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弩图纸在高度保密下,由诸葛亮亲自挑选的几位心腹匠人开始秘密试制。
此事暂告一段落,但你心中另一件悬而未决之事,却愈发清晰——是时候,向这位洞察秋毫的军师,坦诚最后的秘密了。
你寻了一个诸葛亮处理完日常军政,略显疲乏的黄昏,再次来到他的书房。
这一次,你手中没有图纸,没有文书,只有两盏清茶。
“军师连日辛劳,请用茶稍歇。”你将茶盏轻轻放在他案前。
诸葛亮放下揉按眉心的手,抬眼看你,敏锐地察觉到你与往日的不同。
他并未催促,只是静静等待,目光平和而深邃。
你在他对面的席位上坐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微温的茶盏壁,沉默了片刻,终于抬起眼,迎上他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
“军师,”你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竹有一事,隐瞒至今,心中时常不安。今日……想向军师坦诚。”
诸葛亮羽扇轻摇的动作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依旧温和道:“先生但言无妨。”
你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我,陈竹,并非男子,乃是……女儿身。”
话音落下的瞬间,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凝滞。
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唯有烛火不安地跳跃了一下,在诸葛亮骤然收缩的瞳孔中投下晃动的光影。
他脸上那惯常的从容与淡定,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握着羽扇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凝视着你,目光锐利如剑,仿佛要穿透你的表象,直抵灵魂深处。
那目光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以及随之而来的、飞速的权衡与思量。
时间在无声的对视中缓慢流淌,每一息都显得格外漫长。
你坦然承受着他的审视,心中虽有些许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卸下重负的释然。
良久,诸葛亮眼中那极致的震惊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复杂的情绪,有恍然,有惊叹,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赏。
他轻轻将羽扇置于案上,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随即,嘴角竟缓缓勾起一抹极淡却真切的笑意。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低声重复着,目光再次扫过你,这一次,带着全新的审视与了悟,“亮一直觉得先生身上有种异于常人的细腻与周全,思路之奇,视角之独特,有时不似寻常谋士……如今方知,竟是巾帼不让须眉!”
他的语气中非但没有责怪与轻视,反而充满了发现瑰宝般的喜悦。
他站起身,在室内缓步踱了两圈,似在平复心绪,又似在重新梳理与你相识以来的种种。
“女子之身,却能于乱世之中,周旋于各方,洞察大势;能献安民之策,能制强军之器,能与亮坐论天下,共绘蓝图……”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向你,声音带着一种庄重,
“古有许负,观星相而知天命,名动天下,助高祖定鼎。今有陈竹,怀经天纬地之才,隐忍而至,辅佐明主,欲兴汉室!”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暮色,语气变得无比坚定:“此非妖异,此乃天意!是大汉气数未绝,上天垂怜,降下贤才之兆!鹤月先生,”
他转身,对你郑重一揖,“亮,为皇叔,为这飘摇的汉室,谢过先生!性别之别,在先生之才德面前,不值一提。亮只知,先生是助我等成就大业不可或缺之人!”
他这番话语,掷地有声,不仅完全接纳了你的身份,更将其上升到了天命所归的高度,彻底扫清了你心中最后的顾虑。
你起身还礼,眼眶微微发热:“得军师如此理解与信任,竹……感激不尽。”
诸葛亮重新坐下,神色已恢复平素的从容睿智,但眼中对你的欣赏之意更浓。
“主公,想必早已知晓?”
你点头承认,“此密子龙亦知。”
“嗯,”诸葛亮沉吟道,“此事你知,我知,主公与子龙知,便已足够。眼下局势复杂,多一人知晓,便多一分风险。对外,你依旧是颍川陈鹤月,是皇叔倚重的谋士。待他日功成,天下安定,自有公论之时。”
他端起那杯已微凉的茶,向你示意:“以茶代酒,敬先生——不,敬女公子之坦诚与旷世之才。”
你也端起茶盏,两人相视一笑,许多未尽之言,皆在这一笑之中。
离开书房时,夜色已浓。
你抬头望向星空,只觉得胸中块垒尽去,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坚定。
你知道,从这一刻起,你与诸葛亮之间,那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隔阂也已消散,真正的、毫无保留的同盟已然结成。
红妆亦可经纬天地,谁说女子不能在这乱世洪流中,亲手参与塑造历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