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德办公室的战略沙盘又添了新标记 —— 几枚银色磁钉围绕着瑞拉尼亚边境,与红色的 “埋伏点” 形成微妙的对峙,像是在模拟某种未公开的资源争夺预案。陈序刚走进门,就看到霍兰德正用镊子调整银色磁钉的位置,指尖夹着的雪茄燃到了尽头,灰烬却没落下,悬在沙盘上方,像他此刻未说出口的算计。
“海伦娜找过你了?” 霍兰德没有回头,声音平淡得像在问一件无关紧要的事,镊子放下的瞬间,雪茄灰终于落在沙盘的 “难民仓库” 区域,留下一小团黑色印记,像给那片本就沉重的区域又添了道阴影。
陈序握紧怀里的《王冠的重量》原稿,夹在里面的战略监督部报告硌得掌心发疼,他刻意放慢脚步,语气带着 “谨慎的试探”:“是的,博士希望我协助完善‘前沿技术研究’,比如…… 统一场论的公式补全,或者基因编辑的密码优化。” 他没有提 “常温超导”,也没有说海伦娜的诱惑细节,留着半分余地,观察霍兰德的反应。
霍兰德终于转过身,将燃尽的雪茄按在水晶烟灰缸里,动作缓慢却带着不容错辨的掌控感。他走到茶几旁,重新倒了两杯威士忌,推给陈序一杯,目光落在他攥着原稿的手上:“你怎么看?”
“风险太大。” 陈序没有接酒杯,语气保持着 “理性分析” 的姿态,“这些技术突破一旦落地,可能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 比如基因编辑的伦理争议,或者常温超导带来的能源格局动荡,反而会给机构带来更多麻烦。” 他刻意重复着 “不可控”,想看看霍兰德是否会像之前一样强调 “战略需求”。
出乎意料的是,霍兰德却笑了,指尖在杯壁上轻轻划圈,琥珀色的酒液随着他的动作晃出涟漪:“你说得对,风险确实存在,但‘可控’。” 他抬眼看向陈序,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锐利,反而多了几分 “循循善诱”,“海伦娜的团队会做‘风险隔离’—— 比如先在小范围验证技术,再逐步推广;基因编辑只用于罕见病治疗,不涉及‘非医疗性改造’;常温超导优先服务于机构的能源项目,避免过早流入市场引发动荡。”
陈序的心脏微微一沉 —— 霍兰德显然提前和海伦娜沟通过,甚至可能早就知道 “潘多拉选项” 的存在。他刻意弱化风险,强调 “可控”,背后必然藏着更深的算计。果然,下一秒霍兰德就话锋一转:“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能带来的战略价值。” 他走到沙盘旁,指着银色磁钉,“常温超导一旦突破,我们在极地能源站的建设上就能领先俄罗斯至少五年;统一场论的补全,可能会推动新型探测技术,找到更多未开发的锂矿资源 —— 这些,比你写十篇‘叙事稿’更能巩固机构的全球地位。”
“那您的意思是……” 陈序故意停顿,表现出 “犹豫”,实则在快速拆解霍兰德的逻辑:他默许 “普罗米修斯” 合作,根本不是信任陈序,而是觊觎技术背后的资源优势 —— 比起用 “叙事” 撬动萨维奇的锂矿谈判,直接掌握 “创造资源的技术”,显然更符合他的战略野心。
“我不干涉。” 霍兰德终于给出 “默许” 的答案,却加了一道隐蔽的条件,“但我有两个要求:第一,你每一步‘知识创作’都要同步给我一份‘风险评估报告’,不用涉及技术细节,只需说明可能的战略影响;第二,在完成‘普罗米修斯’的研究前,你需要先交出‘锂矿合作叙事’的初稿 —— 算是…… 你合作态度的一次测试。”
“测试” 两个字像冰锥,刺破了 “默许” 的温和表象。陈序瞬间明白:霍兰德根本不在乎他是否真的能补全知识空白,他要的是两点 —— 一是确认陈序是否还愿意为 “机构战略” 服务(交出叙事初稿),二是通过 “风险评估报告”,摸清 “普罗米修斯” 的技术进展,避免被海伦娜独占成果。这哪里是 “默许”,分明是借 “普罗米修斯” 的手,给陈序套上更紧的枷锁。
“我需要时间。” 陈序没有直接答应,而是给自己留了缓冲空间,“‘锂矿叙事’需要结合最新的情报 —— 比如萨维奇与俄方的谈判细节,我得先在实时情报流里核实清楚,避免出现漏洞;至于‘普罗米修斯’的研究,海伦娜给了 48 小时评估期,我需要先了解他们的‘风险隔离’方案是否真的可行。” 他刻意将 “叙事初稿” 与 “情报核实” 绑定,为后续利用情报流传递证据埋下伏笔。
霍兰德显然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目光重新落回沙盘:“可以。马库斯会配合你查阅情报,有需要也可以直接找我。” 他顿了顿,突然提起另一件事,“对了,林溪的靶向药已经到了维也纳疗养中心,医疗团队说如果她的状态稳定,下周就能安排转院 —— 当然,前提是你的‘测试’能让我满意。”
这句话像一道威胁,精准戳中陈序的软肋。他攥紧原稿的手指微微发白,表面却依旧平静:“我会尽快完成初稿,不辜负您的信任。” 心里却早已冷笑 —— 霍兰德始终在用林溪做筹码,这次 “默许” 不过是把筹码从 “直接威胁” 换成了 “间接诱惑”,一旦他没能通过 “测试”,转院计划就会立刻变成 “收容” 的借口。
离开办公室时,陈序回头看了一眼沙盘上的黑色雪茄灰 —— 那团印记正好落在 “难民仓库” 的位置,像在暗示:无论 “知识创造” 的诱惑有多大,霍兰德眼里真正在意的,永远是资源与权力,难民的生死、技术的伦理,都只是可以牺牲的 “成本”。
回到工作站,陈序立刻点开 “全球能源情报流”,表面上在核实 “萨维奇与俄方的谈判细节”,实则快速浏览与 “普罗米修斯” 相关的隐性情报 —— 果然,在一份 “机构季度资源预算” 里,他看到了 “普罗米修斯” 的拨款记录:“常温超导应用研究” 的预算是 “瑞拉尼亚项目” 的三倍,且标注着 “优先军事转化”。
“原来如此。” 陈序低声自语,手指快速截图保存 —— 霍兰德的 “默许” 根本不是为了 “人类文明进步”,而是想将 “知识创造” 转化为军事与能源优势,一旦成功,可能会引发更激烈的全球资源争夺,瑞拉尼亚的悲剧或许会在更多地方重演。
口袋里的解密器突然震动,叶晴的潜伏者发来消息:“霍兰德的人已撤出康复中心周边,似乎在关注‘普罗米修斯’的动向,接应可按原计划进行。” 陈序心中一动 —— 霍兰德把注意力放在 “技术战略” 上,反而给林溪的接应创造了空隙。他回复:“明日提交‘叙事初稿’时,会借机确认霍兰德对‘普罗米修斯’的真实意图,同步给你。”
工作站的监控摄像头红光闪烁,陈序关掉情报流界面,打开 “叙事匹配模型”,开始草拟 “锂矿合作叙事” 的初稿 —— 他决定假装配合霍兰德的 “测试”,用一份看似 “合格” 却暗藏漏洞的初稿,拖延时间;同时利用 “普罗米修斯” 的评估期,收集霍兰德与海伦娜的战略算计证据,推动联合国调查小组的介入。
窗外的暴雨已经停了,虚拟街景透出熹微的晨光。陈序看着屏幕上的 “叙事初稿”,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每一个字都像在布棋 —— 霍兰德以为他在 “接受测试”,却不知道,这枚 “觉醒的棋子” 正在借测试之机,为自己和林溪,为那些被遗忘的难民,布下一场反败为胜的棋局。