸辣粉汤碗还没收拾,却透着股烟火气的踏实。吴梦琪抓起帆布包,把 U 盘和笔记本都放好,走到门口时,又回头望了眼墙上的磁器口风铃。
风铃在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在为她加油。吴梦琪笑了笑,拉开门走进晨光里。她知道,这些证据还不够,张莉和王强不会轻易认输,职场的坡坎还得继续爬。但她不怕了,就像磁器口的青石板路,哪怕长 238 米,哪怕布满防滑纹,一步一步走,总能走到头。
楼下的早餐摊已经出摊,豆浆的香气飘上来。吴梦琪加快脚步,往环球金融中心的方向走去 —— 她要去公司,不是为了低头认错,而是为了把这些浸着汗水的证据、藏着韧性的破绽,摊开在阳光下。重庆的早晨,风里带着火锅的热辣,也带着希望的暖意,而她的脚步,比任何时候都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