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村长的支持和李金唐描绘的增产前景,选育良种的事情很快在小小的渔村里传开了。村民们反应各异,年轻些的,如阿强、阿水,经历过找水和橡胶的甜头,对李金唐有种盲目的信任,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一些上了年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则大多持怀疑和保守的态度。
几天后,稻子进入了灌浆后期,穗子逐渐沉甸甸地垂下,正是观察和选种的好时机。李金唐在吴阿公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村里的稻田边。不少村民也好奇地围了过来,想看看这个外来的后生仔到底要怎么“选种”。
李金唐深吸一口气,走入田中。农业技能的知识在脑海中清晰浮现。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一片片稻丛,很快锁定了一株:它植株健壮,明显比周围的稻子高出一截,茎秆粗壮,呈健康的绿色,分蘖数多,最重要的是,它穗头长大,颗粒饱满密集,而且没有明显的病斑和虫咬痕迹。
“大家看这株!”李金唐小心翼翼地分开稻丛,指着那株优选的稻子,“植株强壮,说明根系发达,抗倒伏;穗大粒饱,说明产量潜力高;没有病斑虫眼,说明抗病性强。这样的稻株,它的后代也更有可能继承这些优点!”
他一边说,一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用柔软树皮纤维搓成的细绳,小心翼翼地在这株稻穗的基部系上了一个醒目的结作为标记。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所有田里,找出很多株像这样最好的稻子,单独标记出来。等完全成熟后,单独收割,单独脱粒,单独晾晒保存,作为下一季的种子。”李金唐大声向周围的村民解释着。
接着,他又指向田里的其他地方:“大家再看,有的地方稻苗挤成一堆,互相争夺阳光和养分,都长不好;有的地方又空荡荡的,浪费了地力。所以,下次播种的时候,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手乱撒,要大概算好距离,保证每株稻苗都有足够的空间生长,这叫‘合理密植’。”
他用手比划着大概的行距和株距。
人群安静地听着,大部分年轻人听得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但很快,质疑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说得轻巧!”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农摇了摇头,他是村里种田经验最丰富的福伯,“稻子长得好不好,那是老天爷赏饭吃的!选几株好的留种有什么用?明年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再说了,撒种哪有那么多讲究?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撒下来的!”
“就是就是,”另一个老农附和道,“折腾这些有什么用?有那功夫,不如多拜拜土地公,求个风调雨顺!”
“密植?万一到时候长不开,岂不是更减产?”
保守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老人们更相信传承的经验和虚无的运气,对李金唐这种“奇技淫巧”本能地排斥。
李金唐没有着急,他知道光靠说理是不够的。他看向吴阿公。
吴阿公眉头紧锁,他既相信李金唐带来的新希望,也理解老人们的担忧。村子经不起太大的折腾。
沉吟良久,吴阿公终于开口,声音洪亮,压过了所有的议论:“都别吵了!”
众人安静下来,看向村长。
“金唐说的法子,听起来在理!福伯你们的担心,也没错!”吴阿公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这样,我们不做全村都改。就在村东头,划出一卡万地(约1.5亩),给金唐做‘试验田’!下一季,就按金唐说的法子,用选出来的种子,按他说的间距种!”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金唐身上:“金唐,这块田就交给你弄。需要人手,村里给你派。如果下一季收了,这块田的产量确实比别的田高出一大截,那没说的,以后全村都听你的,照你的法子种!”
然后他又看向福伯等老农:“如果……如果失败了,产量还不如以前,那金唐以后也不再提种地的事,我们还按老法子种。怎么样?公平吧?”
这个方案既给了李金唐实践的机会,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全村的风险。福伯等人互相看了看,虽然还是不太相信,但也无法反驳,最终嘟囔着点了点头。
李金唐心中一定,虽然只是1.5亩试验田,但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他立刻表态:“好!就按阿公说的办!我一定尽力把这试验田种好!如果失败了,我绝无怨言!”
“行!”吴阿公一拍大腿,“那就这么定了!现在,大家都帮忙,跟着金唐,把最好的稻穗都给我标记出来!眼睛都放亮一点!”
有了村长的决断,事情就好办多了。村民们,包括那些心存疑虑的老农,也都行动起来,跟着李金唐下到田里,学习如何辨识和标记优良单株。
李金唐一边指导,一边不厌其烦地解释着选择的理由:“看,这株虽然穗子不小,但有霉点,不能要……这株太矮,容易被打谷……这株分蘖少,产量潜力不够……”
渐渐的,就连福伯也在标记了几株后,忍不住嘀咕:“咦,这么仔细挑出来看,好像……确实是这些长得好的看着更顺眼……”
忙碌了一整天,夕阳西下时,金色的稻田里,已经星星点点地系上了许多标记用的细绳。那些被选中的稻穗在夕阳下仿佛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光辉。
看着这片承载着希望的试验田,李金唐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无比振奋。
【叮!宿主成功推行农业改良试验,获得实践机会,初步传播科学选种理念。奖励文明点:+4】
【当前文明点:12】
文明点再次增长,但李金唐更在意的是这片土地未来的收获。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块试验田,更是一场观念的较量,是陈旧传统与新生知识的一次碰撞。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粮食产量,更关系到他能否真正将文明的“火种”播撒下去。
“放心吧,绝不会失败的。”他望着那片特殊的稻田,低声自语,仿佛是对系统的承诺,也是对这片土地上所有渴望吃饱饭的人们许下的诺言。
科学的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就需要用汗水和时间去浇灌,等待它结出丰硕的果实,彻底征服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