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指尖划过《雾介实战案例集》的书页,带着对前两卷案例的感悟,翻开了第三卷。
第三卷标题为“恶势力追踪反制案”,案例编号“反字第一五八”,主角是一位梦徒阶斥候,案例开篇便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字里行间透着绝地求生的惊险。
案例正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补充了部分细节,让整个过程更具代入感:“我(林七)受散修联盟所托,探查无己商场在‘临江路梦泡’的‘噬雾弹’作坊——此作坊隐匿在残破的楼阁群中,外围布有三层浊雾预警阵,一旦有雾介波动触及,便会触发警报,引来巡逻队。
我伪装成拾荒者,借着低浓度浊雾的掩护潜行,行至作坊西侧围墙时,不慎被脚下的碎石绊倒,掌心凝聚的淡蓝雾介意外触及预警阵,阵中浊雾瞬间翻涌,发出‘嗡鸣’般的警报声。
我心知不妙,立刻起身狂奔,身后很快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与恶念雾介的波动——三名无己商场恶徒已循声追来,从雾介波动判断,三人皆为梦者阶,远超我启灵阶巅峰的实力,且每人腰间都挂着浊雾罐,手中握着淬有浊雾的短刃,一旦被近身,后果不堪设想。
临江路梦泡的楼阁多为残破,墙体坍塌、通道狭窄,正是周旋的绝佳地形。
我没有一味逃窜,而是快速规划路线,借着断墙与石柱的遮挡,与恶徒展开周旋:
先躲进一处半塌的阁楼断墙后,快速融淡紫(幻)+淡青(迅)雾介——淡紫雾介主幻,能模拟身形与雾介波动;淡青雾介主迅,可提升移动速度与隐匿效果。
我以自身意识为蓝本,注入三成意识量到淡紫雾介中,凝出三个与自己身形、衣着完全一致的‘假身’,每个假身都带着微弱的淡蓝雾介波动,与我常用的雾介特性一致,足以以假乱真;再以淡青雾介紧密包裹全身,将雾介丝编织成‘贴身薄衣’状,厚度控制在半毫米内,减少与周围雾流的摩擦,避免产生明显波动,同时弯腰贴着地面的礁石潜行,利用礁石的阴影遮挡身形。
为了进一步迷惑恶徒,我还在假身奔跑的轨迹上,留下一缕淡紫雾痕,模拟自身逃跑时雾介消散的痕迹,让假身的伪装更显真实。
三名恶徒追至断墙处,果然被假身吸引,为首者大喊一声‘分兵追击’,三人分别朝着东、南、北三个方向追去,完全没察觉到我正贴着西侧的礁石缓缓移动。
我趁机绕到作坊后方,发现一处破损的通风口,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正是潜入的绝佳入口。
潜入后,我借着阁楼内昏暗的光线,快速找到作坊的核心区域,只见数十个陶罐整齐排列,罐内装着墨黑色的噬念雾介,旁边的木桌上放着几张图纸,正是噬雾弹的制作流程与配方。
我不敢耽搁,将图纸卷好藏入怀中,顺着通风口原路退出,再沿着提前探查好的地下雾道撤离——这条雾道连通着梦泡外围的清雾区,能有效隔绝恶念雾介的追踪,待恶徒发现追击的是假身时,我已安全抵达散修联盟的据点,全程未与恶徒正面交手。”
案例旁的批注用橙色墨水写成,字迹灵动洒脱,显然是老舟子结合战术推演写下的深度解析:“追踪反制的核心,在‘骗’与‘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林七之巧,不在雾介等级高,而在对雾介特性的精准运用与战术思维的灵活转换,其取胜关键有三:
一骗视线与感知——淡紫假身不仅形态逼真,更注入了三成意识量,带着与真身一致的雾介波动,这是最关键的伪装点。
意识量注入过少(不足一成),假身无雾介波动,易被梦者阶恶徒的导念雾介识破;注入过多(超过五成),自身意识分散,潜行时判断力与反应速度会大幅下降,且假身维持时间缩短,难以起到拖延效果。
三成意识量,是启灵阶巅峰操控者的最佳平衡点,既保证伪装效果,又不影响自身行动,此乃对自身实力的精准认知。
二骗兵力与方向——假身分走三个方向,将三名恶徒的兵力分散,原本以一敌三的死局,变成了暂时的安全局面,为自身潜入与撤离创造了充足时间。
若林七只凝一个假身,恶徒很可能留一人看守,两人继续追击,难以彻底摆脱纠缠;若凝四个及以上假身,意识与雾介消耗过大,后续潜行与撤离会因能量不足陷入险境,此乃对战场局势的精准把控。
三骗轨迹与节奏——淡紫雾痕模拟逃跑轨迹,进一步延长恶徒发现真相的时间,让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体力与雾介,而林七则借着这段时间完成核心任务,此乃对追击节奏的精准拿捏。
此外,淡青雾介的运用也有两处关键细节:
一是‘贴身薄衣’的编织厚度,半毫米是极限,过厚会与雾流产生摩擦,形成明显波动,易被恶徒的导念雾介探测到;过薄则无法有效隔绝自身雾介波动,同样会暴露行踪。
林七的淡青雾介层因初次编织时厚度不均,在穿过地下雾道入口时,被恶徒的导念雾介捕捉到一丝微弱痕迹,幸得雾道内的清雾能干扰探测,才未被发现,此乃实战中的细节疏漏,需引以为戒。
二是移动姿态的选择,贴着地面潜行而非直立奔跑,既能利用地形遮挡,又能减少雾流扰动,降低被发现的概率,这是残梦区拾荒者的生存本能,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基础生存技巧与高阶雾介术同等重要。”
李砚读完案例与批注,心中涌起强烈的共鸣,他想起自己之前遭遇黑暗势力“情笼”时的狼狈,若当时掌握这种反制技巧,或许能更早脱身。
他立刻从怀里翻出之前找到的“淡紫雾介晶片”,握在掌心,感受着晶片内蕴含的淡紫雾介——带着细微带钩触角的念粒子,顺着掌心渗入体内,与自身的雾介气息慢慢融合。
此时他的意识虽有些疲惫,但眼底的兴奋却越来越浓,这些实战技巧的掌握,让他的生存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翻到书的最后一卷,标题为“高阶雾介实战案”,案例编号“高字第九七”,记载着界师阶操控者应对噬念雾介的惊险场景,字里行间透着惊心动魄的压迫感,让李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界师阶守护者石垣,驻守雾海边缘的‘界石滩’——此滩乃雾界获取界石碎片与清雾泉的核心区域,也是抵御黑暗势力恶雾介扩散的第一道防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一日清晨,天色未亮,无己商场突然对界石滩发起突袭,三枚‘噬雾弹’从雾海方向袭来,落地炸开后,墨黑色的噬念雾介如潮水般扩散,所到之处,雾介崩解,草木枯萎,连坚硬的界石都被腐蚀出细小的孔洞,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恶念气息,驻守的低阶操控者纷纷后撤,不敢靠近。
石垣身为守护者,深知界石滩失守的严重后果——清雾泉会被污染,界石碎片会被掠夺,黑暗势力将以此为据点,向雾界内陆扩散恶雾介。
他立刻召集驻守的五名梦师阶操控者,组成‘清浊阵’:
石垣自身站在阵眼,融淡白(清)+淡银(界)雾介,以淡银雾介凝成‘穹顶状’屏障,覆盖界石滩核心区域,屏障厚度约三寸,雾介丝以‘十字交叉’方式编织,触角与地面的界石碎片充分咬合,借界石之力增强防御,阻挡噬念雾介进一步扩散;
五名梦师阶操控者分列阵的五个方位,融淡白(清)+淡蓝(稳)雾介,将融合后的雾介源源不断地注入屏障,一方面补充石垣的雾介消耗,另一方面净化已渗入屏障的噬念粒子,形成‘防御-净化’的闭环。
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噬念雾介的侵蚀力远超想象,屏障表面不断出现黑色的腐蚀斑点,淡银雾介丝的触角被噬化膜吞噬,导致屏障多次出现裂纹,石垣因长时间高强度操控淡银雾介,意识出现明显疲惫,额头渗出黑色的恶念汗液,视线开始模糊。
危急时刻,一名梦师阶操控者及时递上‘界石能量晶’——这种蕴含纯粹界念雾介的晶体,能快速补充操控者的雾介与意识消耗,还能中和体内的恶念侵蚀。
石垣立刻吸收晶体能量,淡银色的能量顺着喉咙涌入体内,瞬间驱散了意识疲惫,体内的雾介快速恢复,屏障的裂纹逐渐修复,防御力度重新提升。
最终,在六人合力下,所有噬念雾介被成功净化,界石滩的清雾泉与界石碎片得以保全,但石垣因体内残留少量噬念粒子,修养了三个月才完全恢复,五名梦师阶操控者也不同程度受伤,可见噬念雾介的凶险。”
案例旁的批注用深红色墨水写成,字体庄重肃穆,带着强烈的警示意味,每一笔都透着对恶雾介的敬畏:“噬念(墨黑)雾介,乃目前已知最凶险的恶雾介,其核心危害在于‘噬化膜’——此膜能直接吞噬纯念粒子的触角,破坏雾介结构,导致雾介崩解;更能顺着意识线反噬操控者,侵蚀意识核心,轻则意识受损、修为倒退,重则变成没有自主意识的‘雾傀儡’,永世困于雾海,万劫不复。
石垣之守,胜在‘慎’与‘合’:
‘慎’在三点:
一慎屏障范围——穹顶屏障仅覆盖核心区域(清雾泉与界石储存区),面积约半亩,不贪大求全,确保能量集中,若强行扩大范围至整个界石滩,屏障厚度会变薄,防御力度下降,不出半刻便会被噬念雾介突破;
二慎净化节奏——先阻扩散,再缓慢净化,不冒进求快,避免因净化速度过快导致屏障出现漏洞,给噬念粒子可乘之机;
三慎能量储备——界师阶操控淡银雾介的消耗极大,每分钟的消耗相当于启灵阶操控者全身雾介储备的三成,需提前准备界石能量晶,不可凭自身意识硬撑,石垣若未及时吸收能量晶,屏障必破,界石滩危矣。
‘合’在两点:
一合阵型之力——单人之力难敌海量噬念雾介,五名梦师阶操控者组成的‘清浊阵’,能将融合雾介集中输送,既补充防御能量,又分担净化压力,形成合力;
二合界石之力——淡银雾介的屏障与地面界石碎片的念粒子咬合,借外界之力增强防御,减少自身消耗,这是高阶雾介术的核心奥义——‘借势’,而非一味硬抗。
需特别提醒,界师阶以下操控者,遇噬雾弹或噬念雾介,唯一的生路就是立即撤离,向高阶操控者求援,不可有任何侥幸心理,更不可尝试用低阶雾介融合抵御。
三百年前曾有三名梦主阶操控者,自恃实力强大,试图用多雾介融合抵御噬念雾介,结果仅三息时间,他们的雾介就被噬念粒子吞噬,意识核心遭侵蚀,最终变成了雾傀儡,被永远困在雾海深处,其惨状令人警醒。
此外,界石能量晶的获取也需注意,需从百年以上的界石中提取,且提取过程中需用淡白雾介辅助净化,避免残留恶念粒子,否则不仅无法补充能量,还会反噬自身。”
李砚读完批注,指尖微微发凉,对噬念雾介的凶险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更坚定了他尽快提升等级、掌握高阶雾介术的决心。
他从怀里取出淡银色界念雾介碎片,放在桌上,用意识小心翼翼地提取出一缕淡银雾介——淡银念粒子的触角坚硬如细针,泛着冷冽的光泽,与淡蓝念粒子的直触角接触时,带着明显的排斥感,两种雾介的融合难度远超之前的任何组合。
他想起《雾介肌理详解》里“意识频率调整”的技巧,慢慢调整自身意识的波动频率,让淡蓝念粒子的触角微微弯曲,减少与淡银触角的排斥力,同时用意识线引导两种雾介丝缓慢靠近。
一次、两次、三次……直到第二十次尝试,淡蓝念粒子的直触角与淡银念粒子的硬触角才终于轻轻咬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缕泛着淡蓝银光的双介丝。
这缕双介丝极不稳定,仅维持了一分钟就消散,且融合过程中消耗的意识与雾介,是淡蓝与淡青融合的三倍,但这已经是启灵阶操控者很难达到的成就,让李砚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他还在书页上用红笔圈出“界石能量晶”“清浊阵”“借势”三个关键词,提醒自己未来前往界石滩时,一定要收集界石能量晶,同时学习阵型配合的技巧,高阶实战从来都不是单人的战斗,团队协作与借力打力同样重要。
合上书时,夜色已深,藏书阁内的绿光柔和地照亮着书桌,《雾介实战案例集》的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李砚没有急着休息,而是将这本书与《雾界本源录》《雾介肌理详解》摆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肌理-实战”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