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的喧嚣终于散去。你回到孙策新赐的宅院,那百斤金与千匹锦缎已悄然入库,它们代表的恩赏与无形束缚,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院中月色清冷,你独立庭间,试图让夜风吹散宴席间的酒意与纷杂思绪。
坚辞高位,看似退了一步,却赢得了“客卿督军”的超然与孙策更深的、混合着不解与最终妥协的复杂信任。
这一步,是险棋,亦是无奈之举。
轻微的脚步声在院门外响起,随即是周瑜清越的声音:“鹤月,可曾安歇?”
你收敛心神:“公瑾兄请进。”
周瑜推门而入,手中提着一小坛酒,月色下的面容平静温润。“宴上喧嚣,未得空细谈。寻得一坛旧酿,客卿督军可愿再饮一杯?”他自然地用了你的新称谓。
你们在石桌旁坐下,酒香在清冷的空气中弥漫。
“黑石渡一役,确是妙手。”周瑜执杯,开门见山,语气是纯粹的赞许,“时机、胆魄、执行,皆属上乘。此战不仅暂缓新野城之围,更让曹操知晓,我江东非仅有水军之利。伯符心中大悦,可想而知。”
你微微颔首:“全赖大局支撑,将士用命,鹤月不敢贪天之功。”
周瑜目光掠过你,望向空中冷月,话锋随之微转:“然,经此一役,你亦被置于风口浪尖。曹仁必深恨你,江北细作,日后恐多一双紧盯你的眼睛。”
他顿了顿,声音平稳却带着重量,“而在江东……你今日坚辞不受,虽显风骨,却也让一些人松了口气,或许,也让另一些人……更为在意。”
他话语含蓄,但你明白其意。推辞高位,避免了立刻成为某些江东旧部的眼中钉,但也让孙策那份未得满足的、急于将你纳入麾下的期望落了空,这份期望转而化作了更深的关注与那“客卿督军”的殊荣,将你更牢固地绑在了江东的战车上。
“伯符性情,你我皆知。”周瑜饮尽杯中酒,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他认定的英才,必欲全力揽之。今日你拒了官职,他依了你,这份顺遂之下,恐藏着更深的执念。往后你一言一行,关乎的已不仅是你自身,更牵动着伯符的威望与决策。此中分寸,需慎之又慎。”
他没有提及你的女儿身,也没有流露任何个人情感,所有的分析都立足于江东的大局与孙策的性格。
这番话语,更像是一位尽职的辅弼之臣,在提醒一位骤然获得巨大影响力的重要人物,需明哲保身,亦需顾及主上威严。
你迎着他冷静的目光,心中了然。他是在提醒你,孙策的“恩”已成“势”,利用这份“势”的同时,必须时刻警惕其反噬之力。
“都督之言,如醍醐灌顶。”你郑重回应,“鹤月既领‘客卿督军’之名,自当以江东利益为念,谨慎建言,不负吴侯信重,亦不使都督为难。”
周瑜闻言,唇角泛起一丝极淡的笑意,那笑意中带着了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他为你再斟一杯酒:“望你始终记得今日之言。这乱世棋局,你我皆在其中,一步一行,关乎甚大。保重。”
他不再多言,起身离去,背影融入月色,清冷而孤直。
院中重归寂静。周瑜的话语,如同这冰冷的月光,清晰地照见了你此刻处境的微妙与险峻。孙策炽热的信任与执念,周瑜冷静的提醒与制衡,江北曹操的敌意,江东内部的暗流……所有这一切,都汇聚于你“客卿督军”的身份之上。
你摩挲着微凉的酒杯,目光渐趋坚定。这条路是自己选的,再难,也需走下去。至少,暂时避免了官职的束缚,保留了未来行动的些许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