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夺冠的喜庆气氛尚未在406宿舍完全散去,便被公司突如其来的供应链危机蒙上了一层阴影。
祁阳挂断沈弘毅的电话,脸上已看不出任何领奖时的痕迹,只剩下冷峻的思索。他
没有惊动仍在兴头上的赵刚等人,只简单说了句“公司有急事,晚上聚餐我去不了”,便拿起车钥匙匆匆离开了宿舍。
驱车赶往“创芯谷”的路上,祁阳的大脑飞速运转。
德国供应商的突然变卦,绝非简单的“不可抗力”,背后必然有“锐进资本”和那个胡教授团队的手笔。
对方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瞄准了“灏阳新材料”中试线的命门——核心设备。
耽误了设备,就耽误了中试进度,进而影响后续融资和市场竞争,手段狠辣且精准。
到达办公室时,沈弘毅和陈明远已经在等他。
陈明远脸色铁青,显然也是刚接到消息不久,愤懑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中试线建设是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出师不利,压力最大的是他。
“祁总,是我的失误,没有准备足够可靠的备用方案。”陈明远主动承担责任,语气沉重。
他之前联系的几家国内替代供应商,要么技术指标达不到韩教授团队的要求,要么交期同样无法保证。
“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祁阳摆手打断他,目光投向沈弘毅,“备用供应商的情况如何?有没有能立刻顶上的?”
沈弘毅推了推眼镜,将笔记本电脑屏幕转向祁阳:“我紧急联系了另外两家,一家是日本的S公司,技术和口碑都不错,但价格比德国货还高出百分之十,而且付款条件苛刻,要求百分之八十预付款。另一家是韩国t公司,价格有竞争力,交期也承诺能保证,但他们家的设备在能耗和稳定性方面,根据一些非公开的用户反馈,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韩教授团队对这两家的技术评估有结果吗?”祁阳问。
“已经把技术资料发过去了,王工正在组织人连夜评估,初步反馈是日本S公司的设备可以满足要求,甚至部分参数更优,但成本……韩国t公司的设备需要进一步核实其长期运行数据。”沈弘毅答道。
“价格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技术和交期优先。”祁阳果断下令,“陈总,你立刻准备与日本S公司的谈判,重点攻克交期,价格可以适当让步,但预付款比例要尽量谈低。”
“沈总,你负责跟进韩国t公司的背景调查和设备可靠性验证,不能留任何隐患。同时,通过一切渠道,查清楚德国那边变卦的真正原因,以及‘锐进资本’和胡教授团队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
“明白!”陈明远和沈弘毅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两人立刻分头行动。
祁阳则亲自给韩教授打了个电话,通报了情况,并请他督促团队尽快完成对日本和韩国设备的最终技术认定。
韩教授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显然也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震惊和愤怒,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表示研发团队会全力配合,确保技术底线不失。
处理完这些,窗外已是夜幕深沉。
祁阳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商业竞争的血腥味,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扑面而来。
这不再是与韩教授团队在谈判桌上的理念之争,而是与隐藏在暗处的对手,进行关乎生存资源的抢夺。
这时,手机亮起,是宿舍群里赵刚发的照片。
照片里,赵刚、李哲、孙伟三人勾肩搭背,对着镜头笑得灿烂,背景是学校附近那家他们常去的烧烤店,桌上摆满了烤串和啤酒。
赵刚还@了他一句:“阳哥,忙完没?兄弟们给你留了烤腰子!”
祁阳看着照片里室友们纯粹的笑容,心头微微一暖,但随即被更沉重的现实感覆盖。
他简单回复了一句:“你们尽兴,账我回来结。”便放下了手机。
现在,他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打赢这场设备采购的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