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脉络初生与夜枭窥视
晨曦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病房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替的条纹。仪器规律的滴答声构成了唯一的背景音,掩盖了其下正在发生的、无声的变革。
林琛依旧静静地躺着,仿佛与昨日并无不同。但若有感知极其敏锐之人在此,便能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张力。如同暴雨过后,湿润空气中酝酿着新生草木破土而出的那股子劲儿,微弱却执拗。
在他体内,那场由自身意志碎片主导的、懵懂而执着的探索并未停歇。每一次对外界信息的“捕捉”,每一次尝试性的“意念反馈”,都像是一次微小的神经通路锻打。那根由混沌核心生机、系统碎片解析力与自身意志融合而悄然生发的全新能量脉络,就在这无数次微不足道的尝试中,以惊人的速度缓慢而坚定地延伸着。
它并非依附于原有的经脉,而是如同藤蔓攀附岩壁,在其残破的经络废墟之上,勾勒出一条条极其细微、闪烁着微弱混沌光彩与银白星点的全新路径。这条脉络自成体系,却又隐隐与他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产生着玄妙的共鸣。
清晨,护士例行查房,记录生命体征。她熟练地翻开林琛的眼睑,用手电检查瞳孔对光反射。
就在光线刺激视网膜的瞬间——
那新生的能量脉络似乎被外部的光刺激激活,自发地轻微波动了一下。
几乎是同时,监测脑电波的仪器屏幕上,那原本平稳的波形,极其短暂地出现了一个非常规的、尖锐的β波峰值,持续了不足零点一秒,瞬间又回落。
β波,通常出现在人清醒、专注思考时。
护士似乎瞥见了屏幕上的异常跳动,愣了一下,疑惑地凑近看了看,但波形早已恢复正常。“奇怪...仪器干扰吗?”她嘀咕着,并未深究,在记录本上写下“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脑电活动平稳”,便转身离开。
她并不知道,就在刚才那一瞬间,林琛那沉寂的意识深处,掠过了一幅极其短暂、模糊却清晰的图像——护士凑近的、带着疑惑表情的脸,以及她身后那盏刺眼的手电灯光。
这是那新生脉络首次将外部光学信号,通过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直接转化并投射到了他那尚未苏醒的意识层面!
那粒意志碎片剧烈地“颤动”起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更加清晰的“看见”的感觉,让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探索”欲。
它开始更加努力地驱动那新生脉络,去尝试捕捉更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信号”被断续续地捕捉并解读:
窗外传来的、模糊的汽车鸣笛声,被转化为意识层面的声感振动。 护士更换输液袋时冰凉的触感,被转化为冰冷的刺激信号。 甚至当一名警察在门外低声咳嗽时,那轻微的空气震动,也引起了新生脉络的共鸣反馈,让林琛的意识“感觉”到了门外的“动静”。
这些感知支离破碎,如同信号不良的老旧电视画面,且极其消耗那微弱的新生能量。每一次感知后,那脉络的光芒都会黯淡少许,需要缓慢吸收混沌核心转化的生机才能恢复。
但这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进展!
林琛正在以一种超越常规五感的方式,笨拙地重新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连接!
......
茶餐厅里,观测者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他发送的加密信息依旧石沉大海,这让他心中的不安愈发浓重。那种被“标记”的感觉也并未随时间流逝而减弱,反而像是一种慢性毒药,侵蚀着他的神经。
他强打精神,持续感应着医院方向。突然,他猛地抬起头,脸上露出极度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就在刚才那一瞬间,他清晰地捕捉到了从林琛病房方向传来的一缕极其奇异的能量波动!
那波动并非之前那种混乱的冲突,也不是系统碎片的冰冷扫描,更不同于混沌核心的生机勃勃。而是一种...全新的、混合了多种特性却又浑然一体的微弱探知感,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睁着好奇的眼睛,第一次试图看清这个世界,并下意识地将这种“看清”的意念向外轻微扩散了一下!
虽然那波动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本质的奇特,让观测者瞬间就识别了出来!
“这...这是...”观测者的心脏狂跳起来,“他体内的东西...融合了?还是...产生了新的变化?!他在尝试感知外界?!”
这个发现让他既兴奋又恐惧。兴奋的是,林琛可能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恢复!恐惧的是,这种奇特的波动,会不会再次引来那些可怕的“观察者”?
他立刻全力收敛自身气息,甚至不敢再将精神力投向医院,生怕自己的任何举动都会成为刺激源,打破那脆弱的平衡,或者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他只能像一尊石雕般坐在原地,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默默祈祷林琛的变化能足够隐蔽。
......
与此同时。
港岛某处,一间隔音效果极佳、布满各种先进显示屏和数据终端的密室内。
杨锦荣平静地坐在主位屏幕上,正听取着关于昨晚一系列事件的汇总报告。当技术部门负责人提到对医院后巷的勘察结果——“无任何异常能量残留,无任何陌生痕迹,近乎绝对‘干净’”时,他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
但当另一份来自医院内部的、加密等级极高的实时监测数据传送到他面前时,他的目光在上面停留了数秒。
数据记录了林琛病房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部信息:生命体征、脑电波、音频、视频,甚至包括环境磁场、背景辐射等极其细微的参数。
在“脑电波活动”一栏,有几个被特殊算法标记出来的、毫秒级的异常峰值,旁边有着系统的自动标注:“波形特征非常规,疑似干扰,但出现 设计(模式)与外界刺激(光照、声音)存在 73.4% 的关联概率。建议持续观察。”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注释:“目标体内检测到极其微弱的、未记录类型的能量场波动,强度低于常规探测阈值,性质分析中...”
杨锦荣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调出了另一份档案。档案的封面,是一个模糊的、扭曲的符号,与他之前在天台瞥见的、以及更早之前某些被封存的绝密卷宗里记载的符号,有几分似是而非的相似。
他沉默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和那份档案,眼神深邃,无人能知他在想什么。
......
另一处阴影中。
昌叔的心腹小弟再次悄悄赶来汇报,脸色比上次更加惶恐:“昌叔,不好了!我们想切断的那几条海外线,对方...对方好像察觉了!”
“什么?”昌叔猛地坐直身体,“怎么回事?不是让你们做得干净点吗?!”
“我们是很小心!”小弟急声道,“但那边刚刚突然传来消息,语气很冷,问我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还暗示...暗示他们知道琛哥进了医院,说...‘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单方面终止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昌叔的后背瞬间渗出一层冷汗。
对方远在海外,消息竟然如此灵通?连林琛入院这种被警方严密封锁的消息都知道得这么快?而且还精准地猜到了他们想切割的意图?
这绝不是普通的合作方!林琛招惹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怪物?!
他原本打算弃车保帅的决心,瞬间动摇了。如果对方势力如此深不可测,那他贸然切割,会不会反而引火烧身,给社团带来更大的灾难?
就在他心乱如麻之际,他的加密电话再次震动。又是一个陌生号码,内容依旧简短:
“风浪将至,握紧舵盘。”
昌叔看着这条没头没尾的短信,脸色阴晴不定。这又是谁?是警告?还是提醒?这“舵盘”指的是林琛,还是社团,亦或是他李振昌自己?
他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每一步都被人看得清清楚楚,而他却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
夜幕再次降临。
病房内的林琛,在经历了白断断续续的感知尝试后,那新生的能量脉络似乎消耗过大,变得黯淡了许多,他的意识也再次陷入了相对沉寂的状态,对外界的感知变得模糊。
值班的警察换了一岗,依旧尽职尽责地守在门外。
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然而,在医院大楼对面,一栋更高的商业大厦天台边缘。
一道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的黑影,无声无息地站在那里。
他手里拿着一个类似单筒望远镜的装置,镜片却并非玻璃,而是一种不断流动着暗紫色数据的奇异晶体。装置精准地对着远处林琛病房的窗户。
透过特殊镜片,他看到的并非病房内的景象,而是一团盘踞在病房位置、极其微弱却异常复杂的能量云图。
云图的核心,是一团混沌色彩与银白丝线纠缠的光晕(林琛),其外围,笼罩着几层代表警方监控的淡蓝色光点,更远处,还有一个代表观测者的、微弱闪烁的橙色光点。
而在这幅能量云图的上方,一行行冰冷的、非地球语言的数据正在飞速滚动刷新:
“目标能量场活跃度周期性波动,与外界刺激关联度持续上升。” “新生能量脉络结构稳定,扩展速度超出预期 17.3%。” “意识活动频率提升,仍处于潜意识层面,但出现初步逻辑归纳迹象。” “威胁等级评估:潜在变异体(幼生期),观察优先级:提升至 Gamma 级。” “建议:增加监测频率,准备‘接触预案’ delta 项。”
黑影静静地看着,如同夜枭凝视着巢中的雏鸟,冷静地记录着一切变化。
许久,他缓缓放下手中的观测装置,身影向后一退,便彻底融入了天台的阴影之中,消失不见。
只留下港岛璀璨却冰冷的夜景,以及医院病房里,那个在沉睡中悄然蜕变,却对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浪一无所知的人。
病房内,林琛的手指,又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这一次,幅度似乎比之前...稍稍大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