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8日,洛杉矶比弗利山庄地下会议室。特纳·史密斯的金质拆信刀划开宋子文电报的瞬间,西部石油大亨多西尼的咖啡杯翻倒在日方采购合同上——$2000万航空燃油订单被染成棕褐色,像极了上海战场混着血水的泥浆。
先生们!特纳将电报甩向投影仪,宋子文的英文草书在幕布上炸开:国民政府愿以江西钨矿十年开采权...换取美方医药设备...落款处财政部的青天白日徽章水印,与日本订单上的菊花纹在光影中重叠。
钨矿?军工代表嗤笑,日本人的三菱重工可是现金支付...他翻开三井物产的信用证...摩根银行担保字样闪着金光。
霍华德·修斯突然踢开座椅。他按下遥控器,淞沪战场航拍画面倾泻而下:日军尸体在罗店镇水田铺成地毯,八九式坦克陷在国军反坦克壕里像搁浅的钢龟。三个月...修斯指着日军伤亡表,鬼子推进12英里...每天耗$300万物资...他甩出日本国债曲线,按这速度...明年这时候东京连皇宫金瓦都要卖掉!
会议室突然死寂。太平洋航运总裁的雪茄悬在半空...烟灰正落在日本海军刚订的$800万声呐设备草图上。
所以?亨廷顿拍桌,东部那帮吸血鬼正给日本运废钢...我们难道去卖中国土特产?
特纳的木槌在桃花心木桌上敲出闷响。他展开中国地图...长江像条金链串起武汉钢厂、湖南锑矿、云南锡业...日本吃不下整个中国...他钢笔尖戳在重庆,但蒋政权会退到这里...用五年...十年...把战争变成我们的印钞机。
荒谬!西部联合银行总裁扯松领带,日本有坦克有飞机...委员长拿什么抵抗?茅草屋吗?
修斯突然打开保险箱。国军德械师的机枪弹道分析、苏联援华t-26坦克照片、甚至还有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日记...这些通过斯坦福学术交流搞到的情报,此刻在会议桌上组成震撼拼图。看看这个...他举起照片...南京城墙下的国军敢死队绑满手榴弹,中国人用血肉换时间...而时间...他看向特纳,...就是我们的复利。
争吵再度爆发。加州农场主咆哮着要履行日本大豆订单...而特纳的助手默默播放东京电台录音:...圣战需优先保障军粮...民用大豆配额削减70%...录音背景是日本主妇抗议粮价的骚乱声。
休会!特纳的木槌砸裂了日本订单复印件。他拽开领扣走向露台...落地窗映出委员会分裂的嘴脸——有人还在翻看三菱支票...有人已开始计算钨矿利润率...修斯对着垃圾桶干呕...仿佛要把这群人的短视吐个干净。
花园玫瑰亭里,修斯用白兰地漱掉口腔里的铜腥味。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他指向日方采购单角落的第11条补充条款...小字注明如遇战争不可抗力...付款延迟36个月...而签字担保方赫然是...上海战斗爆发撤走的汇丰银行。
特纳的雪茄烟圈笼住宋子文新到的密码电报:...滇缅公路六个月后贯通...每月可运$2000万物资...他忽然轻笑:告诉蒋夫人...我们要收运费...用湖南白钨矿抵账。
当委员会成员们在泳池边争论时,没人注意特纳的华裔园丁正在修剪玫瑰...他手套里藏着莉莉安从关岛发来的密电:日本海军陆战队征用我医疗船...运往地点:广东大亚湾。
午后的投票以7:6勉强通过双轨战略...西部财阀将继续对日贸易...但优先保证国民政府生存最低需求。当亨廷顿抱怨不够痛快时...特纳递给他刚解密的日本陆军文件:《关于就地征收支那粮秣之指导》...上面红笔圈出的二字...实为的军方隐语。
记住...特纳最后环视众人,我们卖日本人的每加仑汽油...都要配套卖中国人三加仑灭火剂...他按下录音机...东京广播正播报日军在太湖南岸遭遇顽强抵抗...而背景炮声...是美制75mm山炮的独特轰鸣。
1937年11月9日,洛杉矶,西部委员会总部
会议厅的水晶吊灯下,烟雾缭绕,雪茄的焦香与咖啡的苦涩交织在一起。特纳·史密斯站在长桌尽头,指尖轻敲着一本装帧考究的英文书籍——《论持久战》。
这本书,是他在上海的情报网从国民政府高层手中秘密获取的,作者是中共领袖。特纳知道,说服这群西部财阀并不容易,他们习惯了短视的利润计算,而这一次,他需要让他们看到一场跨越十年的战争红利。
“先生们,”特纳的声音低沉而沉稳,“如果你们还在怀疑日本能否吞下中国,那么这本书,会给你们答案。”
他缓缓翻开书页,手指停在一段被红笔标注的文字上:
“日本的战略是速决战,中国的战略是持久战。日本的国力有限,而中国的国土广大、人口众多,战争一旦拖延,日本必将陷入泥潭。”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蔑的嗤笑。太平洋航运的总裁亨廷顿叼着雪茄,翘着二郎腿:“特纳,你什么时候开始信共产主义者的鬼话了?中共?他连一支像样的军队都没有!”
特纳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微微侧身,示意站在阴影中的一位军人上前。
“先生们,请允许我介绍——西点军校校长威廉·康纳少将。”
康纳身着笔挺的军装,面容冷峻,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他走到投影仪前,将一张中国战场地图铺开。
“各位,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商人,我只是一个军人。”康纳的声音沉稳有力,“但战争,从来不是靠口号打赢的。”
他指向淞沪会战的战线图:“三个月前,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预计三个月内击溃中国军队,占领上海。然而,直到今天,他们仍在苏州河畔苦战。”
他又指向华北战场:“日军原计划一个月控制华北,但八路军和国军的游击战让他们寸步难行。”
最后,他敲了敲《论持久战》的封面:“这本书的作者或许不是你们的盟友,但他的战略判断,是准确的。”
“日本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长期战争。他们的石油储备仅够维持一年半,钢铁产能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而中国——”康纳顿了顿,“中国有四亿人口,广袤的国土,以及……永不枯竭的抵抗意志。”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特纳环视众人,嘴角微微上扬:“所以,先生们,我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像东部那群蠢货一样,继续卖废钢和石油给日本,赚快钱,但五年后,日本要么战败,要么破产,我们的市场也就没了。”
“第二,现在进入中国市场,填补战争带来的物资缺口——石油、药品、军火、粮食……一切他们需要的,我们都能卖。”
“而且,”特纳的声音压低,带着蛊惑般的语调,“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付不起钱就用黄金抵押。他们有的是矿产、劳动力,甚至……未来的市场。”
西部委员会的成员们交换着眼神。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对特纳的“双轨战略”嗤之以鼻,但现在,康纳的分析让他们动摇了。
亨廷顿皱着眉头,翻了几页《论持久战》,突然抬头:“特纳,就算你说得对,但国民政府能撑多久?如果日本真的赢了……”
特纳笑了:“亨廷顿,你觉得日本能赢?”
他打了个响指,助手立刻播放了一段录音——东京广播电台的日语播报,背景是激烈的炮火声:
“帝国陆军在南京遭遇顽强抵抗……补给线拉长,前线部队请求增援……”
录音结束后,特纳冷冷道:“日本连南京都还没完全占领,就已经在喊增援了。你们真的相信他们能征服整个中国?”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了。那些原本投反对票的财阀们开始低声交谈,有人翻着《论持久战》,有人盯着康纳的战况分析图。
最终,洛克菲勒的代表叹了口气:“特纳,你说服我了。”
亨廷顿也缓缓点头:“好吧,但如果中国真的撑不住……”
“那我们就卖给日本。”特纳微笑,“反正,战争总要有人买单。”
会议结束前,特纳拍了拍亨廷顿的肩膀:“别担心,亨廷顿,我们都是为了西部的发展。”
亨廷顿苦笑:“特纳,你真是个魔鬼。”
特纳只是轻轻一笑,目光投向窗外——太平洋的另一端,战争仍在继续。而他,已经为西部财阀押下了最大的赌注。
一艘满载石油和药品的美国货轮缓缓驶出港口,目的地——中国上海。
而在纽约,东部财阀的晚宴上,摩根银行的代表正举杯庆祝:“敬日本帝国的订单!”
他们不知道的是,特纳的船队,已经悄然驶向了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