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万籁俱寂,清微观沉浸在山林的怀抱中,只有偶尔几声不知名的虫鸣,更添几分幽深。偏殿内,一盏如豆的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一隅黑暗。
杨帆盘膝坐在蒲团上,姿态并不标准,甚至因为身体的虚弱而显得有些佝偻。他没有像以往修炼时那样,刻意去保持某种特定的呼吸频率,也没有试图去意守丹田,引导那根本不存在的内息。
那些试图“做”什么、“引导”什么的念头,都已被他彻底放下。
他只是在“读”。
不是用眼睛读,而是用心。
《道德经》的篇章,如同清泉般在他心间缓缓流淌。不再是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而是一种整体的、意象的感悟。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这个东西,没有固定的形态,恍恍惚惚。但在那恍惚之中,似乎有某种形象;在那恍惚之中,似乎有某种实物……
他的心神,便沉浸在这种“恍恍惚惚”的状态里。不去刻意寻求,不去强行定义,只是放松地、自然地,跟随着经文的意境徜徉。身体的疼痛、经脉的空乏、外界的危机、未来的迷茫……所有这些杂念,都如同水面的浮萍,被轻轻地推开,沉淀下去。
意识渐渐变得空明,如同被擦拭过的明镜,又如同无风无浪的深潭。
他不再感觉到身体的沉重,也不再为那空荡的丹田而焦虑。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经脉尽断的废人,忘记了自己身处何方。
时间失去了意义。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这种极致的宁静与空灵之中,一种极其微弱、几乎无法察觉的异样感,毫无征兆地,从他身体最深处,从那原本死寂一片、破碎不堪的丹田核心,悄然滋生。
那不是以往那种温煦醇厚、可以随意驱使的《道德经》真气。
它太微弱了,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的火星,如同黎明前最黯淡的星光,细若游丝,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它又是如此的……凝练。
如果说杨帆以往的内力是奔腾的江河,那么这一丝微弱的气息,就像是经过亿万次锤炼、去芜存菁后,凝结成的一点不朽精金!它凝实到了极点,也沉重到了极点,静静地悬浮在破碎丹田的中央,仿佛亘古以来就存在于那里,只是此刻才被他“发现”。
它没有任何属性,不冷也不热,不刚也不柔,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存在感”,一种仿佛蕴含着天地初开、万物本源般的古老意蕴。
杨帆的心神,被这突如其来的、微弱到极致却又无比清晰的“存在”猛地触动了一下。
就像是无边的黑暗虚空中,突然亮起了一点极其微小的光。
他没有激动,没有狂喜,甚至没有试图去“控制”它。
因为就在他心神微动的刹那,那丝气机似乎感应到了什么,微微颤动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那种亘古不变的沉寂。他立刻明白,以他现在对“意”的领悟和这具残破身体的状况,根本无法驱动这丝气息分毫。它就像一颗深埋在冻土下的种子,拥有着无限的潜力,却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才能萌发。
强行去催动,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让这刚刚诞生的微光彻底湮灭。
他立刻重新收敛心神,回归到那种“恍兮惚兮”的宁静状态,只是分出了一缕极其细微的意念,如同呵护初生婴儿般,温柔地“观照”着那一点微光的存在。
不去干扰,不去索取,只是静静地陪伴,静静地观察。
那丝气息,便也重新稳定下来,依旧微弱,却无比坚定地存在着,仿佛成为了这片破碎丹田中,一个全新的、不可动摇的“原点”。
不知又过了多久,窗外传来了第一声清脆的鸟鸣,天色开始泛起了鱼肚白。
杨帆缓缓地、极其小心地从那种深沉的入静状态中脱离出来。他首先感受到的,依旧是身体的虚弱和经脉的隐痛,与入静前并无二致。
但是,当他将意念再次沉入丹田时,那一点微光,依旧在那里!
它没有壮大,也没有消失,就那么静静地悬浮着,仿佛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一个全新的、未知的起点。
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终于后知后觉地涌上了杨帆的心头。
不是狂喜,而是一种深沉的确信,一种拨云见日般的明朗。
他猜对了!
青松道人的暗示是对的!《道德经》的修炼,真正的核心在于“意”,在于对“道”的领悟!
这丝新生的、与众不同的“气”,并非通过以往那种引导、搬运的方式产生,而是在他彻底放下对“气”的执着,心境完全沉浸在经义之中,契合了某种玄妙状态时,由自身本源与大道共鸣,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不是旧有内力的恢复,而是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能量的雏形!
这,就是“破而后立”的“立”之起点!
这,就是通往那传说中“极境”,甚至是超越极境的道路开端!
这丝气虽然微弱得可怜,无法运转,更无法用于对敌自保,但它代表的意义,却重若千钧!它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证明了希望的存在!
杨帆睁开眼,油灯不知何时已经熄灭,晨曦的微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脸上。他的脸色依旧苍白,眼神却亮得惊人,那是一种在无尽黑夜中跋涉了太久,终于看到启明星时才会有的光芒。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感受着体内那与虚弱身体格格不入的、却真实存在的“微光”。
路,终于走对了。
虽然这丝“微光”还无法改变他目前的处境,但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继续以“意”浇灌,以心契合,等待它生根发芽,等待这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一天。
极境修炼的起点,就在这个平凡的清晨,于这破旧的道观中,悄然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