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辆赛车出现超出预期的轮胎磨损,你的情况如何?”大概在第 19 圈左右,我正驶上坡道前往四号弯时,马尔梅迪通过无线电问道。
“目前一切正常。等科斯基宁进维修区后再让我进站。” 我回答道。
我已打定主意:先超越队友,在洁净气流中跑出有效圈速,再在洁净气流中完成进站圈,理想情况下,出站后也能拥有洁净气流 —— 这是在此役大幅提升名次的唯一途径。
因此,我在五号弯刹车,向左转向,出弯时加速,一路紧追汤米。
驶过减速弯时,我尽可能地利用路肩,在这段 S 型弯道中紧紧咬住队友的车尾。
通过八号弯时,我略微收油以保持车身平稳,随后趁机从队友的尾流中驶出,以更平缓的线路通过九号弯 —— 过程中虽因线路调整略微压到出弯路肩,却也终于获得了急需的洁净气流。
我顺利通过这段考验,接着又平稳驶过难度不大的十号弯与十一号弯的刹车区。
当驶抵后直道时,我与队友仍近在咫尺。他的赛车为我 “破开” 气流,强大的尾流将我向前拉扯 —— 直到我最终向右侧变线,虽迎面撞上气流墙,却也成功与队友并排行驶,抢占了即将到来的十二号弯内线。
我刹车时机晚于队友,且轮胎状态足以支撑这一操作,至此,“超越 - 洁净圈 - 洁净进站 - 出站” 的策略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圈进站,本圈进站。” 第 21 圈结束时,无线电中终于传来进站指令。
我从十三号弯出弯后切入内侧维修区通道,沿着十四号弯内侧开启限速模式,等待进入自己的维修站方格。
队友已于上一圈完成进站,这为我创造了充足空间,让我能全力跑出最佳进站圈速。
如今进入维修站,若团队成员能延续一贯的高效,便能见分晓我们的策略是否成功。
驶入维修站后,赛车被迅速架起,加油管同步连接,换胎团队立刻投入工作:套上换胎枪、拧下轮毂螺母、卸下旧胎、装上新手、再次启动换胎枪固定螺母 —— 四条普利司通沟槽干地胎(硬胎)更换完毕,油箱内加满巴西石油的燃油,千斤顶缓缓降下。
指挥灯手举起绿旗,我驶离维修站,重新开启限速模式,开始这场令人煎熬的 “等待游戏”。
左侧不断有赛车疾驰而过 —— 要么是已完成进站策略的车手,要么是计划晚进站的车手,对此我无能为力。
但当我终于在维修站出口解除限速、全力加速时,主动权重新回到了我手中。
我迅速提升车速,随后在一号弯重刹,新轮胎立刻派上用场,成功阻挡了马克西米连?勒克罗瓦(红牛二队)的超越企图。
进入二号弯后,我牢牢守住位置,至此,我已超越了一辆红牛二队的赛车。接下来,只需静待进站窗口结束,看整体排名如何变化。
“雷纳退赛,雷纳退赛。” 同一圈稍后,马尔梅迪通报了这一消息 —— 这意味着我的总排名又提升了一位。
策略团队与维修团队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我们在这次进站窗口中抓住了绝佳机会。
当所有车手完成进站后,排名情况如下:恩里克?德?马泰奥(法拉利)仍领跑全场,领先安东尼?哈里森(迈凯伦)数秒;哈里森的队友尤里?卡萨莱宁位居第三;法比安?施密特(丰田)暂列第四;丹尼尔?麦高恩(红牛)虽排在第五,但他采用的策略与其他人大相径庭,其真实竞争力仍不明确。
紧随其后的是阿尔瓦雷斯(雷诺)、哈马莱宁(法拉利)与亚尼克(雷诺) —— 卫冕冠军哈马莱宁被两辆雷诺赛车 “夹在中间”;之后是特里波利(丰田)、卡明斯基(宝马索伯)、韦弗(红牛)与哈特曼(宝马索伯)。
回到我们所在的中游集团:詹姆斯?巴克斯顿第十三,鲁道夫?贡萨尔维斯第十四,我第十五,马克西米连?勒克罗瓦第十六,队友汤米?科斯基宁第十七;彼得罗内利第十八,巴尔巴罗第十九,雷纳已退赛。
我们的排名依旧不算理想,冲击积分仍不现实,但至少比比赛初期有了起色。
恩里克?德?马泰奥与安东尼?哈里森依旧是全场焦点,两人在第二阶段比赛中交替刷新最快圈速 —— 不过他们终究是人而非神,也会出现失误:哈里森为缩小与前方法拉利的差距,刹车时锁死轮胎,导致轮胎出现平斑。
与此同时,红牛车队的丹尼尔?麦高恩终于在第 29 圈完成首次进站,排名跌至第十二位。
遗憾的是,我们无人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提升名次,但细想之下,这样的结果或许也在预料之中。
正当我以为,以 2008 赛季的标准来看,这场比赛会相对平稳时,安东尼?哈里森却在二号弯突发状况 —— 轮胎爆胎。
此前因持续磨损出现的平斑最终彻底 “崩溃”,这位美国人不得不在轮胎迅速失压的情况下几乎跑完一整圈,而恩里克?德?马泰奥则趁机大幅拉开差距。
尽管如此,哈里森凭借此前积累的巨大优势,换上新胎重返赛道后仍保住了第十位。
前方法拉利的马泰奥此刻终于能稍稍松口气 —— 在亨格罗林赛道与哈里森的缠斗中,他想必已将法拉利引擎与普利司通轮胎的性能压榨到了极限。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竞争对手又退回了中游集团,恩里克当前的首要目标便是稳稳将赛车开至终点,拿下宝贵的 10 个积分。
恩里克随后放缓节奏,控制与身后车手的差距,于第 44 圈完成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进站。
迈凯伦另一车手尤里?卡萨莱宁短暂接过领先位置,直到第 48 圈进站后才将领先权交还法拉利。
我则在第 50 圈进站 —— 虽与冠军之争相距甚远,但当我终于将前两个阶段使用的硬胎换成软胎,准备应对最后 20 圈时,或许仍有机会再提升几个名次。
诚然,多数车手都采用了类似策略,且汤米?科斯基宁选择在第 58 圈进站,这意味着他能更激进地使用软胎(只需支撑 12 圈)。但另一方面,他也需弥补此前使用旧硬胎时损失的时间,最终排名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与此同时,马克西米利安?勒克罗瓦(红牛二队)经历了全场最戏剧性的进站:常规进站时赛车突发起火,下一圈又不得不再次进站,清理头盔面罩上的灭火器泡沫。
场面虽惊险,却也印证了这项运动的安全性已大幅提升,救援团队的应变能力也极为出色 —— 赛车明明处于起火状态,却能迅速处理完毕,车手得以继续比赛,即便过程中损失了大量时间。
排除这些进站失误,当所有车手完成进站后,最终排名定格:恩里克?德?马泰奥领跑,尤里?卡萨莱宁紧随其后;丰田车手法比安?施密特位居第三,有望为车队斩获领奖台席位,但身后法拉利的马蒂?哈马莱宁正虎视眈眈;第五位是雷诺的费利佩?阿尔瓦雷斯,第六位是逐渐追近的迈凯伦车手安东尼?哈里森 —— 两人同样对施密特的领奖台位置志在必得,只是若想实现目标,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菲利佩?亚尼克、伊万?特里波利、彼得?卡明斯基与马丁?韦弗分列第七至十位;维克多?哈特曼回升至第十一位;采用一停策略的丹尼尔?麦高恩排在第十二;詹姆斯?巴克斯顿第十三;我第十四;队友第十五;彼得罗内利第十六;巴尔巴罗第十七;贡萨尔维斯第十八;勒克罗瓦则是最后一位仍在赛道上的车手。
比赛与赛季上半程已近尾声,但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2008 年匈牙利大奖赛还剩 10 圈,仍有太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