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南城,“锦绣阁”今日迎来了一位贵客——吏部侍郎夫人周氏。
她是这里的常客,也是女掌柜苏绣儿影子麾下核心成员,原江湖易容高手需要重点“关照”的对象。
周氏抚摸着一段泛着珍珠光泽的软烟罗,爱不释手,却对着身旁另一位同样来选布料的通政司参议夫人抱怨道:“唉,我家老爷近日也不知忙些什么,总是一身深紫官袍,连新做的湖蓝常服都顾不上穿,像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身处要职、需得沉稳似的。” 她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炫耀和埋怨。
苏绣儿立刻捕捉到“深紫官袍”、“身处要职”这几个字。
吏部侍郎近日频繁身着高阶官袍,且无心便服,是否意味着吏部正在酝酿重要人事变动,或者……
在刻意保持某种低调谨慎的姿态?她面上却笑得温婉,亲自上前为周氏整理布料,声音柔和:“夫人有所不知,深紫显贵气,最衬老爷身份。
这软烟罗啊,做成里衣或是晚间便袍,既舒适又不失体面,老爷回府换上,也能松快些。” 她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向更私密、更容易吐露真言的“里衣”和“回府后”。
周氏果然被引导,叹了口气:“但愿吧。只盼他这‘谨慎’能快些过去,前几日后院张尚书家送来请柬,他都推了,说是要避嫌…真是…”
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插了进来。
一位与周氏不太对付的御史夫人恰好也在店内,闻言嗤笑一声:“周姐姐,你家老爷自然是该谨慎些。
我听说啊,最近御史台可收到不少关于吏部选官不公的风闻奏事呢。” 她意有所指地瞥了周氏一眼。
周氏脸色瞬间涨红,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你胡说什么!”
苏绣儿心中一惊,面上却依旧从容,立刻上前打圆场,巧妙的用新到的“鲛绡纱”转移了两位夫人的注意力。
化解了这场可能波及锦绣阁的冲突,但“吏部选官不公”、“御史台风闻”这些信息,已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她心中荡开涟漪。她需要立刻核实,并评估此事对影子整体布局的影响。
与此同时,后院裁缝作坊里,首席裁缝老尺刚从不远处的兵部一位郎中府上回来。
他一边整理着工具,一边对苏绣儿低语:“东家,李郎中府上护卫换防的时辰,比上月记录推迟了一炷香。
而且,书房外新添了两盆半人高的金桔,位置…很巧妙,正好挡住侧面窗户的大半视线。”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府里采买的下人说,郎中大人最近火气大,摔了一套茶具,据说是为了一批送往北疆的军械规格问题,跟工部的人吵得不欢而散。”
苏绣儿眼神微凝。
护卫换防时间变动,意味着府内安保节奏调整;书房外刻意摆放的盆栽,是典型防窥视手段;而与工部争执军械规格…这信息若能核实,对北疆的将军(张三金)至关重要。
夜幕降临,“三更天”酒楼人声鼎沸。跑堂的小顺子狗剩当年捡的孤儿,机灵过人正麻利地穿梭在各桌之间。
靠窗一桌,几个户部的小吏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便关不住了。
“妈的,今年漕运的损耗又超了!上面查下来,还不是我们底下人背锅?”一个胖吏员抱怨道。
“嘘!小声点!”旁边同伴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听说不是损耗,是…是那边…”他隐晦地指了指北方,“要得太急,沿途损耗自然就…”
“急什么?听说北边现在挺安稳啊?胡人不是被那个…那个张将军打怕了吗?”
“安稳?哼,你懂什么!那是表面!我听说啊,兵部那边为了一批铁料…哎,不说了不说了,喝酒!”
话语戛然而止,但“铁料”二字,已让小顺子竖起了耳朵。
他不动声色地过去添茶,顺手将一枚特制的、易于窃听的空心的骨雕装饰放在了靠近他们的花架上。
大堂中央,一桌军官模样的客人声音尤其响亮,似乎是刚刚换防回京的边军小校。
其中一人拍着桌子:“掌柜的!酒呢?老子在边关喝的都是马尿,回京了还不让痛快痛快?”
跑堂的连忙赔笑:“军爷息怒,这就来,这就来!”
另一个军官醉眼惺忪地拉着同伴:“王兄,你说…咱们在鹰嘴岩拼死拼活,朝廷发的饷银还他娘的克扣!
还不如…不如铁狼关那帮家伙,听说他们现在富得流油,兵器铠甲都是新的!”
“闭嘴!你想死吗?”被称为王兄的军官脸色一变,猛地捂住他的嘴,紧张地环顾四周。
小顺子心中巨震!铁狼关!这是他最熟悉的名字!
他强压激动,更加留意这桌的动静,同时给后厨打了特定手势,示意重点关注这桌,并准备“醒酒汤”。
后厨里,香气四溢。
大厨胖刘正指挥若定。
他接到小顺子的手势,眼神一凛,对副手低语:“甲字三号房客人点的‘凤凰涅盘’,可以上了。
另外,地窖靠里的那批‘陈酿’,搬两坛到后院偏门,子时有人来取。
” 那“陈酿”坛子里,装的可不是酒,而是需要秘密运出城的东西。
而此刻,二楼一间名为“听雪”的雅间内,一场真正的暗流正在涌动。
影子本人,正以一位南方富商的身份,与一位戴着斗笠、看不清面容的客人对坐。
桌上,摆着几道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的“招牌菜”。
“这道‘鱼跃龙门’,”影子用筷子轻轻点了点那条形态完美的蒸鱼,“火候最关键,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生。
就像我们的事,时机,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斗笠客声音低沉:“‘龙门’太高,风浪太大。最近漕运上查得严,‘货物’不好过。”
“风浪大,才更要同舟共济。”影子从鱼腹中夹出一枚小小的、用蜜蜡封存的蜡丸,不动声色地推过去,“一点‘压舱石’,或许能助阁下平稳航行。”
斗笠客迅速收起蜡丸:“…我会尽力。但下次,希望是在更‘安静’的地方。”
“放心,‘三更天’永远为朋友留一盏灯。”影子举杯,笑容意味深长。
窗外是帝京的万家灯火,窗内是无声的交换与博弈。
苏绣儿在布庄周旋于贵妇之间,小顺子在酒楼聆听市井之声,胖刘在后厨调度着秘密,影子则在雅间进行着更高层次的交易。
这些看似分散的点和线,在影子的掌控下,正编织成一张笼罩帝京的巨网,每一根丝线的颤动,都可能牵动远方北疆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