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兰菁的行动力向来迅速。
与紫电商议定策后,她先是与父亲乔仲远和二姐乔兰芷通了气。
乔仲远对女儿心系百姓深感欣慰,只叮嘱她需管理得当,莫要好心生出差错。
乔兰芷则主动提出,可先从“玖行”的流动款项中支取一部分,作为前期工钱垫付,以示支持。
不过三五日功夫,城西临近贫民区的一块空地上,便支起了一个简单的棚子。
棚前立着一块醒目的木牌,上面用端正的楷书写着“玖行招工点”几个大字,下面罗列着招工要求:男女不限,手脚勤快,吃苦耐劳,主要进行羊毛分拣、初洗等活计,工钱日结,或按量计酬。
紫电带着两个临时调派过来的、识些字的小丫鬟坐镇棚内,负责登记。
乔兰菁则坐在稍远处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里,由赵大守着,静静观察。
旺财也被临时叫了回来,负责维持秩序和初步讲解活儿计。
起初,过往的贫民只是远远看着,眼神里充满了怀疑与警惕。
这年头,哪有这等好事?
工钱日结?怕是骗人的吧?
直到一个胆大的、曾经在码头上扛过包的汉子,犹豫着上前询问:“这位……姑娘,这工钱,真能当天就给?不会是拿什么物件抵吧?”
紫电站起身,笑容爽利,声音清晰地传开:“这位大哥放心,我们‘玖行’做生意,最重信誉。只要按要求做完当天的活儿,验收合格,当场发放铜钱,绝不拖欠!诸位若不信,今日首批上工的三十二人,酉时末便可在此领钱!”
那汉子将信将疑,但看着紫电坦荡的眼神,以及旁边站着的、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旺财,一咬牙:“成!我王大柱报名!反正闲着也是挨饿,不如拼一把!”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观望的人便渐渐动了心思。
尤其是一些妇人,听说主要是做些分拣、清洗的细致活儿,不算重体力,也怯生生地围了上来。
“姑娘,俺……俺手笨,但肯定仔细学,能成不?”
“俺家娃还小,能不能准俺中间回去看一眼?”
紫电和旺财一一耐心解答,氛围渐渐热络起来。
不到一个上午,原定的三十个名额便报满了,后面还排了不少人,眼巴巴地等着。
旺财便将这首批三十多人,带到了已经初步完工的西北大仓外围,划出了一片临时工作区。
这里通风敞亮,堆放着首批从“西北毛源社”运来的羊毛。
旺财和两个懂行的老师傅便开始示范如何区分羊毛的等级,如何抖掉沙土,如何进行初步的清洗。
活儿不算复杂,但需要耐心和细心。
那些贫民,无论是汉子还是妇人,都学得异常认真。
他们知道,这可能是改变全家命运的机会,没有人敢懈怠。
一时间,大仓外围只剩下哗啦啦的水声、偶尔的指导声和人们专注劳作的身影。
乔兰菁在马车里看了许久,见一切井然有序,才悄悄离开。
到了酉时末,招工点前再次聚满了人,不止那三十二个上工的,还有更多来看热闹的。
紫电拿出账本和钱匣子,开始唱名发放工钱。
“王大柱,今日分拣上等毛十五斤,计四十五文!”
王大柱粗糙的手掌在衣服上使劲擦了擦,才接过那一小串沉甸甸的铜钱,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声音都哽咽了:“谢……谢谢姑娘!”
“李婶子,初洗羊毛达标二十斤,计三十文!”
一位头发花白的妇人接过钱,手抖得厉害,喃喃道:“能……能买十来个白面馒头了……娃他爹,娃今晚能吃饱了……”
……
一个个名字念下去,一份份工钱发出去。
领到钱的人,有的咧嘴傻笑,有的偷偷抹泪,有的紧紧攥着钱,对着紫电和旺财千恩万谢。
那实实在在的铜钱,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明天还招工吗?”有人急切地问。
紫电笑着大声宣布:“招!只要大家活儿干得好,我们‘玖行’长期需要人手!明天还是这里,辰时中开工!”
人群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那是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喜悦。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城西。
乔家四小姐,“玖行”,工钱日结,成了贫苦百姓口中交相称赞的名字。
一种积极而充满生机的力量,开始在这片原本充斥着绝望的土地上悄然滋生。
乔兰菁得知首日顺利,心中一块大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